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作品数:17 被引量:3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广州市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因素调查 2014年 目的了解花都区儿童蛲虫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为蛲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在全区乡镇(街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4所幼儿园24所小学作为调查点,使用问卷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在每所学校(园)随机调查家长各50名以上,对每所学校(园)的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措施等现场问卷调查。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1~3月,在花都区所有乡镇(街道)共调查24所幼儿园和24所小学,调查家长1 963人,学校(园)48所。知晓率:家长对蛲虫的感染、危害及防治等的知晓率为80.95%(1 589/1 963),城区的高于乡(镇)的,分别为82.80%(626/756)和77.55%(963/1 207);卫生行为: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剪指甲等,家庭卫生情况,如拖地抹台凳、玩具清洗消毒等,显示城区的优于乡镇的,幼儿比小学生好;学校(园)卫生环境设施及管理制度:如厕所卫生状况、洗手设施配置、室外环境清洗等情况显示,幼儿园比小学好,城区的比乡镇的好。结论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学校(园)的卫生设施及其管理等是影响蛲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今后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卫生行为的培养和强化幼儿园及学校的卫生管理。 刘杰兵 安耀武 庞新莉 李凯 黄少玉 邓卓晖 阮彩文 许聪辉 刘小宁 任文锋关键词:蛲虫 儿童 花都区登革热流行因素与环境卫生关系探讨 2008年 登革热是由Ⅰ~Ⅳ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来,广州市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发生,并在2002年和2006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引起各界重视。如何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有效预防登革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对花都区近年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有效防治登革热的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本区登革热流行因素与环境卫生关系。 沈秋逢 李凯关键词:登革热 亚热带地区 公共卫生问题 局部暴发流行 爱国卫生运动 广州市花都区2015-2016年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2017年 目的:评估广州市花都区2015-2016年大肠癌筛查效果,为日后开展该项工作提供技术经验和指导。方法:对广州市花都区50~74岁的常住居民,采用危险因素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筛,阳性者建议肠镜复查。结果:2015-2016年共有17349人参与筛查,筛查完成率为111.23%,女性占参加人数的62.85%。花都区大肠癌初筛阳性率为11.03%,其中问卷阳性率为4.60%、两次FOBT阳性率分别为5.35%和4.43%。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为23.16%(444/1913),男女性肠镜顺应性分别为22.97%和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阳性者肠镜检出率为44.24%。结论:开展大肠癌的筛查工作,是提高大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实施关键,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卢文燕 肖琳 李凯关键词:大肠癌 肿瘤筛查 广州市花都区消灭丝虫病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丝虫病的防治方法和效果,探讨消灭丝虫病的有效途径。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花都区丝虫病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0年代调查花都丝虫病流行区平均微丝蚴率为7.47%,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经过反复查治,1980年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04%,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进行20多年的流行病监测,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丝虫感染。1995年经省卫生厅审评,确认花都区已阻断丝虫病的传播,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花都区丝虫病防治在科学决策指导下,进行了传播媒介、治疗方法、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的一系列研究,确定以针对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及措施,使花都区丝虫病流行趋于终止。 梁振波 卢惠溪 李凯 沈秋逢关键词: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者 消灭丝虫病 丝虫病防治 回顾性调查方法 流行区人群 广州市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调查处理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查明广州市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史、现场观察、血常规检测和脑脊液培养分离猪链球菌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男性,居住广州市区,于2006年7月2日急性起病,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脑膜炎症状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猪链球菌培养阳性,特异性基因检测阳性。患者发病前有手部伤口暴露于生猪肉的流行病学史,病猪来源地不详。结论诊断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II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菌经皮肤破损的伤口而感染。做好生猪疫情监测,加强管理和个人防护是预防控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有效措施。 蔡衍珊 刘于飞 梁振波 李凯 沈秋逢 李孝权 邓志爱关键词:猪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2006~2011年广州市花都区狂犬病暴露疫苗接种及狂犬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花都区狂犬病疫情,了解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1年花都区犬伤医学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就诊及发病疫情登记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花都区犬伤医学门诊共登记狂犬病暴露77 333例,以犬伤为主,占80.34%(62130例)。男性占55.00%(42 530例),女性占45.00%(34 803例);暴露人群以0~、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5.32%(19 578例)和26.61%(20 580例),60~年龄组暴露最低,占10.05%(7 775例)。咬伤部位主要是上、下肢,占84.72%(65 515例);每月均有暴露者发生,7~10月份略高于其他月份。就诊暴露者伤口得到及时和正确处理的占94.07%,疫苗注射率达100%。2006年和2008年各出现1例狂犬病病例,发病者伤口均未作正确处理、未注射疫苗。结论狂犬病暴露者以犬伤为主,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狂犬病。 安耀武 庞新莉 李凯 刘杰兵关键词:狂犬病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 疫情 2023年广州市某区登革热蚊媒防制队伍现状和防控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登革热疫情期间街镇蚊媒防制队伍现状与防控效果,为蚊媒防制队伍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和现场访谈调查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建设情况,收集2023年广州市某区登革热个案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描述登革热疫情概况、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及物资储备现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蚊媒防控效果,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疫情消杀费用相关因素。结果广州市某区2023年度登革热报告发病率为6.70/10万人,10个街镇聘请6个不同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pest control operation,PCO)组建蚊媒防制队伍,每支队伍消杀人员平均为47人,灭蚊药品储备量覆盖管辖面积86.96%。全年累计消杀费用为1214.30万元,平均每个病例消杀费用11.04万元,与人口密度(r=0.683)、蚊媒密度第七天不达标疫点数(r=0.804)呈正相关(均P<0.05);疫情第三、七天的蚊媒监测指标(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成蚊密度指数)均低于第一天(P<0.05)。结论广州市某区各街镇蚊媒防制队伍建设有待完善,加强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和消杀费用投入能提高登革热控制效果。 陈春华 彭瑞媚 冼剑锋 张英俊 罗晓媛 陈振明 杨杰 刘文辉 李凯关键词:登革热 病媒生物 防控效果 广州市花都区1990~2004年伤寒流行动态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花都区伤寒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区1990~2004年伤寒发病资料进行特点与趋势分析。结果年均发病率为3.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例1.8∶1;人群分布以农民发病数最高,占病例总数36.69%;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近3年来达历史低水平。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花都区伤寒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李凯 梁振波 沈秋逢 卢惠溪关键词:伤寒 流行病学 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调查 2006年 目的了解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体检对象相关资料和血清标本,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2004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检测结果异常率为9.03%;其中HBsAg阳性人数占检测结果异常者的85.89%。结论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检测结果异常中以HBsAg阳性占首位,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乙肝预防健康教育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李凯 梁振波 沈秋逢 卢惠溪关键词:服务行业人员 乙型肝炎 花都区2006~2008年麻疹疫情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花都区麻疹流行态势,为制定消灭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花都区麻疹疫情,并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花都区2006~2008年麻疹发病559例,疫情有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带,季节以4~8月为高峰,病例多为外来流动人口,多数病例无免疫史或不详。结论花都区麻疹疫情上升原因主要是流动人口流入造成麻疹免疫屏障薄弱,提示要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 沈秋逢 卢惠溪 梁振波 李凯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