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作品数:36 被引量:232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对小儿上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该文通过观察围术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含量及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评价全麻复合0.3﹪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结论:一... 李凯关键词:骶管阻滞 小儿 罗哌卡因 应激反应 文献传递 榄香烯及消癌平诱导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作用及机制 前言
榄香烯/(Elemene/)是我国首先从活血化瘀中药姜科植物温莪术/(Curcuma aromatica Salisb/)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癌有效成分。近3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证实,榄香烯具有... 李凯关键词:宫颈癌 榄香烯 活血化瘀 温莪术 消癌平 文献传递 消癌平联合榄香烯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对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药消癌平和榄香烯注射液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细胞数为3×104/孔,100μl/孔),加入不同浓度的消癌平、榄香烯注射液及其混合液,收集不同处理组作用72h的HeLa细胞,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吸收度A值。结果:消癌平和榄香烯25~400μg/ml作用72h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消癌平及榄香烯各100μg/ml联合作用72h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明显高于榄香烯或消癌平单药作用。消癌平和榄香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时均伴随有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下调。结论:中药消癌平和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应用抑制HeLa增殖作用优于单药,其机理可能与Bcl-2基因下调有关。 李凯 丛秀峰 赵羲和 韩波关键词:消癌平 榄香烯 宫颈癌细胞HELA BCL-2 Her-2表达情况对ER/PR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2011年 目的分析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Her-2表达与否对ER/PR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Kaplan-Meier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对我病房2007~2008年的171例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探讨Her-2表达情况对ER/PR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1年2月,随访时间为37~5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三阴性乳腺癌与ER/P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经过CEF方案辅助化疗后的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3.269+0.626年及3.271+0.997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490+0.286年及3.611+0.722年,无明显差异(P>0.05);对年龄、Her-2表达及淋巴转移等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及Her-2表达情况对复发无明显影响(P>0.05);淋巴转移与否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并非较ER/P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更高危,但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是ER/PR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因而进行早期的淋巴结筛查有重要意义。 李凯 李午生 谭永刚 赵力 邹华伟关键词:三阴乳腺癌 HER-2表达 ER阴性 蟾毒灵与顺铂协同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蟾毒灵(Bufalin)联合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协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仅培养液)、单纯细胞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增殖率,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或Bufalin单药或以固定比例(Bufalin∶顺铂=1 nmol/L∶1μmol/L)联合作用24 h。分别采用20 nmol/L Bufalin、20μmol/L顺铂单药或联合作用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活化的Met(p-Met)、Met、活化的Src(p-Src)、Src、PARP及其裂解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顺铂和Bufalin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在顺铂≥0.1μmol/L和Bufalin≥0.1 nmol/L时两药联合作用可协同抑制MCF-7细胞增殖(0 闫顺朝 焦昕 李凯 邹华伟关键词:乳腺癌 顺铂 凋亡 磷酸肌酸对阿霉素引起心肌损伤大鼠体内SOD、CAT和LP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的大鼠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变化,及磷酸肌酸(CT)干预后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与阿霉素等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实验中先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4日开始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30min给予阿霉素(3 mg/kg),隔日1次,共给药7次;阿霉素+磷酸肌酸钠组:实验中先每日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0 mg/kg),第4日开始在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30 min后腹腔注射阿霉素(3 mg/kg),隔日1次,共给药7次。处死大鼠后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心肌组织中LPO含量,SOD、CAT活性变化。结果磷酸肌酸干预阿霉素处理的大鼠后,降低了血清、心肌的LPO含量,增加了SOD、CAT活性,与阿霉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阿霉素组心肌纤维排列系乱,加入磷酸肌酸钠和阿霉素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结论磷酸肌酸能够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磷酸肌酸能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LPO,增强抗氧化酶系SOD、CAT的活性。 赵力 李午生 李凯 李琦 董茜 赵羲和 田保玲关键词:心肌损伤 阿霉素 磷酸肌酸 脂质过氧化物 超氧化物岐化酶 LYRIC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检测LYRIC分子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YRIC分子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87例肝癌患者肝癌及其癌旁组织切除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YRIC分子的表达,结合患者病理指标、病理分型和预后随访资料分析LYRIC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基因水平检测发现,LYRIC基因在56例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高表达率为64.7%(56/87);在蛋白水平检测发现,LYRIC蛋白在87例肝癌组织中均表达,且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16±0.87 vs 1.63±0.88,P=0.000 1)。在肝癌组织中LYRIC分子的高、低表达可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LYRIC分子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Log-rank10.236,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LYRIC高表达(HR=2.19)、转移(HR=2.44)及肿瘤分期(HR=2.01)是影响肝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肿瘤直径及是否有病毒感染无关。结论:LYRIC分子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分期、转移能力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肝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李琦 韩涛 李凯 李午生 赵力 韩雅玲 谢晓冬 邹华伟关键词:LYRIC 肝癌 预后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全身化疗结合小剂量顺铂腹腔灌注,并同步盆腔放射治疗晚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Ⅲ、Ⅳ期卵巢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n=26)和放化疗续贯组(n=30),同步放化疗组第1周期应用每周方案:60mg多烯紫杉醇第1,8,15天静脉点滴,顺铂20mg第1,8,15天腹腔灌注,同步盆腔放疗(总剂量36~40Gy),第2、3、4周期采用多烯紫杉醇120mg静脉点滴第1天,同日顺铂60mg腹腔灌注。放化疗续贯组则选择在放疗后(总剂量36~40Gv)进行常规化疗方案:多烯紫杉醇120mg静脉点滴第1天,同日顺铂60g腹腔灌注,连续4周期。21d为1周期,4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96.2%,放化疗续贯组总有效率90.0%。同步放化疗组及放化疗续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A12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4周期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同步放化疗组CA125水平明显低于放化疗续贯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疔较放化续贯治疗Ⅲ、Ⅳ期卵巢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李凯 张贺英 纪天龙 邹华伟关键词:晚期卵巢癌 化疗 多烯紫杉醇 顺铂 腹腔灌注 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目的:我们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ERK、JNK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K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以确定增生组织有无M... 李凯关键词:MAPK 信号传导 良性前列腺增生 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不良反应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常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提供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不良反应指标,应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在导致潮热、乏力、高血压、关节炎或关节痛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应用依西美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比阿那曲唑少19%(OR=0. 81,95%CI:0. 69~0. 94; P=0. 005),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比阿那曲唑少1 7%(OR=0. 83,95%CI:0. 76~0. 92; P=0. 00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西美坦比阿那曲唑较少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对于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依西美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李娜 杜扬帆 李凯 闫顺朝关键词: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 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