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53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源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李明甘少光
- 关键词:肝源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
- 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的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患者的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患者60例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及其他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内镜下病变表现为4种类型,其中充血水肿型36例、急性溃疡型22例、出血糜烂型20例、坏死剥脱型12例(有的各型并存)。单纯内镜下止血14例全部成功,内镜下止血加静脉给药止血20例亦全部成功;内镜下止血+胃管注药+静脉给药止血18例、成功15例;内镜下止血+胃管注药+静脉给药+手术止血8例、成功5例;有6例重症患者虽经内、外科综合治疗仍然病死。结论急诊内镜不仅是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 刘芳李明甘少光
- 关键词:出血内镜检查
- ^(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患者同步完成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以病理(HE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阳性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3.4%。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创伤、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 陈容芳李明陈笑愉张凤群张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 经内镜注药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绞痛——附24例疗效分析
- 1992年
- 我院自1987年1月至1992年2月经十二指肠镜注药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绞痛24例,并与同期内科常规保守治疗17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出现剑突下偏右“钻顶样”疼痛,经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增粗,管腔内出现双光带影像,诊断为胆道蛔虫症者共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二.性别与发病时间:治疗组24例,男6例,女18例。发病时间22小时~6天,平均4.5天。对照组17例,男3例,女14例,发病时间18小时~7天,平均5.3天。两组有可比性。
- 丘银香陈友雄李明
-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乳头括约肌黄疽十二指肠乳头
-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CM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PCML的临床和内镜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块、血便和大便习惯改变。内镜下为结节型9例(50.0%),溃疡型5例(27.8%),浸润型4例(22.2%)。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16例(88.9%),T淋巴细胞2例(11.1%)。内镜活检病理诊断PCML10例,手术后病理诊断8例。结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表现与大肠癌或克隆病难以区分。
- 李明张琳甘少光严衍伟
- 关键词: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内镜诊断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大便习惯肿瘤起源
- 肝源性溃疡临床分析
- 2001年
- 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为5.4%~23.8%,正常人群发生率为3.0%~7.0%,肝硬化溃疡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1],也可以说消化性溃疡是慢性肝病肝外表现之一,故有人称之为肝源性溃疡.
- 李晓莉林小波李明
- 关键词:溃疡发生率门脉高压肝源性肝硬化患者
- 内镜下Savary-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内镜下Savary 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经胃镜应用扩张器进行食管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 ,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病人吞咽困难缓解情况。结果 4 5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吞咽困难均获得缓解 ,缓解率为 10 0 % ,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 3个月、6个月、1年 ,症状缓解率依次为 93 3%、87 2 %、82 6 % ,症状复发率依次为 6 7%、12 8%、17 4 %。结论 内镜下Savary Gilliard扩张器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临床疗效满意 ,方法安全。
- 李明严衍伟甘少光陈容芳陈笑愉
- 关键词:内镜食管癌吻合口狭窄
- 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圈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2003年
- 李明甘少光严衍伟黄仕洲
- 关键词:内镜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密集套扎法与螺旋形套扎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密集套扎法与螺旋形套扎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的疗效。方法将EV病例分成密集套扎组(密集组)与螺旋形套扎组(螺旋组)。密集组于贲门口齿状线以上2~3cm开始套扎,每条静脉顺序向上尽量多点套扎;螺旋组自齿线开始,自下而上每隔2~3cm沿四周曲张静脉呈螺旋形选点套扎。分别治疗1~2次,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密集组平均每例套扎1.6次,16.3个点,螺旋组分别为1.8次,10.5个点;密集组急诊止血率94.7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71%,死亡率5.71%;螺旋组分别为94.44%,24.24%,9.09;(P>0.05)。密集组总有效率88.57%,EV复发率11.43%,再出血率2.86%,螺旋组分别为66.67%、33.33%、18.18%,(P<0.05)。结论密集套扎法在EV总有效率、EV复发率、再出血率方面优于螺旋形套扎法。
- 罗炽权李明李明华黄仕洲陈勇华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疗效
- 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圈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圈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采用Olympus分离式尼龙圈结扎装置 ,对 2 4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结扎治疗 ,观察其疗效。结果 平均每例结扎 10 2个点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止血率为 10 0 % ,曲张静脉基本消失率为 73 7% ,术中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可分离式尼龙圈结扎术是一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新型、安全、有效的方法 ,而且其操作简捷 ,价格便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李明甘少光严衍伟黄仕洲
- 关键词:内镜食管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