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 作品数:69 被引量:2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抗病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南农413被引量:4
- 2020年
- 南农413(参试名称:南农J4-3)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以新六青为母本,南农95C-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通豆6号增产8.09%和6.37%。2018年生产试验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照通豆6号增产2.79%和1.95%。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90011),同年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20191001486)。南农413口感香甜柔糯,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丰产和稳产性均较好,抗倒伏,籽粒大,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 李凯盖钧镒孙长美智海剑
- 关键词:大豆选育抗病
- 一种鉴定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的SSR标记CH0211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抗性鉴定的SSR标记CH0211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通过利用新开发的与抗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
- 李凯 蔡晗 沈颖 陈圆圆 谢丽君 陈柏羽
- 大豆花叶病毒5个分离物的鉴定及外壳蛋白序列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个核苷酸,编码产生26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19,6~97.1%,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5~99.2%。结合5个分离物在8个大豆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得出,5个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反应和序列差异的比较表明,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致病性反应相差越大,其CP基因氨基酸序列差异就越大,由此证实SMV的CP基因与致病性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 郭东全智海剑王延伟李海朝盖钧镒杨华李凯白丽
-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
- 中国南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定位
-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SMV存在株系分化,国内外学者已就SMV株系划分、抗源筛选、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SM...
- 李凯
- 关键词:抗性基因抗性遗传基因定位
- 文献传递
- 大豆蚜虫龄鉴别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明确大豆蚜Aphis glycines虫龄鉴别特征,达到准确快速识别的目的。【方法】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测定无翅与有翅型大豆蚜不同虫龄个体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节数、触角长度、腹管长度、尾片长度和后足胫节长度8项指标。【结果】不同龄期大豆蚜形态特征存在差异,无翅型及有翅型个体的后足胫节长度在各龄期间均无重叠,无翅型个体的尾片长度及有翅型个体的体长、触角长度和尾片长度范围在各龄期间重叠程度较小,均可作为龄期鉴定的重要指标。此外,尾片形状可作为区分若蚜与成蚜的典型形态特征,触角节数可作为区分1龄、2龄若蚜与其他龄期蚜虫的形态特征。【结论】以无翅型个体后足胫节长度和尾片长度及有翅型个体后足胫节长度、体长、触角长度和尾片长度作为大豆蚜龄期鉴定的主要指标,配合触角节数、尾片形状、体宽、腹管长及翅基的发育程度,可准确鉴定不同翅型的各龄期大豆蚜。
- 李慧刘小侠智海剑李凯张青文李贞
- 关键词:大豆蚜虫龄有翅型
- 一种发根农杆菌诱导的大豆发状根与大豆花叶病毒病害系统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根农杆菌诱导的大豆发状根与大豆花叶病毒(ARISHR‑SMV)病害系统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发根农杆菌侵染大豆子叶诱导愈伤组织;(2)提纯大豆花叶病毒(SMV);(3)大豆愈伤组织...
- 盖钧镒姜华李凯
- 文献传递
- 大豆花叶病毒HC-Pro基因保守序列克隆及其RNAi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 2013年
-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病害之一,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品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能够在mRNA水平特异性沉默同源靶基因,为抗病毒作物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对国内外11个不同SMV流行株系的HC-Pro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对,并以SC3株系的cDNA为模板克隆出高度保守的268 bp的基因片段,进而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适合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化的RNAi表达载体pB7GWIWG2(II)-HC-Proi。并对BP反应和LR反应的纯化产物进行了测序鉴定,测得序列在NCBI上进行比对,匹配度为100%;以35S启动子和终止子设计引物,扩增得到464和478 bp两个片段,说明HC-Proi基因与pB7GWIWG2(II)重组形成反向重复结构,载体构建成功。结果为利用RNA干扰技术改良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 高乐宋英培李凯章红运沈颖超翟锐智海剑
-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克隆RNAIGATEWAY技术
- 黄淮海大豆新品种(系)的抗病性评价被引量:10
- 2014年
- 大豆花叶病毒(SMV)、大豆孢囊线虫(SCN)和大豆根腐病(SRR)是危害中国乃至世界大豆生产的3种主要病害。为了评价黄淮海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系)对这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采用温网室接种鉴定及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的方法,对72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J8012’、‘蒙01-38’、‘汾豆86’、‘中作X96328’、‘阜08-190’等9个品系对SMV流行株系SC3和SC7表现高抗或抗病,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2.5%;‘周01015-1’、‘远育8号’和‘冀豆17’3个品系对SCN 1号生理小种表现中抗;自然条件下,抗SRR病情指数在15以下的大豆材料有31份,占鉴定总数的43.06%;对SMV和SRR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及以上的有‘阜08-325’、‘HD0113’、‘太丰6号’等8个品系,占参试品种数的11.11%,而对3种病害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以上的材料仅有‘冀豆17’1份。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培育多抗性的大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 王大刚李凯黄志平胡国玉张磊
- 关键词:大豆抗病性
- 广适高产稳产大豆濉科8号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中豆20×平99016人工杂交、系谱法选育的濉科8号,聚合了国内外多个骨干亲本的优异性状基因,品质、抗性与近10年通过皖审、国审的普通大豆相当。是一个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通过双国审,适宜黄淮南片、长江流域和安徽江淮淮北夏播种植。
- 张启祥李凯纪永民张存岭
- 关键词:杂交育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分子标记在大豆种质和分离群体中对SMV抗性基因的选择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最主要的病毒病害之一。本研究用与SMV株系SC15和SC18抗病基因Rsc15和Rsc18紧密连锁的5个分子标记(Satt246、Satt286和Satt634、BARCSOYSSR-02-0667和Satt266)对来自国内外的50份大豆种质以及杂交组合"科丰1号×RN-9"后代进行了针对SC15和SC18株系的抗病性评价和选择。经接种验证后结果表明:Sat-246和Satt286对抗病基因Rsc15的选择平均符合率分别为63.89%和66.67%;Satt634、BARCSOYSSR-02-0667和Satt266对Rsc18选择的平均符合率分别为67.92%、68.09%和63.10%;共选出抗SC15的材料34份,抗SC18的材料27份,对SC15和SC18均抗病的材料25份。通过对杂交组合"科丰1号×RN-9"衍生的F_2、F_3和F_4代分离群体进行标记选择和接种SMV的表型验证,发现标记Sat-246和Satt286在3个分离世代对SC15抗性基因筛选的符合率分别为72.13%、68.83%和84.25%。用与Rsc15和Rsc18连锁的5个分子标记,对F_2、F_3和F_4代分离群体进行抗性基因的选择,在F4就筛选到18个对SC15和SC18均为抗病且标记带型完全纯合的抗病家系。本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分子标记可有效用于种质资源和杂交后代群体对SMV抗性的选择。
- 刘士超任锐王丽群王涛落金艳郑欢芳智海剑李凯
- 关键词:分子标记大豆大豆花叶病毒抗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