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德胜

作品数:36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儿童
  • 11篇重症
  • 11篇患儿
  • 6篇脓毒
  • 6篇脓毒症
  • 6篇肺炎
  • 5篇氧合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体外膜肺氧合
  • 5篇综合征
  • 5篇外膜
  • 5篇膜肺
  • 5篇降钙素
  • 5篇降钙素原
  • 5篇肺氧合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重症肺炎

机构

  • 36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36篇朱德胜
  • 18篇卢秀兰
  • 15篇肖政辉
  • 14篇姚震亚
  • 9篇罗兰
  • 7篇张新萍
  • 7篇黄娇甜
  • 7篇曾方玲
  • 5篇肖娟
  • 5篇隆彩霞
  • 5篇臧平
  • 4篇曾晓辉
  • 3篇周海银
  • 3篇周雄
  • 3篇祝益民
  • 3篇范江花
  • 3篇张继燕
  • 2篇刘娟
  • 2篇袁远宏
  • 2篇胥志跃

传媒

  • 10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中国卫生产业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3篇实用检验医师...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南药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对于发热儿童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指导意义
2014年
目的拟通过测定发热患儿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以确定降钙素原对于早期诊断细菌性感染的意义。方法纳入自2012年1—6月间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热患儿187例(男性102例,女性85例),根据培养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98例,非细菌感染组患儿89例。入院时病程在3 d以内的患儿,细菌感染组患儿入院时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而细菌性感染组患儿入院时的ESR、CRP及WBC水平与非细菌性感染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病程超过3 d的患儿,细菌性感染组入院时PCT、ESR、CRP及WB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结论在发热患儿,PCT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细菌感染,而且,PCT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通过监测细菌感染患者的PCT水平有可能缩短的抗生素疗程。
朱德胜曾方玲罗兰
关键词:降钙素原发热细菌性感染疗效评估
凝血功能紊乱对重症手足口病预后的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患儿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收住我院PICU的重症手足口患儿,按照疾病的转归分为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组,非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组,通过测定PT、APTT、FIB、TT,并比较二组间入院时PLT、D-Dimer,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第1、2、7d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PT、APTT、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的D-二聚体阳性率及数值有统计学差别。结论与凝血功能相关的主要指标D-二聚体的检测对评估重症手足口患者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罗兰朱德胜姚震亚肖娟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凝血功能紊乱
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儿童脓毒症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儿童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内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普通发热患儿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患儿发病24h内外周静脉血的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浓度,并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两种指标中任一指标的特异性明显增高,假阳性降低,灵敏性亦有所降低。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儿童脓毒症诊断的特异性,降低诊断的假阳性,有助于用于临床中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罗兰姚震亚朱德胜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儿童
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的1 226例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是否出现AAD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900例,研究组患儿326例,分析患儿的AAD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结果 1 226例患儿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发病率为26.59%,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发病率为30.67%;年龄、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5 d、联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引发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AAD的发病率较高,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5 d、联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朱德胜曾方玲刘潇左超
关键词: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高危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两例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2例行ECMO治疗的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儿ECMO建立后,低氧血症快速缓解。第2例患儿合并休克,在ECMO建立后也迅速纠正,呼吸机参数明显下调。ECMO期间,经液体平衡、抗凝、并发症控制、营养支持及呼吸道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患儿肺部渗出迅速减少,ECMO参数下调,ECMO辅助时间分别为70h和156h,出院随访1~3个月无脏器功能不全存在。结论在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无效的情况下,ECMO可作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支持治疗手段,以提高此类患儿的存活率。
黄娇甜卢秀兰肖政辉朱德胜臧平胡霞喻斌杨宇帆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体外膜肺氧合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患儿抗生素使用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对危重症患者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我院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治疗,且入院时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记录入院时体温、PCT、CRP、ESR、...
朱德胜卢秀兰
关键词:降钙素原抗生素使用住院期间临床价值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创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二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介绍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创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间在ECMO辅助下成功救治2例创伤所致A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2例患儿ECMO过程中的抗凝管理、流量监控、呼吸功能评定等,评估ECMO在创伤患儿中的使用效果。结果:2例患儿均为ARDS所致严重低氧血症。ECMO辅助时间分别为85 h和102 h,2例患儿在ECMO治疗期间全身使用肝素抗凝,肝素用量4-18 U/(kg·h),ACT维持在138-187 s,APTT维持在50-180 s。其中病例1在ECMO撤机前7 h停用肝素,病例2肝素一直使用到ECMO撤机时。2例患儿均未出现ECMO相关的出血以及管道系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患儿出院后随访2-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情况下,ECMO可以做为严重外伤所致ARDS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此类患儿的存活率。在ECMO辅助治疗期间,全身使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是安全的。
朱德胜卢秀兰肖政辉姚震亚臧平喻斌肖娟张国庆胡霞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创伤
MEF2C单倍剂量不足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MEF2C单倍剂量不足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MEF2C单倍剂量不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及基因分析;以“MEF2C基因”“MEF2C单倍剂量不足综合征”“5q14.3微缺失综合征”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以“MEF2C”“MEF2C haploinsufficiency syndrome”“5q14.3 deletion syndrome”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年7月31日,因部分报道涉及邻近或远端的其他基因,筛选出仅检出MEF2C基因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的文献,总结文献报道中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刻板动作、反复伴或不伴发热的惊厥,来我院行康复及抗癫痫治疗,完善基因检测明确为MEF2C基因变异。基因分析提示:患儿MEF2C基因存在c.14A>C(p.K5T)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既往未见报道,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突变前后氨基酸侧链发生变化,盐桥结构破坏,可能导致局部结构稳定性降低,影响蛋白功能。检索到15篇相关文献共报道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功能障碍,其他特征为肌张力低下(77.7%)、自闭症样表现(75.0%)、癫痫(71.4%)、非特异性头颅MRI异常(70.0%)等,MEF2C变异点突变为主,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切突变,其余为缺失变异。结论MEF2C单倍剂量不足综合征是临床上罕见的基因病,有特定相似的临床表型,点突变通常比缺失病例症状更轻,较少发生难治性癫痫,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
宋宇雷朱德胜肖政辉张新萍
关键词:发育迟缓癫痫
儿童手足口病口服纳米乳剂疫苗不良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临床儿童手足口病口服纳米乳剂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自愿接种疫苗的2 342名儿童,同时选取未接种疫苗的2 217名儿童作为对照。观察年龄对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并分析疫苗的应用价值。结果 0.6~3.0岁的儿童重度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3.1~6.8岁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疫苗儿童全身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疫苗儿童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年龄对接种后全身反应发生率影响较大,要慎重选择接种年龄。儿童手足口病口服纳米乳剂疫苗虽有一定的弊端,但对于儿童手足口病的控制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罗兰朱德胜姚震亚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传染病
儿童百日咳临床特征及重症百日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旨在研究儿童百日咳临床特征、发生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急诊综合科确诊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年龄大小分为年龄≤3个月组58例、年龄>3个月组64例, 按痰培养结果分为痰培养阴性组63例、痰培养阳性组59例, 按是否完成百白破疫苗接种分为完成疫苗接种组19例、未完成疫苗接种组103例,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百日咳组28例与非重症百日咳组94例,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 同时对发生重症百日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3个月组住院天数及气促、呼吸暂停、咳嗽后紫绀、心率下降、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年龄>3个月组(P<0.05)。痰培养阳性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痰培养阴性组(P<0.05)。重症百日咳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发热发生率、喘息发生率、峰值白细胞计数、峰值淋巴细胞计数、细菌感染发生率等13项指标均高于非重症百日咳组(P<0.05)。4例进行换血治疗, 其中1例死亡。发热、喘息、咳嗽后紫绀、白细胞计数>20×10^(9)/L是重症百日咳发生的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为20×10^(9)/L、淋巴细胞计数为14×10^(9)/L预测重症百日咳灵敏度、特异度最高, 分别为0.71、0.78和0.54, 0.79。结论百日咳患儿年龄越小, 越容易出现气促、呼吸暂停、紫绀、心率下降等表现, 住院时间越长。合并细菌感染会加重百日咳病情。发热、喘息、咳嗽后紫绀、白细胞计数>20×10^(9)/L的百日咳患儿更易发展为重症百日咳。白细胞计数>20×10^(9)/L、淋巴细胞计数>14×10^(9)/L时诊断重症百日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刘娟卢秀兰朱德胜黄娇甜臧平肖政辉张新萍陈艳萍罗海燕曾晓辉
关键词:百日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