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希友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主题

  • 2篇亚甲基
  • 2篇乙醛
  • 2篇乙醛肟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甲基
  • 2篇构型
  • 1篇调节剂
  • 1篇旋光
  • 1篇衍生物
  • 1篇阳离子
  • 1篇异构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猝灭
  • 1篇有机杀虫剂
  • 1篇增产
  • 1篇增产胺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调节

机构

  • 9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济南联合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李希友
  • 7篇邹志琛
  • 3篇官景渠
  • 2篇陈艳丽
  • 2篇陈艳丽
  • 1篇宋永生
  • 1篇许慧君
  • 1篇朱思成
  • 1篇杨秀利
  • 1篇石明理
  • 1篇傅金民

传媒

  • 2篇农药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精细化工
  • 1篇表面活性剂工...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5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长链双季铵盐化合物的发展概况被引量:5
1997年
双季铵盐化合物作为一代新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有了长足进展。人们合成了上百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物化性能,抗菌活性以及在相转移催化和模拟生物膜方面的作用。本文是对双季铵盐化合物的发展的综述。
陈艳丽宋永生李希友邹志琛
关键词: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甲硫基乙醛肟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研究了以乙醛肟为原料合成甲硫基乙醛肟的工艺。对各种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经过工业性试验,证明本工艺安全可靠,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
李希友邹志琛官景渠
关键词:甲硫基乙醛肟杀虫剂乙醛肟
增产胺的合成与应用被引量:3
1995年
在相转移条件下合成了增产胺,产率达94%。田间实验表明,增产胺对大豆具有增加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增花增荚,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作用。大豆亩产增加31.4%;大豆的质量明显改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5.34%和6.58%。
朱思成邹志琛官景渠李希友傅金民
关键词:增产胺生物效应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
氟氯苯胺合成工艺的改进被引量:7
1995年
研究了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合成氟氯苯胺的工艺,对每步反应进行了改进,不但简化了操作,而且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
李希友邹志琛石明理
关键词:氟氯苯胺苯胺
5,6-二亚甲基二环[2.2.1]庚-2-醇的四种立体异构体的合成与构型
1995年
本文报道了手性桥环化合物5,6-二亚甲基二环[2.2.1]庚-2-醇的四种光学纯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及其比旋光度[α]_D,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
邹志琛宫景渠李希友
关键词:立体异构体绝对构型
H_2O_2氧化N_2生成N_2O和H_2O机理的研究
1999年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H2O2 氧化N2 生成N2O 和H2O 的机理.结果发现, H2O2 氧化N2 先通过1 个四元环过渡态形成中间体H2N2O2 分子,H2N2O2 再通过一个五元环过渡态形成N2O和H2O.根据计算得到的每步反应的活化能,得知H2O2 氧化N2 生成中间体H2N2O2 分子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陈艳丽杨秀利李希友
关键词:反应机理
乙醛肟生产中产品的质量控制
1996年
本文研究了乙醛肟生产中,主要杂质的成因,并结合实际生产工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希友邹志琛陈艳丽
关键词:乙醛肟杀虫剂有机杀虫剂
单冠醚取代酞菁形成的络合物中的荧光猝灭被引量:1
1999年
在溶液中,单冠醚取代酞菁依靠冠醚的络合作用可以和含碱金属离子的受体分子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形成有利于酞菁和受体分子间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使得酞菁的荧光被强烈地猝灭.根据体系的化学平衡和酞菁荧光被受体分子猝灭的机制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实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得到了酞菁和受体分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李希友陈艳丽许慧君
关键词:酞菁荧光猝灭配合物冠醚
5,6-二亚甲基双环[2.2.1]庚-2-醇及其衍生物的旋光与构型
1995年
从(—)-(1S,2R,4S)-5,6-二亚甲基双环[2.2.1]庚-2-醇(1)和(—)-(1S,2S,4S)-5,6-二亚甲基双环[2.2.1)庚-2-醇(Ⅱ)出发,合成了它们的醚类和取代苯甲酸酯类光学纯的衍生物。通过[α]_D。测定和构型分析,发现它们是含有3个手性碳(C_1,C_2和C_4)的桥环化合物,其旋光性与构型的关系均符合可极化度多级圆球不对称性模型。
邹志琛李希友官景渠
关键词:桥环化合物旋光构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