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 作品数:48 被引量:3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8
- 2015年
- 选择东洞庭湖3个典型洲滩(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进行土壤取样,分析其土壤重金属含量,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三个洲滩区域(小西湖、六门闸和麻塘)土壤重金属Cd、Cr、Ni、Pb、Hg、As的含量分别为0.59-2.40 mg/kg,114.52-119.94 mg/kg,53.49-66.59 mg/kg,42.88-83.46 mg/kg,0.09-0.21 mg/kg and 11.65-24.04 mg/kg,麻塘洲滩中的6种土壤重金属指标均高于小西湖和六门闸两个洲滩,其中Cd问题突出,Cd含量是背景值的7倍,是小西湖和六门闸的3.8和4.1倍。单项污染分级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Ni>Hg>As>Pb>Cr,以麻塘最为严重,小西湖次之,六门闸基本不存在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污染分级评价表明,麻塘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小西湖和六门闸则为低度生态危害。因此,东洞庭湖洲滩湿地土壤,尤其是与湘江航道相连的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需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理。
- 刘娜曾静李旭侯志勇谢永宏
- 关键词:重金属生态危害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东洞庭湖
-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的影响及调控机制被引量:12
- 2018年
- 湿地植被格局是湿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湿地植物生物学特性与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洞庭湖湿地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典型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明显,进而影响湿地植被格局。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系统总结了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同时对驱动湿地植被演变的水文成因及湿地植物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归纳。研究发现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不同植被类型面积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湖草群落面积呈下降趋势,芦苇(荻)和林地群落的总面积呈上升趋势。湿地植被格局的变化是水位、淹水时间、泥沙淤积等多种水文情势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湿地植物还可以通过繁殖对策、生态生理、种内种间关系变化等多个生物学策略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而维持植被格局的稳定性。最后以杨树种植和冬候鸟多样性变化为案例,分析了洞庭湖湿地植被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以期为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及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李峰谢永宏陈心胜邓正苗邹业爱李旭侯志勇曾静曾静
-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三峡工程生态学效应
-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被引量:48
- 2009年
- 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运用Levins及Pianka公式,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的构成及主要物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方内共有水生植物34种,隶属于16科26属;各调查区域间物种组成和群落类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区域形成的年份越久,其物种数和群落类型就越丰富;挺水植物中以芦苇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05,藨草的最低,为0.127;沉水植物中轮藻、穗花狐尾藻、川蔓藻及小茨藻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0.783、0.673、0.669和0.640,金鱼藻的最低,仅为0.100。龙须眼子菜、大茨藻和苦草间,马来眼子菜和菹草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这几种植物具有相似的环境适应能力。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及耐盐区间的大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以断定土壤和水体盐度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生态位分化的关键因子。
- 李峰谢永宏陈心胜邓正苗李旭
- 关键词:生态位黄河三角洲
- 湿地植被格局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1
- 2009年
- 植被格局是指植被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和布局状况,是物种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湿地植被在景观上总是沿着某个环境梯度呈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但是关于带状分布形成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大量事实表明,湿地植被格局不仅受制于湿地自身自然环境状况(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湿地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受到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具体成因如下: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和土壤等,这些因素通过对水、热、光和营养等因子的分配而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湿地植被的组成和分布,其中,水位和盐度梯度分别是淡水和盐沼湿地植被格局形成的主导因子。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竞争和植食作用,高竞争力物种采用迅速繁殖和扩散的策略成为优势物种直接影响植被的分布,植食作用则可能通过改变植物间竞争关系而影响植物分布。物种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胁迫忍耐力及繁殖和定居能力等,如洪水忍耐力高的物种往往分布在最高水位的区域,繁殖和定居能力强的物种能使自身在复杂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来影响植被分布格局。针对当前研究的现状,今后的研究应在淡水湿地系统植被成因,生物因素如植物间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自身关系的权衡对格局的影响,微生物作用对植被格局的影响,野外控制实验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 李旭谢永宏黄继山陈心胜
- 关键词:湿地环境因子
- NQM1的晶体学结构及其活性鉴定
- <正>转醛醇酶是葡萄糖代谢中戊糖磷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催化一个可逆的反应,从果糖-6-磷酸转移一个三碳单位至赤藓糖-4-磷酸,形成景天庚酮糖-7-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这个反应可以平衡NADPH和ROI的水平,调控线...
- 黄铧李旭牛立文滕脉坤
- 文献传递
- 洞庭湖湿地植物资源及保护
- 洞庭湖湿地共有湿地植物66科182属265种,其中被子植物有59科174属256种,分别占洞庭湖湿地植被科、属、种的89%、96%和97%;蕨类植物次之,共有7科8属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湖南省地方保护植物3种...
- 侯志勇谢永宏黄菊梅赵启鸿陈心胜李峰李旭邓正苗
-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植物
- 洞庭湖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土壤持水能力是反映土壤调节水文和供给植物耗水的重要指标,受土壤有机质、容重、机械组成和植物地下生物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与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关注较少。于2010年12月,对洞庭湖湿地3种主要植被(苔草、芦苇和杨树)土壤持水能力、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下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非毛管孔隙度外,3种植被上层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差异显著,均为苔草〉芦苇=杨树,而中、下层无显著差异。沙粒为苔草≥杨树≥芦苇,而粗粉粒、细粉粒和粘粒均为杨树≥芦苇≥苔草;容重为杨树≥芦苇〉苔草,有机质为苔草=芦苇〉杨树。各级别生物量在植被类型大小顺序不一:总地下生物量、0-1mm和〉5mm径级地下生物量均以芦苇最大,而1-5mm径级地下生物量则以苔草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上层土壤,容重、有机质和1-5mm径级地下生物量是影响其持水能力的主要因素,而中层土壤和下层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很小。此研究对于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谢亚军谢永宏陈心胜李峰邓正苗侯志勇李旭
- 关键词:洞庭湖湿地土壤持水能力土壤理化性质地下生物量
- 洞庭湖湖洲滩地湿地植物利用现状及畜牧业发展潜力
- 洞庭湖(位于28°30′0°20′N,111°40′13°10′E)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总面积为18 780 km,其中湖南省境内为15 200 km,占洞庭湖总面积的80.9%,是目前...
- 李峰谢永宏张琛陈心胜侯志勇曾静李旭邓正苗
- 一种南荻的单根茎芽快速扩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荻的单根茎芽快速扩繁方法,其步骤:(1)野外取材:选取湿地的南荻群落;(2)挑选芽体:将野外取回的根茎用自来水冲洗,洗掉泥土,使根茎保持湿润;(3)基质配制;(4)苗床准备;(5)播种:将选的带芽根茎段...
- 陈心胜谢永宏邓正苗李峰侯志勇李旭
- 文献传递
- 洞庭湖湿地植被生态研究
- 谢永宏陈心胜李峰邓正苗侯志勇李旭
- 洞庭湖为中国典型吞吐型通江湖泊,湿地发育充分,为中国湖泊湿地代表,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洞庭湖植被格局呈现明显的林-草-沉水植被格局特点,水沙过程的变化是植被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由于高强度人为干扰,致使...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