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鹃芬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会厌炎71例报告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71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全部痊愈,住院均数6.5天。结论急性会厌炎需及时确诊,抗感染及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的关键,会厌囊肿增加急性会厌炎感染风险,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易复发,建议炎症控制后切除囊肿。
- 张霞陈聂朱鹃芬俞海安
- 关键词:急性会厌炎气管切开会厌囊肿
- 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功能及嗅觉的影响被引量:65
- 2018年
-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功能及嗅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鼻腔功能、嗅觉功能、SNOT-20CV评分、Lund-Kennedy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鼻气道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鼻腔的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SN0T-20CV、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鼻气道阻力、DCAN、SN0T-20CV、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NMCA、NCV均显著上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息肉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解除鼻腔梗阻,促进鼻腔功能及嗅觉改善。
- 季立陆文敏肖锋李霞徐莹冯勇刚吴敬东朱鹃芬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嗅觉
- 耳后颗粒细胞瘤2例报道被引量:1
- 2007年
- 毕致俞海安朱鹃芬
- 关键词:颗粒细胞瘤病理雪旺细胞
- 门诊微波治疗咽部疾病疗效观察
- 2007年
- 我科近3年来门诊应用微波治疗部分咽部疾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冯勇刚朱鹃芬
- 关键词:咽部疾病微波治疗门诊应用疗效观察
-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
- 2010年
- 目的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矫正中隔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加前筛开放术和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根据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13例患者(组1加组2)手术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7%(107/113例),长期(1年)有效率为90.3%(102/113例)。结论对经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如合并鼻中隔偏曲,应积极手术矫正中隔,可能取得较好效果。
- 俞海安毕致肖峰朱鹃芬
- 关键词: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 粉尘螨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
- 毕致肖锋朱鹃芬
- 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16年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为常见鼻腔、鼻窦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强、易复发和一定恶变倾向等特点,主要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筛窦。传统手术方法是鼻侧切开术,现已基本被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取代。
- 张霞陈聂朱鹃芬毕致
-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鼻腔鼻窦
- 咽旁脓肿的临床诊疗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咽旁间隙位于咽腔的外侧壁(即咽上缩肌)和翼内肌的筋膜之间,是一个圆锥形的间隙,锥底向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内侧面以咽缩肌和颊咽筋膜与咽扁桃体相邻,外侧是下颌骨的升支、腮腺深面与翼内肌,后界是颈椎前筋膜。咽旁间隙以茎突和附着其上的肌肉为界分为前隙(茎突前间隙)和后隙(茎突后间隙)。
- 毕致朱鹃芬徐磊陈聂张霞顾晓峰
- 关键词:咽旁脓肿并发症
- 立芷雪在FESS手术中局部应用的探讨
- 在内窥镜手术中,鼻腔出血是最常遇见的问题。出血量常会影响术野的清晰暴露,给术者带来困难。影响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所以控制术中出血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2003年10月到2005 年3月期间内对60例 FESS 手术在术中局...
- 朱鹃芬毕致冯勇刚俞海安
- 关键词:立芷雪手术中
- 文献传递
- 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腺样体肥大儿童在行腺样体切除术后睡眠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20例行腺样体肥大切除术的儿童,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夜间睡眠多导监测,比较手术前后宏观、微观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腺样体肥大儿童术后S1期和S2期所占比例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WS期和REM期所占比例增加(P>0.05)。腺样体肥大儿童术后觉醒指数AI(2.8±0.3)较术前(6.3±0.4)明显减小(P<0.01);术后最低SaO2(93.4±1.4)较术前(70.3±1.3)明显提高(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儿童术后宏观睡眠结构无明显改善,微观睡眠结构的改善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儿童术后症状改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朱鹃芬冯勇刚顾晓峰毕致
-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切除术睡眠结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