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骥
- 作品数:21 被引量:19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中国叠层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被引量:17
- 2003年
- 中国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在 2 0世纪 70 - 80年代 ,中国学者对晚前寒武纪的叠层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描述了类型众多的叠层石属种 ,并把叠层石组合应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近年来 ,为了揭示叠层石的形态发生 ,中国学者正在探讨硅质叠层石的生物组构模式和叠层石微层理的成因 ,以及叠层石中微生物生长。
- 曹瑞骥袁训来
- 关键词:叠层石微生物晚前寒武纪
- 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0
- 2000年
- 以叠层石作为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并分析了一些新的同位素年龄和其他古生物学资料 ,对 3个中新元古代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 : 1)从元古宙叠层石总体发育过程及陡山沱组新发现的资料看 ,中国南方震旦系(指南沱 ,陡山沱和灯影组 )在层位上应位于胶辽徐淮区的金县群之上 ; 2 )在震旦纪南沱冰期前 ,大约在辽南纪中晚期 ,一起高温氧化并伴随强蒸发事件波及胶辽徐淮区 ; 3)对燕山 ,胶辽徐淮和扬子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
- 曹瑞骥
- 关键词:地层新元古代震旦系叠层石
- 中国晚前寒武纪Pseudogymnosolenidae
- 1974年在我国上前寒武系蓟县层型剖面蓟县系雾迷山组下部首次报道了一个新的叠层石群 Pseudogymnosolen Liang et Tsao,近数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陆续发现该群分子。与此同时,又发现大量的形态上与 P...
- 梁玉左曹瑞骥张录易邱树玉肖宗正杜汝霖曹仁关卜德安朱士兴高振家
- 关键词:叠层石晚前寒武纪雾迷山组
- 文献传递
- 新元古代奇异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可疑的动物活动证据(英文)被引量:13
- 1999年
- 在湖北保康马桥地区,新元古代神农架群石家冲组中产出一套奇异的叠层石、凝块石和叠层石-凝块石联合体。其中叠层石具有类似于食草和钻孔动物破坏的疤痕。通过对上述构造形态和特征分析,这些构造可能与后生动物的活动有关,但也不排除它们是非生物成因的可能。这些后生动物似乎已显示高度发育的行为。当前的资料表明,在凝块石构造与食草和钻孔动物生态效应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在生物进化史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似乎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较古老的后生动物由于缺少硬壳部分和合适的埋藏条件,而无保存能力。
- 曹瑞骥
- 关键词:叠层石后生动物新元古代
- 中国生物地层学
- 张文堂陈丕基A.R.Palmer戎嘉余陈旭金玉干殷鸿福王乃文曹瑞骥尹磊明王向东廖卫华张一勇周志毅袁训来兰秀杨恒仁徐钦琦尚庆华阮亦萍李建国
- 该项目总结和提高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地层研究成果,用英文编写一本从前震旦纪到第四纪十三个断代的“中国生物地层”系统专著,特别是把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介绍给全世界,促进对亚洲地质和全球地质发展史与规律的认识,为矿产...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
- 曹瑞骥:晚震旦世灯影组叠层石中微生物的排列方式和降解序列
- 1989年
- 在江苏丹徒县黄墟乡灯影组下部,分布黑色燧石质叠层石,经切片研究,发现叠层石纹层中保存大量隶属于Eomycetopsis sp.,Siphonophycus sp.和?Animikiea sp.等管状衣鞘类微化石。从这些衣鞘化石排列规律中,可以看出组成叠层石原始藻丝的生长节律和趋光性的生长方式以及这些衣鞘类微化石从保存至降解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序列。
- 曹瑞骥
- 关键词:灯影组叠层石晚震旦世微构造微化石生长节律
- 湖南石门晚震旦世微叠层石的发现被引量:5
- 1991年
- 一种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叠层石首次发现于湖南石门杨家坪震旦系灯影组中都含磷岩系中。当前的微叠层石均为断开的柱体,未观察到其原始的生长形态。现存柱体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直立和弯曲两类。这些柱体与含蓝藻衣鞘的岩屑和似软舌螺碎片一道,以内碎屑形式分布在硅化的粒状灰岩或泥粒状灰岩中。生态资料暗示,当前发现的微叠层石可能生长在潮坪的水塘环境。
- 曹瑞骥俞从流
- 关键词:叠层石晚震旦世
- 中国古植物学十年来研究的新进展
- 1989年
-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著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
- 李星学周志炎宋之琛欧阳舒曹瑞骥
- 关键词:古植物学
- 论锥叠层石群(Conophyton)的形态发生——对苏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一个似锥叠层石的剖析被引量:20
- 2001年
- 根据对苏北新元古代九顶山组似锥叠层石标本的剖析 ,初步揭示构成似Conophyton叠层石的微生物席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席被作者称为“开端微生物席 (firstmicrobialmat)”和“继承微生物席 (succedentmicrobialmat)”。它们在整个叠层石发生和发育过程中起作不同作用。Conophyton叠层石的形态发生可能与开端微生物席的造型有着密切联系 ,这类微生物席在叠层石形成过程中起作生长“芽”或模具作用。继承微生物席仅仅起作叠层石的增高或增大的作用 ,它的发育经常受环境制约。
- 曹瑞骥袁训来肖书海
- 关键词:新元古代
- 中国叠层石研究进展
- 叠层石学科是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经中国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叠层石研究取得多项成就,主要有:建立了华北元古宙叠层石组合序列;对某些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微生物组分和微生物席特征进行了初步揭示;从理论上对矿...
- 曹瑞骥袁训来
- 关键词:叠层石元古宙前寒武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