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移植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解质变化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液动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肝移植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影响
  • 1篇肾血流
  • 1篇手术
  • 1篇转流
  • 1篇围手术
  • 1篇围手术期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转流
  • 1篇非静脉转流
  • 1篇背驮式

机构

  • 2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篇朱玉玲
  • 2篇杨代和
  • 1篇林露
  • 1篇谈景旺
  • 1篇郑秀如
  • 1篇张宏林
  • 1篇杨立群
  • 1篇陆从勇

传媒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非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循环和电解质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非静脉转流下,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围术期电解质浓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9例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在非静脉转流下,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经颈静脉双腔管持续监测CVP,桡动脉置管监测ABP。于手术各期定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钠、钾、钙浓度。常规持续监测HR,SpO2,PETCO2及体温。结果:本组9例围手术期血钙持续偏低,无肝期和再灌注前期尤为明显。无肝期前期(5 m in)及再灌注前期(5 m in)血钾轻度上升,无肝期中期(30 m in)及再灌注中期(30 m in)血钠轻度上升,但极少超出正常范围,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逐渐恢复诱导后水平。进入无肝期后,大部分病人血压一过性明显下降,其余时间段均较平稳。结论: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及再灌注期应注意纠正低血钙,无肝期前期(5 m in)及再灌注前期(5 m in)应警惕高血钾发生。进入无肝期前应适当扩容,无肝期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及时根据病人失血量及血球压积补充血容量,尽可能维持围术期循环稳定,防止再灌注前期严重酸中毒的发生。
朱玉玲杨代和林露陆从勇杨立群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血液动力学静脉转流围手术期电解质
背驮式和经典式肝移植术对肾功能影响的观察(附28例分析)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背驮式和经典式肝移植病人术中及术后肾血流和肾功能的变化,对肝移植病人肾功能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重症肝炎、肝硬化病人28例,分成背驮式肝移植组(A组,n=14)和经典式肝移植组(B组,n=14),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分别于开腹前(T0)、无肝期30min(T1)、新肝期10min(T2)、术毕(T3),术后24h(T4),由专人用彩色多普勒B超测量肾动脉的血流速度,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阻力系数(RI)。从SwanGanz导管抽取右心房血测Bun和Cr水平,于手术各时期抽取动脉血测定酸碱度和电解质,同时记录尿量。结果两组病人在无肝期之前肾动脉RI、尿量、Bun、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时期A组优于B组(P<0.05),B组T4、血Bun和Cr有改善趋势。结论背驮式与经典式肝移植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肾血管阻力系数增加不明显,肾小球滤过率无下降,肾功能得到较好保护。
杨代和朱玉玲刘翔张宏林谈景旺郑秀如
关键词:肝移植肾血流肾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