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颈后路椎板减压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5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2岁,平均52.7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7.8±1.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8±1.7)分。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3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51.7%±18.1%),颈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10例。颈椎曲度为(—5.5±12.5)°。螺钉固定节段:C3~7 29例,C4~7 19例,C3~6 10例;共切开椎间孔135个,平均每例2.33个。结果手术时间167~260 min,平均204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378 m L,平均273 m L。术中无椎动脉、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1例发生皮下血肿,8例轴性疼痛;均无颈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3年,平均3.4年。术后2年,JOA评分为(14.1±1.7)分,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2,P=0.000);JOA评分改善率为68.5%±21.9%。VAS评分为(2.1±1.1)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68,P=0.000)。影像学复查示,1例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但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无假关节形成。术后5 d及2年颈椎曲度分别为(13.6±5.1)、(13.2±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11例骨赘椎管占有率为36.5%±1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00);随访期间骨赘残余压迫逐渐吸收。结论对脊髓合并神经根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扩大椎板切除(椎板切除和椎间孔切开)能充分缓解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侧块螺钉内固定在纠正颈椎曲度的� 方钊 田融 孙天威 贾宇涛 徐天同 申庆丰 夏刚 刘洋 李会明关键词:颈椎退变 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曲度 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the plate cage benezech implant,PCB)的优越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针对20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PCB内固定治疗,术后行3-32个月的随访。结果按照JOA评分,术前评分为8-13分,平均9.8分,术后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术后改善率为84.6%。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对比同期56例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31 min,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出现医源性颈髓损伤、颈椎失稳、固定物松动现象,术后6个月CR平片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PCB是集融合器的优越性与钢板的安全性于一体的假体,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使颈椎正常生理性能得以维持。可以作为治疗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退行性颈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张黎龙 田融 申庆丰 夏刚 李会明 刘岩 田成瑞关键词:颈椎 椎间盘切除 植骨 内固定器 显微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手术注意事项和疗效。方法:记录76例LDH患者临床表现、MRI特点,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显微镜下微创间盘取出术,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和Oswestry量表(ODI)评估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7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4月(平均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2)h;出血(50±20)ml。患者术前NRC腰痛评分、NRC腿痛和ODI评分评分分别为:(7.25±1.43)、(7.47±2.05)、(53.24±5.49),术后3月时分别为(3.24±1.25)、(3.34±1.86)、(75.69±8.24),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前和术后3月随访时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76例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50例,良22例,可4例,差0例。结论:腰椎后路显微镜下微创治疗LDH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手术时注意保护神经根,清晰的术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朱如森 张学利 田融 孙振辉 李会明 杜文君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显微镜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4例,记录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MRI特点,均行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取出术,记录手术情况并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C)和Oswestry量表(ODI)评估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手术时间(1±0.3)h,平均出血量(300±30)ml。24例患者术前腰NRC、腿NRC、ODI评分分别为(7.34±1.63)分、(7.26±2.16)分、(52.35±6.49)分,术后8个月随访时分别为(3.26±1.14)分、(3.65±2.73)分、(73.78±8.60)分,术前和术后8个月随访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9例,良2例,可3例。结论游离型LDH临床症状较重,MRI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腰椎后路减压游离间盘切除一般可获得满意疗效。 孙振辉 李会明 杜文君 张学利 田融 张颖 王沛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游离髓核 后路减压 DRG付费下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分析及监管策略 2025年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作为一种精细化的医疗付费方式,已经在我国逐渐得到推行和应用。然而,DRG付费也给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带来了一系列监管难点。通过分析天津市某三甲综合医院DRG付费下存在的违规行为,明确医保拒付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2021-2023年审核拒付239例,拒付最多的类型是转嫁费用,其次是分解住院、高靠分组;违规病例主要集中在MDCR组,最多的DRG组是RE13,其次是RG13。分析成因主要是DRG分组数据来源于病案首页、医保基金监管体系薄弱、医疗机构运营压力、患者信息不对称和低自觉性。建议监管部门应明确违规情形,强化监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法律意识,完善DRG付费下的医院管理,促进市场机制的运行,建立“量价挂钩”的付费调节机制;加强对患者权利的保护,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张磊 乔岩 李会明 荣洁 王蓬关键词:医疗保险 违规行为 基金监管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12.94±3.82)、(13.95±3.19)、(4.12±3.95)、(14.06±3.85)分和B组(12.73±3.53)、(13.39±3.95)、(14.09±3.53)、(14.11±2.98)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生理曲度深度(弧弦距)分别为(9.11±2.34)、(9.36±1.88)、(9.89±2.46)、(9.61±1.62) mm和B组(7.57±0.78)、(7.76±0.91)、(7.21±0.33)、(7.36±0.79) mm,A组均大于B组,A组植骨融合率为96.3%,B组为89.0%,A组高于B组.结论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后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较钛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而且椎间融合器组与钛网组比较能较好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李会明 夏刚 田融关键词:颈椎病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脊髓前方骨性致压物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脊髓前方骨性致压物引起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9-72 岁,平均年龄52.6岁。选择本组病人进行颈后路全椎板减压或进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以术前查体运动障碍轻... 李会明 江汉 孙天威 申庆丰关键词:手术治疗 颈椎病 文献传递 显微镜下Cage植入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Cage植入柞弓根内嘲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应用Cage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柞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0例,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应用JOA评分,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4年。对其术前、术后即时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前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后两者无统学意义;根据JOA评分,术前术后有明显改善。兀感染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行Cage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是一种安伞有效的方法。 张学利 刘献强 崔自健 朱如森 李会明关键词:脊柱滑脱 脊柱融合术 DRG付费政策下公立医院医保管理路径研究 2024年 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促使公立医院进行变革,管理迈向精细化。本文以天津市某三甲医院的实践为例,运用麦肯锡7S管理模型,从战略、结构、制度、员工、技能、风格、共同的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探讨公立医院在DRG付费政策下的医保管理路径。 荣洁 王蓬 李会明 张磊关键词:医保管理 运营管理 DRG 麦肯锡7S模型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EODL治疗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颈部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JOA评分增加≥50%)和恢复不良组(JOA评分增加<5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损伤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使用多因素分析CSM患者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恢复不良组的C_(5)后方至K线距离短于恢复良好组,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_(5)后方至K线距离、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均是CSM患者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SM患者行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C_(5)后方至K线距离、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以及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等,应在患者术前行更加细致的影像学检查以更好评估患者EODL手术效果。 牛国栋 崔子健 李会明 曹泽岗 夏刚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