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宏

作品数:87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0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5篇教育
  • 29篇教师
  • 16篇教学
  • 9篇舍勒
  • 9篇视域
  • 8篇课程
  • 8篇儿童
  • 7篇道德
  • 7篇现象学
  • 7篇课堂
  • 6篇学科
  • 6篇学术
  • 6篇情感
  • 6篇教育学
  • 6篇教师教育
  • 5篇德育
  • 5篇哲学
  • 4篇道德教育
  • 4篇德教
  • 4篇师生

机构

  • 84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集宁师范学院

作者

  • 84篇朱晓宏
  • 3篇蔡春
  • 2篇刘文龙
  • 2篇刘秀江
  • 2篇孟繁华
  • 2篇方海光
  • 1篇李孔珍
  • 1篇郜舒竹
  • 1篇董颖
  • 1篇宁虹
  • 1篇李静
  • 1篇宋钰
  • 1篇邢永富
  • 1篇严晖
  • 1篇姜月
  • 1篇毛慧莹

传媒

  • 8篇教育研究
  • 7篇中国教育学刊
  • 6篇中国德育
  • 4篇教育科学研究
  • 3篇思想政治课教...
  • 3篇北京教育(高...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人民教育
  • 2篇中小学管理
  • 2篇中国教师
  • 2篇基础教育
  • 2篇教育学报
  • 2篇新课程研究(...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2篇教师发展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北京教育(普...
  • 1篇课程.教材....

年份

  • 2篇2025
  • 9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现实支持教师教育的国际研究:现状、主题及启示
2024年
在虚拟现实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已成为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采用文献计量和领域综述方法梳理了近10年国内外虚拟现实支持的教师教育的研究成果。首先,根据文献发表机构、作者情况、关键词聚类、引用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虚拟现实支持的教师教育发展的研究现状;其次,根据文献主题编码,详细论述了国外虚拟现实支持的教师教育的研究一级主题,具体包括实验教学环境、师范生教学技能、教学体验与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参考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教师教育的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目前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从课程理论建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智慧教学空间和平台设计、构建循证质量评价4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我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洪玲朱晓宏严晖
关键词:虚拟现实教师教育实验课程师范生培养实证研究
关于发展教育学的理论思考被引量:9
2005年
发展教育学缘起于发展理论研究向教育领域的深入和教育学科自身建设的传统及需求两个方面,是上述两种力量合乎逻辑的时代“交汇”。“发展”一词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决定着发展教育学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学术特征。发展教育学以“发展”的观念审视、理解、预测教育,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要使发展教育学具备更强的解释力与实践力,就必须对教育事实与教育价值作全方位的分析与阐释。以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教育,就必然会进行多门学科的交汇,形成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质的发展教育学领域。发展教育学的直接着眼点是教育实践与理论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域。
邢永富宁虹蔡春李孔珍姜月朱晓宏
关键词:发展教育学教育价值科学发展观学科建设
风雨校园: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2010年
学校道德教育遭遇的时代困境 1.学校周遭:社会病态严重侵蚀公共生活的道德环境 现代化强调个人作为主体的价值,这就引发了价值观体系的重大变革。一方面,我们看到个人的主体性价值得到承认,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挥每个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个人从压抑中获得人性的解放,
朱晓宏
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价值观体系校园风雨主体性价值道德环境
爱、同情与学校德育:基于舍勒的价值现象学理论
2008年
针对现代人的价值“偏向”和人“心”失序问题,舍勒采用现象学方法深刻审视了现代伦理意识结构的转变,批判了近代思想对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正当性论证的谬误。舍勒从根本上将人构想为爱的存在,“爱”是人认识世界并做出意志行动的前提。舍勒的“同情”泛指人们对同一情感的分享或对他人情感的参与。
朱晓宏
关键词:学校德育社会秩序现代伦理
中学语文课堂:意义世界的缺失被引量:2
2007年
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深受认识论影响,知识性问题成为教师偏重的教学内容。一篇完整的课文被教学设计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片断,掩蔽了文本的意义世界。建议语文教学建立在存在论的根基上,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所拥有的意义世界。
朱晓宏刘秀江
超越柯尔伯格: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变革被引量:5
2010年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美国社会道德的危机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乏力,理论界尝试提出不同的解释系统。针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已形成了三个比较有特色的理论流派:超越"公正"视野的关怀理论、超越"道德认知领域"的道德领域理论和超越"道德推理能力"培养的品格教育理论。它们不仅反映了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变革的时代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美国道德教育实践的走向。
朱晓宏
关键词:道德教育
审思教师实践智慧的误解被引量:10
2021年
在普遍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语境下,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热议的话题。现实中存在对教师实践智慧的一定误读。一线教师将其理解为运用自如的教育策略、得心应手的随机应变及津津乐道的教学艺术,教育研究者将其等同于缄默知识或教学机智。教师实践智慧的应有之意是冲突情境中的微妙平衡和自觉的基于理性反思的行动改进。只有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及环境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教师实践智慧才能如其所是地真实呈现。
董从勋朱晓宏
关键词:教师教育缄默知识教学机智
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测评模型建构研究
2024年
教师循证教学素养发展水平关乎循证教学实践成效,建构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测评框架是培养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改进循证教学实践的基础。厘清教师循证教学素养的内涵与现实意义,运用德尔菲法建构了由循证教学知识、循证教学能力和循证教学情意组成的包含20个测评要点的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测评框架;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测评指标的权重系数,生成了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测评模型。依托K市M区组织的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运用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测评模型对参赛教师展开测评,将测评结果与比赛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测评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研究表明,教师循证教学素养测评模型可用于评价特定教师群体的循证教学素养发展水平及其差异,为改进教师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保障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唐明超朱晓宏
关键词:测评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大学教师的职业境遇与道德修为被引量:2
2017年
高等教育普及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青年人上大学的美好愿望,但是,在工具理性影响之下,大学倾向于实际的功用,重科研轻教学的失衡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大学教师的工作较多地囿于实际之效用,其教学角色也日渐边缘化,大学教育似乎逐渐远离其理想状态。透过大学教师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生活境遇,或许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无奈、苦恼与执著。因此,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大学理想的教师尤显弥足珍贵。正是在这些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大学理想之亮光召唤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朱晓宏
关键词:大学教师大学理想为师之道
思·学·行:《教育哲学》教学新探
2017年
自古希腊以来,"哲学"的原意即"爱智慧",而古希腊哲人崇尚的智慧是对思想进行思想。《教育哲学》作为与哲学有着本然联系的一门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理应以唤醒学生的"智慧之爱"作为教的起点,以体验"思"的活动构成其日常教学生活的基调,以"做哲学"的行动过一种理论生活。在教育哲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经典相遇,与哲人对话,理论的力量、学术的力量会在无形中滋润其头脑,改善其思维。思、学、行——如此真实地具身化地融入其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这正是一种理论生活样式。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真实地体验着一种理论生活,就意味着走出柏拉图所喻之"洞穴"。
朱晓宏
关键词:教育哲学爱智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