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 2011年
-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入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结果消除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及组织的损伤,保持了皮肤的完整性。结论 PICC对患者刺激性小,使用方便,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白玉玲魏小方李媛郭晓东
- 关键词:乳腺癌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IA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1—2022-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IAI的48例患者作为IAI组,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IAI的48例患者作为非IAI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评分、吻合器使用情况等。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IAI的危险因素。结果是否使用腹腔镜、是否使用吻合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发生IAI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未使用腹腔镜和使用吻合器、手术时间≥2.5 h、切口长度≥15 cm、出血量≥300 mL、住院时间≥30 d,是术后发生IA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IAI因素较多,合并糖尿病、未使用腹腔镜和吻合器、手术时间≥2.5 h、切口长度≥15 cm、出血量≥300 mL、住院时间≥30 d,是术后发生IAI的危险因素。
- 林文君李媛
-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
-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穿刺疼痛、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瘘穿刺疼痛、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动静脉瘘接受MHD治疗的12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动脉静瘘穿刺后的疼痛程度、疼痛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脉静瘘穿刺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中、重度疼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而无痛和轻度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PSS和RSA评分高于对照组,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MHD患者动脉静瘘穿刺疼痛和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 李媛范志文
-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疼痛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
- 健康教育对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的影响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性。方法选择血液净化室16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
- 李媛
- 关键词:健康教育血液净化
- 文献传递
- 预防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前瞻性护理价值探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前瞻性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前瞻性护理)和对照组(传统护理)两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肝性脑病意识障碍加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BIL、ALT以及NH3含量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脑病进行前瞻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孟德敏屈清荣李媛杜若飞王慧凤孟瑜候建慧曹杰
-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肝性脑病前瞻性护理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癌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能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从而减轻患者术后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李媛
- 关键词:健康教育腹腔镜胆囊癌负性情绪
-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116例,采用我院自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问卷,收集不同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手术时间等患者生存期信息,分析临床特点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栓塞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肝硬化(95%CI 1.746~8.469,OR=3.845)、肿瘤>50 mm(95%CI 2.071~7.425,OR=3.921)、手术分期二期(95%CI 1.946~7.416,OR=3.799)、手术时间>3 h(95%CI 2.471~5.912,OR=3.822)、输血量>4U(95%CI 1.075~4.981,OR=2.314)、术后未行栓塞化疗(95%CI 1.643~5.719,OR=3.065)是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预后因素较多,与重度肝硬化、肿瘤病灶大、手术分期、手术时间长、输血量多、术后未行栓塞化疗密切相关,临床应结合预后危险因素,积极实施防控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 李媛王影珍张娣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预后因素
- 126例乳腺癌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入化疗药物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2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结果消除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皮肤及组织的损...
- 白玉玲魏小方李媛
- 文献传递
- 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对肝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心理负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对肝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实施生活希望计划干预,观察其对照顾者心理负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晚期肝癌患者家庭照顾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照护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宣教基础上实施生活希望计划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t=-5.588,P<0.05)和SDS(t=-6.304,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T(t=8.371,P<0.05)、P(t=8.089,P<0.05)、I(t=5.718,P<0.0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t=7.172,P<0.05)、生理职能(t=6.578,P<0.05)、生理功能(t=5.842,P<0.05)、躯体疼痛(t=6.140,P<0.05)、活力(t=7.989,P<0.05)、社会功能(t=6.390,P<0.05)、情感职能(t=7.648,P<0.05)、精神健康(t=7.818,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肝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实施生活希望计划干预,可以减轻照顾者心理负担,提高其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 李媛雷云香
- 关键词:肝癌家庭照顾者心理负担生活质量
- 乳腺癌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分析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原因及不同护理效果。结果126例行输液港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100例(79.37%)未形成血栓,26例(20.63%)形成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输液港以及操作相关因素、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受损以及血流缓慢为乳腺癌患者化疗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OR=5.987,P<0.001;OR=5.622,P<0.001;OR=5.638,P<0.001;OR=5.645,P<0.001)。观察组乳腺癌患者化疗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30.16%(χ^(2)=6.978,P<0.001)。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624,P<0.001;t=5.395,P<0.001)。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501,P<0.001;t=6.005,P<0.001;t=8.547,P<0.001;t=6.971,P<0.001;t=6.497,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9,P=0.031)。结论输液港以及操作相关因素、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受损以及血流缓慢为影响乳腺癌患者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改善患者预后。
- 李媛王文颖李喜朦
- 关键词:乳腺癌血栓形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