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成
- 作品数:1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抗原G基因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G由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移植后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肝癌组织有77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2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与肝癌直径(P<0.05)、病理分级(P<0.05)、血管侵犯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P<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组织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表达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有效降低移植后肿瘤的复发率。
- 曾宪成张彤陈伟陈贯中李华张琪陈规划
- 关键词:器官移植人类白细胞抗原G预后癌旁肝组织无瘤生存率
- 腹膜后自体脾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膜后自体脾移植在严重脾外伤保脾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66例严重脾外伤病人分为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例、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其中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32例,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34例。观察术后一般情况,术后1天~12个月血常规,血IgA、IgM、IgG、C3、Tuftsin水平变化。结果腹膜后自体脾移植组手术时间短于大网膜自体脾移植组(P<0.05),术后其它一般情况变化、术后1天~12个月血IgA、IgM、IgG、C3、Tuftsin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膜后自体带蒂脾移植术能够保留脾脏的部分免疫功能,且手术操作简便,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 曾宪成李文宏何文广刘其龙苏安黄延年
- 关键词:自体脾移植外伤性脾破裂腹膜后TUFTSIN病例对照研究
- 肝癌HLA-E基因的表达及对判断肝癌肝移植疗效的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及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其对判断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肝癌肝移植患者,检测HLA-ABC、HLA-E、抗原提呈辅助分子(β2-M、TAP)抗原在其原发灶和癌旁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石蜡标本中HLA-E mRNA的表达,并将各抗原表达情况与肝移植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巢HLA-ABC表达增强12例(30%),一致21例(52.5%),相对下调7例(17.5%).HLA-E抗原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不明显,癌巢阳性表达(++/+)为29例(72.5%),P<0.01,肝癌标本可检测出HLA-E mRNA的表达.β2-M和TAP在癌巢和癌旁组织中均有相同程度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HLA-E(++/+)患者移植后无瘤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 肝癌HLA-E异常表达影响肝癌肝移植的疗效,提示其在肝癌免疫逃避中的重要作用.
- 方天翎李华张彤曾宪成陈规划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E肝细胞癌肝移植
- 人类白细胞抗原-G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效应检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shRNA载体,探讨其对NK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构建4个HLA-G-shRNA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至人肝癌Bel-7402细胞,检测HLA-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将NK-92MI细胞(效应细胞)与转染后的Bel-7402细胞(靶细胞)共同培养,以LDH释放法观察不同效靶比时NK-92MI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的序列相符。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重组载体抑制了Bel-7402细胞HLA-G基因的表达。NK-92MI细胞对转染HLA-GshRNA的Bel-7402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1)。封闭NK-92MI细胞KIR2DL4受体后,杀伤作用减弱(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HLA-G shRNA载体,下调HLA-G可以增强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HLA-G与NK细胞表面KIR2DL4受体结合后,向NK细胞传递抑制效应。
- 曾宪成陈伟张彤李华聂常富张琪陈规划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RNA干扰肝癌
- P5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活力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P5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基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力。方法采用携带P53和TERT基因的腺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DC),并将其作为抗原提呈细胞诱导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 INF-γ和TNF-α分泌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杀伤情况。结果单纯DC细胞诱导CTL、P53基因特异性CTL及TERT基因特异性CTL中,分泌INF-γ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8±1.6)%、(14.8±3.7)%及(17.4±5.4)%,分泌TNF-α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1±1.3)%、(10.9±2.5)%及(15.4±3.2)%,P53和TERT基因特异性CTL的INF-γ和TNF-α分泌水平均较单纯DC细胞诱导CTL高(P<0.001)。P53基因特异性CTL在10∶1、20∶1、40∶1和80∶1效靶比情况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11.7±3.4)%、(18.4±5.6)%、(28.6±5.4)%和(44.8±7.2)%,TERT基因特异性CTL在10∶1、20∶1、40∶1和80∶1效靶比情况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14.5±3.9)%、(21.7±4.5)%、(32.6±6.1)%和(50.8±6.9)%,均较单纯DC细胞诱导产生的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率[(5.4±1.5)%、(10.8±4.2)%、(17.7±3.9)%、(25.4±5.8)%]显著升高(P<0.001)。结论 P53和TERT基因诱导产生的CTL具有更强的肝癌细胞杀伤活性,可望成为肝癌有效的过继治疗手段。
- 李荣江黄建英张磊曾宪成
- 关键词:P53端粒酶反转录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肝癌细胞细胞免疫
- HLA-E siRNA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针对HLA-EmRNA靶序列不同位点,设计合成多个siRNA链,定量分析其对HLA-E(+)肝癌BEL-7402细胞的基因沉默效率,筛选最佳抑制效果的siRNA。方法用IFN-γ(5×105IU·L-1)诱导BEL-7402细胞表达HLA-E基因,经流式细胞技术纯化后作为靶细胞。设计并合成3条HLA-E siRNA链(A、B、C),将各siRNA(0.1mmol·L-1)经脂质体Lipofectamin 2000转染至靶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杂交、实时PCR等定量方法,比较48h后各siRNA的基因沉默效果,并观察HLA-E基因沉默对NK肿瘤细胞杀伤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非特异组相比,3组(A、B、C组)HLA-E siRNA均明显抑制细胞HLA-E抗原、蛋白产物、mRNA、细胞表面HLA-E分子的表达(P<0.01),B、C组抑制效果接近90%,高于A组(P<0.01)。A、B、C组NK肿瘤杀伤率升高(P<0.01),而B、C组肿瘤杀伤效果高于A组(P<0.01)。结论经筛选的HLA-EsiRNA能特异、高效沉默肝癌细胞HLA-E基因表达,可能抑制其非经典HLA-Ⅰ途径免疫逃避,为肝癌"基因-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方天翎李华张彤曾宪成陈规划
-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HLA-ENK靶向性
- HLA-G基因RNA干扰和过表达在肝癌细胞中对NK细胞免疫监视功能的影响
- 研究背景:
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性肝病和肝癌有效治疗手段,疗效得到医学界肯定,但术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阻碍肝癌肝移植获得长期疗效。如能采取有效手段增强机体对残余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就可以减少其复发和远处转移,达到...
- 曾宪成
- 关键词:肝脏移植自然杀伤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G免疫监视
- 文献传递
- 罗格列酮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细胞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第10 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基质金属蛋白-9(MMP-9)信号通路,以及基因PTEN和MMP-9 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胰腺导管上皮癌细胞(PANC-1),经40μmol/L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10μmol/L抑制剂GW9662 处理24h后,用细胞的活力测定[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测胰腺癌细胞活力,用伤口愈合实验和基质胶(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TEN 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对PANC-1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增加(2.51±0.05)倍PTEN mRNA,减少(0.39±0.02)倍MMP-9 mRNA;而GW9662无此作用.结论 胰腺癌细胞可能存在PPARγ/PTEN/MMP-9信号通路,通过上调PTEN和下调MMP-9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 王闯周晓华曾宪成黄延年薛平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胰腺癌细胞肿瘤转移
- 肝癌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收治的8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LA-G的表达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无瘤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8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中,35例(42.2%)肿瘤复发。全部病例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9.8%和43.1%,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6%、68.9%和38.7%。肝癌组织中HLA-G表达阳性率(6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7%,P<0.01)。HLA-G的表达与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有HLA-G表达(P<0.01)、肿瘤直径(P<0.05)、肿瘤侵犯血管(P<0.01)及病理分化程度(P<0.01)。HLA-G表达阳性组移植后的无瘤生存率低于HLA-G表达阴性组(P<0.01)。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HLA-G表达(P<0.05)、肿瘤侵犯血管(P<0.01)及病理分化程度(P<0.05)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组织存在HLA-G表达。HLA-G表达、肿瘤侵犯血管及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HLA-G表达阳性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及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率。
- 曾宪成陈贯中陈伟张彤李华张琪陈规划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移植预后人类白细胞抗原-G
- 肝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脏损伤患者IL-2、IL-6水平变化及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肝损伤患者32例(肝损伤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无肝损伤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HBsA抗体的滴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亚群,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血清中IL-2和IL-6的含量。结果:肝损伤组的抗HBsAb的单抗的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19+及NK细胞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D8+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D4/CD8的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的血清中IL-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肝损伤可引起的体内IL-2、IL-66变化,可降低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 曾宪成黄建英张磊李荣江
- 关键词:肝损伤IL-2IL-6乙肝疫苗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