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三原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超声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低剂量
  • 2篇低剂量CT扫...
  • 2篇腺癌
  • 2篇结节
  • 2篇甲状腺
  • 2篇CT
  • 2篇CT引导
  • 2篇MRI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摄影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硬化剂
  • 1篇硬化剂治疗

机构

  • 12篇三原县医院

作者

  • 12篇李明
  • 5篇牛小艳
  • 2篇冯奇
  • 1篇李国利
  • 1篇谢立

传媒

  • 6篇临床医学研究...
  • 3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与螺旋CT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究MRI与螺旋CT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肝硬化或疑似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MRI、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的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MRI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螺旋CT(P<0.05)。MRI对小肝癌诊断在肝动脉期,37.04%患者病灶为高-低-低信号,11.11%为高-等-等信号,44.44%为高-等-低信号,7.41%病灶未检出。螺旋CT对小肝癌诊断在肝动脉期,61.54%的患者病灶均匀强化,26.92%不均匀强化,11.54%未出现明显强化;在门静脉期,80.77%患者病灶为低密度,3.85%为稍高密度,15.38%为等密度;在延迟期,76.92%患者病灶为低密度,15.38%为等密度,7.69%为稍高密度。MRI对肝硬化诊断,T1WI序列为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增强的高信号,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为低信号。肝硬化患者经螺旋CT检查,其病灶处的密度低,边界清晰,实施双期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不均匀强化的情况,在门静脉期病灶为等密度。结论MRI、螺旋CT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MRI可更好地检出疾病,为疾病的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杨影李明
关键词:MRI螺旋CT肝硬化结节小肝癌
MRI联合超声在宫颈病变性质判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MRI联合超声在宫颈病变性质判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宫颈病变的诊断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超声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查对恶性宫颈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MRI、超声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查对恶性宫颈病变临床分期及宫旁侵犯的检出情况。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恶性宫颈病变42例,良性宫颈病变38例。MRI共检出恶性宫颈病变42例,其中7例漏诊,7例误诊;超声共检出恶性宫颈病变41例,其中9例漏诊,8例误诊;MRI联合超声共检出恶性宫颈病变42例,其中1例漏诊,1例误诊。MRI联合超声诊断恶性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2%、97.37%、97.50%,高于MRI的83.33%、81.58%、82.50%以及超声的78.57%、78.95%、78.75%(P<0.05)。MRI联合超声对恶性宫颈病变患者临床分期的检出总符合率为92.86%,高于MRI的71.43%及超声的61.90%(P<0.05)。MRI联合超声及MRI对恶性宫颈病变患者宫旁侵犯的检出总符合率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超声可有效判断宫颈病变性质,且能提高恶性宫颈病变临床分期及宫旁侵犯评估的准确性。
牛小艳杨影李明杨金君
关键词:宫颈病变MRI超声
CT联合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LN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CT联合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原县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CT和超声检查。统计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中央区、颈侧区LN转移及甲状腺癌TNM分期的诊断阳性率;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甲状腺癌颈部LN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甲状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LN转移的有58例(中央区转移21例,颈侧区转移37例),无颈部LN转移22例;甲状腺癌TNM分期:T1~T2期48例,T3~T4期32例。CT、CT联合超声检查对中央区、颈侧区LN转移的诊断阳性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CT、CT联合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T1~T2期和T3~T4期的诊断阳性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CT联合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LN转移的诊断灵敏度高于CT、超声检查,准确度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CT联合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各部位LN转移及TNM分期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甲状腺癌颈部LN转移诊断效能。
牛小艳杨影李明杨金君
关键词:CT超声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方法:取2007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行鼻窭CT扫描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C组30例,3组扫描参数相同,A组患者采用30mAs扫描,B组患者采用50mAs扫描,C组患者采用200mAs扫描。结果:图像"良"或"优"时能够作出诊断,以能否作出诊断进行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50mAs)和常规剂量C组(200mAs)组在图像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50mAs低剂量扫描所得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的需要。
孙峰涛李明冯奇谢立
关键词:鼻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
原发输尿管癌16排螺旋CT表现分析
2012年
5例原发输尿管癌患者均作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建。结果原发输尿管癌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上段输尿管明显扩张,进展期病灶向腔外浸润形成肿块,常合并有肾盂肾盏扩张、淋巴结转移。16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输尿管癌的有效手段。
李明牛小艳
关键词:16排螺旋CT输尿管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72例,行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并根据血管成像进行分型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72例患者中Ⅰ型9例,Ⅱ型23例,Ⅳ型共17例,Ⅴ型5例,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69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分型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李明孙峰涛
关键词:椎动脉椎动脉型颈椎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低剂量CT扫描与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与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1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甲状腺结节40例(恶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78例(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CT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记录成像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的CT增强模式以不均匀增强为主,良性组以环状增强为主,两组的CT增强模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超声回声、边界、钙化、声晕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AUC与MTT均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低剂量CT扫描与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97.50%、100.00%,特异度分别为96.15%、98.72%。结论低剂量CT扫描与超声造影均能清晰地定量与定性显示甲状腺结节的特征,也能明确微血管灌注情况,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李明牛小艳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超声造影甲状腺结节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CT表现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资料。结果:CT分型越高,临床预后越差(P<0.01)。结论:颅脑损伤的CT分型是科学有价值的。
孙峰涛李明冯奇李国利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硬化剂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CT在肾囊肿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患者52例,年龄26~65岁,全部病例经CT和B超确诊为单纯性囊肿,在CT引导下对52例54个肾囊肿行穿刺硬化剂治疗术。结果:CT引导下共穿刺52例54个囊肿,3个月~1.5年随访,43例3级疗效,6例2级疗效,3例3级疗效。结论:在肾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治疗术中,CT引导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李明孙峰涛胡院飞车振海
关键词:CT肾囊肿硬化剂
超声联合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应用于肝脏肿瘤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单一及联合检查对良性肝脏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8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肿瘤57例,占71.25%,恶性肿瘤23例,占28.75%。超声联合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对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超声、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对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特异度高于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早期诊断中,超声、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各具优势和不足,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有利于肝脏肿瘤早期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影牛小艳李明杨金君
关键词:肝脏肿瘤超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