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 作品数:9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SCT诊断假性室壁瘤1例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40岁.活动后胸闷、气喘半月余,1年前曾患急性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考虑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及回旋支,但未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经内科治疗后好转。 岳松虹 王金涛 朱浩 周俊林关键词: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腺少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胰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胰腺少见肿瘤的CT征象,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改变,评价各肿瘤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 (1)肿瘤位置:头颈部15例,其中内分泌肿瘤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体尾部5例,其中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内分泌肿瘤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2)肿瘤形态:类球形结节或肿块19例,分叶状肿块1例;肿瘤边缘模糊、不光整者2例,其中恶性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腺低分化内分泌癌1例;(3)肿瘤内部结构:单囊或多囊病变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1例;囊实性病变4例,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实性病变9例,均为胰腺内分泌肿瘤。结论胰腺少见肿瘤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评价这些征象有助于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 叶斌强 孙鹏飞 曹向荣 朱浩关键词: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纵隔原发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51岁,因活动后气短、间歇性咳嗽伴胸痛半年,体检发现纵隔肿物6天入院。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未升高。胸部CT平扫示:中纵隔偏右侧有一类圆形密度混杂肿块影,大小7.5 cm×5.5 cm, 与上腔静脉界限不清,多考虑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巨淋巴结增生症待排。术中发现肿物位于中纵隔偏右,大小7.5 cm×5.5 cm, 质硬,血管丰富,遂将肿瘤完整切除。 苏晓路 王成 董驰 朱浩关键词:纵隔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报道 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增益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中,较半定量CCTA风险评分的增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CCTA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23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MACE阳性组20例,MACE阴性组211例。所有患者进行半定量CCTA风险评分分析和CT-FFR测量。CCTA风险评分包括冠状动脉疾病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节段受累评分、节段狭窄评分、Leaman评分、Leiden评分。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U检验和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半定量CCTA风险评分及CT-FFR与MACE发生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对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CCTA风险评分及CT-F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CT-FFR≤0.80(HR=3.860,95%CI 1.477~10.087,P=0.006)和Leaman评分≥5(HR=5.210,95%CI 1.136~23.908,P=0.029)是MACE发生最佳且独立的预测因子。Kaplan-Meier分析显示CT-FFR≤0.80、Leaman评分≥5分时,患者发生MACE的累计风险增高。ROC分析表明CT-FFR与Leaman评分联合预测模型(AUC=0.791,95%CI 0.733~0.842,P<0.001)较单独CT-FFR(AUC=0.718,95%CI 0.656~0.775,P<0.001)及单独Leaman评分(AUC=0.711,95%CI 0.648~0.768,P<0.001)均有更好的预测效能(Z=2.62、1.98,P=0.009、0.047)。结论CT-FFR能够独立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MACE的发生,且能有效提升半定量CCTA风险评分对MACE的预测能力。 王媛媛 卢婷 景梦园 席华泽 柳庆 孙秋 朱浩 周俊林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造影术 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影像组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ACS、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及无冠心病(CHD)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并全自动提取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PCAT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特征,基于最终筛选结果分别构建ACS的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所有模型在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的诊断性能都较高(曲线下面积均>0.85)。结论基于PCAT影像组学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临床上具有ACS风险的患者。 景梦园 朱浩 孙建清 席华泽 邓靓娜 韩涛 张斌 周俊林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 血管生成靶向纳米粒子c(RGDyK)@SiO_2@Fe_3O_4的合成及生物性能 2012年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mg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h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孙鹏飞 曹向荣 朱浩 焦宗宪 张锋伟 颉克蓉关键词:微乳液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 RGD肽 超顺磁性 靶向性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术前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术后病理确诊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4例肿瘤中,CT示肾上腺区25例,肾上腺区外9例;14例肿瘤呈分叶状,其中恶性肿瘤3例;20例肿瘤呈类球形,其中恶性肿瘤4例。7例肿瘤内部见钙化,包括4例成神经细胞瘤和3例节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呈粗大钙化,而节细胞瘤呈细小点状钙化。结论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董永兴 孙鹏飞 曹向荣 朱浩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