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娜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英语
  • 3篇英语中动结构
  • 2篇英语教师
  • 2篇语法
  • 2篇语料
  • 2篇语料库
  • 2篇语篇
  • 2篇语义
  • 2篇提问
  • 2篇句法
  • 2篇课堂
  • 2篇课堂提问
  • 2篇教师
  • 1篇大学生
  • 1篇对等
  • 1篇对等研究
  • 1篇学生英语
  • 1篇学习者
  • 1篇英汉
  • 1篇英汉中动结构

机构

  • 8篇三门峡职业技...
  • 4篇宁波大学

作者

  • 10篇李新娜

传媒

  • 2篇三门峡职业技...
  • 2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内江科技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温州职业技术...
  • 1篇济源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系统功能视角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用的手段,课堂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提问的质量或有效性。尤其在语言课堂中,提问既是教学于段又是教学内容,所以,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的焦点。目前的提问研究,多是从提间的...
李新娜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师课堂提问师生互动
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初探被引量:4
2012年
中动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中动结构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示事件的状态,而它的句法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却不相同:英语主要是“NP+V+ADJ”,汉语主要是“NP+ADV+V”或“NP+V+Resultative”。本文着重比较中动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句法结构上的不同,试图从语义方面探究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
李新娜
关键词:语义特征句法结构
系统功能语篇视角下的翻译对等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等是翻译研究中颇具争议的概念之一。本文在系统功能语篇理论的框架下,从语类和语域变体两方面对英汉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对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李新娜
关键词:对等体裁语域
英语中动结构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5年
英语中动结构有其独特的语义句法特征。"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基本概括了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句法特征,但并不完善。从生成语法、认知语法、语料库和二语习得四个方面梳理英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李新娜
关键词:英语生成语法认知语法语料库二语习得
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021年
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因素是语言习得和研究的热点。以乔姆斯基的生成句法为理论基础,介绍了英语非宾格动词的定义和分类,从语义、句法、语用及认知加工四方面梳理了国内外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影响因素。
李新娜
关键词:语义句法
英语中动结构研究概述被引量:2
2011年
中动结构是一种介于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特殊语法现象。本文在对前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动结构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生成过程加以归纳总结,以期初学者对中动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李新娜
英语中动结构的特征及认知阐释
2012年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中动结构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示事件的状态。其典型句法结构为NP+V+ADV,同时以原型语法中的及物性和语义数量特征对句法的影响阐释了中动结构中主语受事和谓语动词表状态的认知理据。
李新娜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最常用的手段,课堂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提问的质量或有效性。尤其在语言课堂中,提问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所以,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的焦点。目前的提问研究,多是从提问的...
李新娜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篇策略
文献传递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被引量:3
2007年
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提出、分类以及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语用能力的途径。
李新娜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语用能力外语教学
中国英语学习者“TASTE”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2014年
"Taste"意为五种感官中的味觉,属于英语的基本词汇。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美国英语语料库(BROWN)对比,调查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taste"的频数、搭配、类连接方面存在的差异,揭示出中国学习者"taste"的使用特点,以期对该词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李新娜
关键词:TASTE频数搭配类连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