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作品数:26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乳腺癌筛查项目 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肿胀麻醉脂肪抽吸配合乳腔镜技术治疗腋窝副乳腺 被引量:4 2013年 副乳腺(多乳房症)是乳腺科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亚洲人多发,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发病率为1%~5%,往往伴有局部脂肪组织增生。可以发生在两侧原始乳腺发生线(即Schultze线)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腋窝前缘或正常乳腺的尾部。表现为腋窝前的半球形或不规则隆起。患者多因外观畸形或疼痛就诊。 朱婧 郭钊轩 周志升 宋锦文 陈金桃 马诺 朱大江关键词:副乳腺 腋窝 脂肪抽吸 肿胀麻醉 脂肪组织增生 三联抗菌与激素抗炎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究分析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采用三联抗菌与激素抗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三联抗菌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抗炎方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见表(QOL-BREF)、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7.8%,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采用三联抗菌的疗效优于激素抗炎的疗效,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陈金桃 刘杰 李素贞 许雪梅 朱婧 朱大江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 异烟肼 利福平 乙胺丁醇 腔镜手术取乳房注射隆胸材料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9例共17只乳腺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行取出术,对切口选择、手术效果及手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7只乳房注射式隆胸填充物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腔镜辅助下绝大部分被取出,术中镜下观察创腔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术后3~6月随访,B超检查14只乳腺未发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2只乳房外下象限见少量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1只乳房腺体内见低回声结节。结论:微创腔镜辅助下注射隆胸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可去除大部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术后切口美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朱大江 周志升 郭钊轩 朱婧 陈金桃 玛诺 宋锦文 刘丹 吴越 梁颖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术前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的可行性。方法:在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进行研究,经超声检查、临床体检后确诊为乳腺癌,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诊断,其中35例患者再次进行钼靶X射线检查,所有标本均采用病理学检查。结果:两者检查结果均具有准确性,但MRI更接近病理学诊断结果,两者一致性更好。两种诊断方法相比,MRI诊断准确率更高。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对35例患者进行MRI诊断,可实施保乳术准确性为80.00%,35例实施钼靶X射线检查,可行保乳术准确性为57.14%,两组数据相比MRI诊断准确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乳腺癌患者MRI诊断,与钼靶X射线相比更能准确筛选出肿瘤良恶性,为是否实施保乳手术提供重要资料。 陈金桃 刘杰 梁锐键 朱婧 朱大江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手术 腋窝副乳腺的临床分型微创手术治疗:附68例报告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进行临床分型对微创治疗腋窝副乳腺的意义。方法对68例(116侧)腋窝副乳腺根据(1)脂肪/腺体比例(2)腺体相对位置,两项内容将腋窝副乳腺临床分为3型,分别采用吸脂、小切口腺体切除或乳腔镜技术微创治疗,观察手术及临床效果。结果临床分型各组间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出血量、引流量等无统计学差异。切口均Ⅰ期愈合,疤痕微小、隐蔽。结论对腋窝副乳腺临床分型后,采取不同术式进行微创治疗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达到微创及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婧 唐庆 朱大江关键词:副乳腺 临床分型 微创手术 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MC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原发性MCA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原发性MCA肉眼观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切面囊实性,囊内为黏液样物质。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内衬柱状上皮,细胞质内富含黏液,细胞核位于基底部。部分囊壁肿瘤细胞形成细胞簇或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部分肿瘤细胞质内黏液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向鳞状上皮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E-cadherin和CK7(+),PR和c-erb B-2(2+),Ki-67阳性指数为55%、CK20、ER和GATA3(-)。结论乳腺原发性MCA是一种罕见肿瘤,需要与来自卵巢、胰腺或肠道的转移性肿瘤、乳腺柱状细胞黏液癌、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等鉴别。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 平静 周东华 田杰 陈莹 范菊花 朱婧关键词:乳腺肿瘤 黏液性囊腺癌 腔镜辅助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18例临床资料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可行性和总结手术经验。方法经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纤维腺瘤18例共20个病灶,直径〉2.0cm。采用腋窝切口,用牵拉法建立皮下隧道,腔镜辅助下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结果20个纤维腺瘤被完整切除,手术时间(42.3±12.5)min。术后病理均为乳腺纤维腺瘤。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3个月,乳房皮肤无瘢痕,外形良好,患者感觉满意。结论腔镜辅助下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既可以完成肿物切除这一传统手术所能达到的目的,同时也可完整地保留乳房原有形态,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可以在有美容要求的部分女性选择性地应用。 郭钊轩 朱大江 朱婧 陈金桃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经病理确诊的57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20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MBBC)37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于2020年12月。比较SBBC与MBBC第一和第二原发癌的组织学类型、T分期、脉管累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免疫表型差异,并对二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SBBC与MBBC患者第一和第二原发癌的组织学类型均以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和导管原位癌最多见,T分期以T1和T2期为主,脉管以未受累及为主,TNM分期以Ⅰ和Ⅱ期为主。MBBC患者第二原发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SBBC患者(P<0.05)。SBBC患者第一原发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率均高于MBBC患者第一原发癌,但SBBC患者第二原发癌HER2阳性率低于MBBC患者第二原发癌(均P<0.05)。SBBC患者第一和第二原发癌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HER2表达一致性均高于MBBC患者(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BBC与MBBC患者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8,P=0.070)。结论SBBC与MBBC患者第一和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一定差异,MBBC患者两侧肿瘤病灶异质性较大,但二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平静 朱婧 周东华 田杰关键词:乳腺癌 病理学 轴定位针穿刺治疗尚未破溃的乳腺脓肿的效果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通过轴定位针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对于脓肿尚未破溃的患者采用轴定位针(必要时可反复穿刺)穿刺抽吸脓液,共63例患者,与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23例、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脓肿5例、14G套管针穿刺22例等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行轴定位针穿刺抽脓的患者治愈时间、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结论同轴定位针穿刺治疗乳腺脓肿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美容、疗效明确的特点。 马诺 赵睿 郭钊轩 朱婧关键词:乳腺脓肿 亚甲蓝和泛影葡胺定位法切除乳腺微小病变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B超下亚甲蓝和泛影葡胺定位法在乳腺微小病灶(直径≤1.0cm)切除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6例患者212个乳腺病灶在B超下进行亚甲蓝和泛影葡胺染色定位并手术切除。结果136例患者212病灶全部成功切除,其中7例为早期浸润型导管癌,1例为导管内癌。结论亚甲蓝和泛影葡胺技术可有效提高对乳腺微小病灶切除的准确性以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安全性好。 郭钊轩 朱大江 朱婧 陈金桃 玛诺 宋锦文关键词:亚甲蓝 泛影葡胺 乳腺 微小病变 早期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