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 作品数:34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估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讨论手术技巧。结果 4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中,根据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5例,Ⅱ级37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肿瘤全切除42例(89%),次全切除5例(11%)。39例术前视觉障碍病人中,术后症状改善25例,保持不变10例,恶化4例。出院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恢复良好41例(87%),有轻微症状6例(13%),无重度残疾及死亡。随访3~93个月,1例病人术后4年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各种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王仕勤李冰孙梅黄楹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视觉障碍
- 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效果,以探讨合理手术方式。方法共61例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分为正中入路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正中入路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旁正中入路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旁正中入路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组、乙状窦后入路组,评价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1例患者中手术全切除56例(91.80%)、部分切除5例(8.20%)。43例有脑积水的患者术后脑积水缓解率达79.07%(34/43)。术后并发症以颅内感染最为多见,占22.95%(14/61),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6/8)、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不回纳骨瓣(25%)、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6.90%)、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不回纳骨瓣(1/4)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6.269,P=0.001),其中以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最低(P=0.002,0.008,0.041)。结论颅后窝非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应在术者经验和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不开放枕骨大孔和寰椎并回纳骨瓣的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 马宇翔李冰孙梅黄楹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 开颅手术中两种额窦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 别鹏飞李贞伟王红光孙梅李冰刘佳雨黄楹
- 关键词:开颅手术并发症
- 枕下中线锁孔入路手术治疗血管母细胞瘤
- 2015年
- 血管母细胞瘤是发源于血管基质细胞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WHOI级),占颅内肿瘤的0.9%~3.5%,占后颅窝肿瘤的10%;表现类型包括实质型、实质一囊性型、全囊性型,其中65%~75%的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全囊性,
- 孙梅马宇翔李冰黄楹
-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手术治疗锁孔入路后颅窝肿瘤血管源性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状态中医证候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状态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病机变化及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对本中心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开始及第24、48、72 h各时间点进行中医证候观察分析。结果:患者证候变化表现为经亚低温治疗后,风、火、阴虚三证进行性减少,而痰、瘀、气虚证显著增多。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处于亚低温治疗特殊状态时,患者处于类似于中风中脏腑之寒、瘀、闭证状态,患者痰、瘀、气虚证为主要证候,风、火、阴虚三证被亚低温状态所抑制而极少见。
- 王冠郭家奎曹德晨李冰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医证候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S-100B、血糖、乳酸、神经功能评分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6例,治疗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第3、5、7天检测S-100B、血糖和血乳酸水平,于入院当天、第2、4、12、24、48周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S-100B、血糖和血乳酸均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值提高,死亡率降低。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显著,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的治疗方法。
- 王冠张国斌李冰郭家奎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亚低温治疗
- 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同期处理颅内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前循环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行动脉瘤夹闭术,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共发现36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9例(18个)。术后GOS评分5分16例、4分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交通性脑积水(1例)和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患者。术后6个月CT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复发,载瘤动脉血流通畅。结论采用经双侧额外侧入路同期夹闭颅内镜像动脉瘤手术创伤小、术野合理、安全性高、手术疗效满意、预后良好,是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的新尝试。
- 王红光任贺成李冰李贞伟马琳孙梅尹龙黄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额叶显微外科手术
- 脑损伤免疫耐受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造成脑损伤后修复与机体其他系统存在较大差异。继发性脑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炎症早期对有害物质起清除作用,随着病情进展又可损伤正常脑组织。免疫抑制剂或亚低温治疗对免疫损伤具有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机体免疫反应低下致感染和远期致瘤的可能。因此,降低针对脑组织的自身免疫攻击的同时,不影响机体其他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将是最佳的优化方案,本文拟就满足优化方案的免疫耐受治疗脑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闫华李冰王宏亢建民
- 关键词:脑损伤免疫耐受
- 颅脑损伤后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与免疫
- 2008年
- 近十年来,重症颅脑损伤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是机体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三大调节系统,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的失调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直接影响垂体功能,导致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1]。颅脑损伤时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常导致一系列代谢异常,
- 李志涛李冰刘暌只达石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颅脑损伤后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病理生理过程
- 翼点入路与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附60例报告)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结果 28例经翼点入路,全切除24例(85.7%),次全切除4例。术后多尿者26例,电解质紊乱者27例,垂体功能低下者2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5例,皮下积液者1例。32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全切除27例(84.4%),次全切除5例。术后多尿者27例,电解质紊乱者25例,垂体功能低下者1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13例,皮下积液者4例。翼点入路切口约为16 cm,开颅时间约需50 min,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约为8 cm,开颅时间约25 min。无1例感染和死亡。结论比较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开颅的创伤和时间方面,前者明显优于翼点入路。
- 向毅孙梅李冰王红光黄楹
- 关键词:垂体腺瘤巨大型翼点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