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猛 作品数:22 被引量:290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脑血栓(CE)的临床疗效,以更好的指导脑血栓的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1年4月收入院的84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的卧床休息,调压,溶栓等治疗稳定病情,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口服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9个月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9月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综合以上指标判断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在6个月后IMT厚度减少,而对照组厚度增加;治疗9个月后,患者TC、LDL-C、TG均降低,HDL-C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疗效,还能降低血脂,不失为治疗脑血栓的一种良好药物,建议各医院推广使用。 吴成思 申珊 朱浩猛关键词:辛伐他汀 脑血栓 临床疗效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及死亡预后影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ieinemia,Hhcy)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综合干预IS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45例随访5年的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再划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追踪观察两组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另选取5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Hhcy组与非Hhcy组患者5年脑梗死再发率分别为41.05%和20.00%(P<0.01);TIA发生率分别为11.58%和4.67%(P<0.05);IS(包括脑梗死及TIA)事件再发率分别为52.63%和24.67%(P<0.01);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分别为1 3.68%和5.33%(P<0.05);死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3%和3.3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结论 Hhcy与IS再发、死亡密切相关。 谈晓牧 刘建国 耿晓坤 朱浩猛 孟繁花 张伟东 魏建朝 杜会山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随访 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判断卒中患者再发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前瞻性观察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IS)再发及死亡事件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对IS综合干预提供有用情报。方法检测245例IS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在5年内追踪观察患者IS再发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T纯合型IS再发率显著高于C/T杂合型和C/C野生型(P<0.05),C/T杂合型高于C/C野生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之间随访脑梗死再发率、TIA再发率、多次再发患者比例、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为T/T纯合型高于C/T杂合型,后者高于C/C野生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升高是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71,95%CI:1.118~1.227,P<0.01),而MTHFR基因C677T突变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IS再发密切相关,MTHFR基因C677T突变导致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再发IS遗传易感因素。 谈晓牧 刘建国 刘怀翔 耿晓坤 朱浩猛 孟繁花 张伟东 魏建朝 杜会山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随访 无典型症状桥脑梗死误诊原因辨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无典型症状桥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头颅MRI检查确诊但首诊误诊的42例桥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均无桥脑梗死典型的交叉性瘫痪,其中34例入院误诊为大脑半球梗死,8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2 h内查头颅MRI均检出CT未检出的桥脑梗死灶,确诊为桥脑梗死,予活血、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无典型症状的桥脑梗死临床较易误诊,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朱浩猛 程哲关键词:桥脑梗死 误诊 大脑半球梗死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而为动脉硬化及TIA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患者责任血管状况进行评价,并以对照组Hcy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进行研究。结果Hhcy组患者责任血管病变较非Hhcy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经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Hhcy是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优势比为4.707(95%CI:1.992-11.123)。结论Hhcy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孟繁花 王雪梅 耿晓坤 朱浩猛 谈晓牧 张伟东 魏建朝 杜会山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抗动脉硬化效果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后抗动脉硬化的远期效果。方法:39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均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治疗过程中均使用保护伞,术后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PTAS术后再狭窄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为82.02%,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0.13%,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24例脑梗死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38±3.16,治疗后为5.42±2.7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为21.79±3.05,治疗后为22.63±2.5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未再发作。平均随访21个月,再发脑供血不足3例,TIA 2例,脑梗死1例;6例均存在治疗依从性差、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情况,其余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卒中症状再发,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支架部位血管通畅良好,未出现血管再狭窄。结论: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微创、有效的方法,术中使用保护伞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术后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可能降低远期再狭窄率,提高治疗效果。 谈晓牧 耿晓坤 朱浩猛 魏建朝 杜会山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随访研究 醒脑静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 2007年 朱浩猛关键词: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醒脑静注射液 有效率 椎动脉 黛力新对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功能康复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黛力新抗抑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对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经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治疗青年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朱浩猛 程哲 张伟东 杜会山关键词:青年 黛力新 神经功能康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选择TIA患者30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行DSA检查60例中48例(8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30例(50%)。结论: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朱浩猛 张伟东 杜会山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SA 粥样硬化斑块 病因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灌注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不同时期老年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灌注加权成像(PWI)诊断不同时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32例,急性期(发病时间7~72h)64例,亚急性期(发病时间73h^10d)45例和慢性期(发病时间11~15d)27例。患者进行DWI和P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所得头部核磁图像的参数差异和异常区域差异。结果超急性期患者和急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低于健侧脑组织(0.39±0.08 vs 0.83±0.03;0.32±0.07 vs 0.91±0.05,P<0.01),而亚急性期患者和慢性期患者患侧脑组织DWI中ADC值显著高于健侧脑组织(1.54±0.34 vs 0.85±0.07;2.01±1.29 vs 0.90±0.05,P<0.01)。不同分期患者PWI均表现为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降低,而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延长。信号异常区域DWIPWI的多见于急性期患者,DWI=PWI的多见于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结论 PWI可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DWI则可凸显出脑梗死病灶,两者联合运用可反映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李广民 姚剑 钟佳利 朱浩猛 彭如臣关键词:脑梗死 脑磁图描记术 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