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景荣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毒
  • 4篇评分
  • 4篇急性
  • 4篇百草枯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灌流
  • 2篇中毒预后
  • 2篇农药中毒
  • 2篇重症
  • 2篇卒中
  • 2篇急性百草枯
  • 2篇灌流
  • 2篇肺炎
  • 2篇百草枯中毒
  • 2篇出血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动脉

机构

  • 1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作者

  • 18篇李景荣
  • 7篇程景林
  • 5篇张立新
  • 5篇杨琴
  • 3篇习秀霞
  • 3篇周姝
  • 2篇戚金威
  • 2篇王娟
  • 2篇刘泽岩
  • 2篇张浩
  • 2篇江洋
  • 2篇胡乐义
  • 1篇王德光
  • 1篇郑凌
  • 1篇陶娟
  • 1篇刘桂凌
  • 1篇杨旻
  • 1篇许知礼
  • 1篇袁亮
  • 1篇孙昀

传媒

  • 3篇安徽医药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临床个性化医...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镇静药物对颅内出血患者肾功能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镇静对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的80例ICH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镇静组(P组)和右美托咪定镇静组(D组),每组40例,P组患者接受15 min内给予1 mg/kg的丙泊酚负荷剂量,后续以1~3 mg/(kg·h)维持剂量进行镇静治疗;D组患者接受15 min内给予1.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后续以0.6μg/(kg·h)维持剂量进行镇静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在用药前(T0)、用药后12 h(T1)、用药后24 h(T2)抽取血浆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血肌酐的水平。结果:相较于T0,在T1和T2时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血肌酐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点的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的表达水平均无差异;在T1和T2时点,P组患者的血肌酐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患者。结论:与丙泊酚镇静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能够显著降低ICH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保护肾功能,这一作用与两种药物对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无关。
左和平张浩江灿灿李景荣
关键词:颅内出血肾功能全身性炎症反应
合肥地区急性毒蘑菇中毒临床特点及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急性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血液灌流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2011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毒蘑菇中毒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根据患者是否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分为药物治疗组20例和血液灌流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血液灌流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本地区毒蘑菇中毒类型主要为胃肠炎型38例,其次为中毒性肝炎型12例,无精神神经型和中毒性溶血型病例,其中1例患者因急性肝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血液灌流组住院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较药物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肥地区以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为主,总体治疗效果佳。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可明显缓解毒蘑菇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尤其对于中毒性肝炎型患者。
胡乐义程景林李景荣周姝戚金威张立新
关键词:毒蘑菇中毒血液灌流
低氧诱导因子1α高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员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设想通过增加自体干细胞动员达到有效修复心脏缺血区的目的,因此找到可利用的特异而有效的干细胞动员剂成为关键所在。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时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的影响。方法:将90只远交群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3组:低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组给予低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干预抑制大鼠梗死缺血组织的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错义寡核苷酸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低氧诱导因子1α错义寡核苷酸和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0 h、7 d,对照组外周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计数及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低氧诱导因子1α错义寡核苷酸组相近,但明显高于低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组。造模后7 d,对照组心肌缺血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与低氧诱导因子1α错义寡核苷酸组相近,但明显高于低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组。造模后7,14,28 d,对照组心肌缺血组织切片毛细血管密度分析与低氧诱导因子1α错义寡核苷酸组相近,明显高于低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组。说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高表达的低氧诱导因子1α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启动一系列心肌组织自我修复过程有因果关系。
戚金威程景林周姝李景荣李雪翔杨琴张浩万俊王育林张立新陈赟赟习秀霞叶丽唐茜徐凤江洋胡乐义刘泽岩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寡核苷酸
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2020年4个ICU内133例CRE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ICU内220例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Enterobacteriaceae,CSE)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RE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并对ICU患者感染CRE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ICU患者CRE医院感染标本以呼吸道分泌物最为常见(69.9%,93/133),其次是血液(7.5%,10/133)和腹腔分泌物(6.8%,9/133)。其中检出排名前3位的细菌种类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3.9%,85/133)、阴沟肠杆菌(15.0%,20/133)和黏质沙雷菌(6.0%,8/133)。ICU患者感染CRE后30 d死亡率为41.6%,CSE组死亡率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9,P<0.01)。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极高(≥97%),对庆大霉素(80.8%)、复方新诺明(72.2%)、阿米卡星(51.5%)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30.3%)、多粘菌素B(2.9%)、替加环素(2.1%)的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院转入ICU、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碳青霉烯类药物和糖肽类药物使用史为ICU患者医院感染CRE的危险因素。结论ICU内患者发生CRE医院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临床上对高危患者定期进行CRE筛查,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CRE的发生。
陈祥凤张振华吴贻乐胡小骞刘周杨旻孙昀李景荣郑凌杨锡瑶杨利琦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
血流净化联合甲泼尼龙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救治的2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22例患者均给予血液净化联合甲泼尼龙(10-20mg/kg)的综合治...
陶娟李景荣何衡杰刘桂凌王德光袁亮郝丽
关键词:急性中毒百草枯甲泼尼龙
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2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给予及时洗胃等相应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价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对照组入组时及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6个月的Mo 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Mo CA总分均高于治疗后1周(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Mo CA总分高于治疗后1月(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1个月Mo CA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Mo CA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命名、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均高于治疗后1周,治疗后6个月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评分高于治疗后1周(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高于治疗后1个月(P<0.05)。对照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治疗后1周(P<0.05);对照组注意、语言、延迟回忆、定向评分均高于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P<0.05);对照组注意、延迟回忆评分高于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语言评分低于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P<0.05)。结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治疗后6个月Mo CA总分虽然恢复正常,但注意及延迟回忆功能仍较差。
杨琴田仰华周姝李景荣程景林
关键词:有机磷化合物中毒神经心理学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ACS)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214例ACS患者分为SAP组(95例)和非SAP组(119例)。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发生SAP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APACHEⅡ评分对发生SAP的诊断价值,并分析SAP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情况以及临床结局。结果与非SAP组相比,SAP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入住ICU、心房颤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尿管、留置胃管、深静脉置管、行急诊手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比例均增加,GC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蛋白水平增加是AC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留置尿管或胃管、APACHEⅡ评分和NLR增加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较于NLR或APACHEⅡ评分单独检测,NLR联合APACHEⅡ评分诊断ACS患者发生SAP的AUC最高(P<0.05)。病原菌分析显示,SAP组有30例(31.58%)患者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例,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SAP组病死率高于非SAP组(27.37%vs.1.68%)(P<0.05)。结论留置尿管或胃管、白蛋白水平降低、APACHEⅡ评分和NLR增加是AC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APACHEⅡ评分和NLR有助于提高SAP的诊断。
李媛江礼梦李景荣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急性脑卒中
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Caprini评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术后DVT形成的风险预测
2025年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Caprini评分对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01月至2024年0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入住ICU后的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分为病例组(n = 32)与对照组(n = 8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分解产物(FDPs)、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Caprini评分及Caprini分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术后下DVT形成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及四项指标联合Caprini评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术后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吸烟史、手术时长、术中输血史、FDPs、D-D二聚体、TAT、PIC、t-PAIC、Caprini评分及Caprini分级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fter emergency surgery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rombotic molecular markers combined with Caprini assessment on DVT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record of 116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3 to August 2024.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ultrasound of lower limb blood vessels after admission to the ICU,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ase group (n = 32) and a control group (n=84). The medical records, the level of D-D dimers (D-D), fibrinogen breakdown products (FDPs), thrombosis molecular markers [thrombin-antithrombin III complex (TAT), 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 (PIC), thrombomodulin (TM), and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
夏子君王娟左和平李景荣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血栓分子标志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后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的治疗及文献回顾
2025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AIPF)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指标等的变化,为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回顾本科室2019年12月23日收治的1例患者的病历、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等,结合数据库中以“暴发性紫癜”与“脾切除”及“fulminant purpura”与“splenectomy”检索获得的相似病例,分析以及比较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探讨可能的诊疗和防治措施。结论:肺炎链球菌导致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AIPF)的发育免疫功能缺陷,如脾切除或者脾功能低下患者,早期识别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the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indicators of acute infectious fulminant purpura (AIPF) after splenectomy,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plan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igns,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one patient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on December 23, 2019 were reviewed, combined with the similar cases retrieved by “fulminant purpura” and “splenectomy” in the databas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proces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the possibl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Conclusio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auses acute infectious fulminant purpura (AIPF) and is good for developmental immune deficiencies, such as splenectomy or hyposplenism, and early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王娟左和平夏子君李景荣
关键词:脾切除急性感染
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脓毒性患者61例,描述临床特征分布情况,统计病死率。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参附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初始平均动脉压(MAP)、初始心率(HR)、初始乳酸(Lac)、初始降钙素原(PCT)、初始尿量、初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病死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后7 d,参附组MAP、尿量高于常规组(P<0.05),PCT、Lac、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参附组7 d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低灌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习秀霞李景荣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参附注射液平均动脉压SOFA评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