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兴
- 作品数:9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静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地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喀斯特山区红黏土在石漠化过程中的侵蚀与堆积记录——以乌蒙山脉麻窝山流域为例被引量:8
- 2010年
- 以乌蒙山脉西陲重度石漠化盆地型喀斯特地区麻窝山为例,分别对侵蚀区和堆积区红黏土的粒径和主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山区红黏土在石漠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堆积区红黏土继承了侵蚀区红黏土的理化特征;堆积区与侵蚀区相比,前者红黏土的粒度较小,组分相对稳定,风化程度较高;差异侵蚀引起侵蚀区红黏土含量有较大波动,冲积和洪积作用使堆积区红黏土充分混合,其含量较为均一;短时间尺度内侵蚀区和堆积区风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堆积区土壤中K2O、MnO等发生异常,是石漠化过程中引起环境表生地球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
- 谢良胜吴攀顾尚义刘群葛佳杰曹振兴
- 关键词:石漠化红黏土喀斯特山区
- 盆地型喀斯特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沉积量测量法被引量:10
- 2010年
- 为研究盆地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运用沉积量测量法计算乌蒙山脉的麻窝山岩溶盆地中沉积区内土壤的沉积量,推算出流域内的土壤侵蚀模数,从而反演其石漠化进程,并探讨人类活动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窝山岩溶盆地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较高,为2 900.55 t/(km2.a),能客观地反映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土壤的侵蚀状况;沉积量测量法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比较接近现实,且其计算方法简单,数据可靠,容易操作,因此,该方法可作为无资料数据和测站时盆地型喀斯特流域计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首选模型。
- 谢良胜吴攀顾尚义曹振兴葛佳杰
- 关键词:侵蚀模数
- 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沉积物的微量元素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根据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沉积物的剖面特征及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沉积环境的演化。对沉积剖面73个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REE含量较高,稀土的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δEu负异常明显,样品的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高。δCe反映了研究区沉积期的氧化还原状态,在HD、G1、N1、G5、N5、G6、N6表现为正异常或无异常,沉积时处于强氧化状态;其他层表现为负异常或无异常,表征沉积期的还原环境。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REE含量以及δCe值都说明了研究区古气候的干冷-温湿的旋回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阶段,研究区经历2个明显的干冷-温湿大循环和3个干冷-温湿交替的小循环。
- 吴月媛吴攀曹振兴曹星星
- 关键词:微量元素沉积环境气候变化
- 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区土壤砷的分布特征探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通过对贵州兴仁县交乐村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区土壤总砷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文章对土壤总砷、pH值及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砷的含量最高达237.55mg/kg,最低为24.20mg/kg,平均As含量为85.62mg/kg,均高于世界、中国及贵州黄壤中的平均水平;pH平均值为5.12,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高砷煤矿废水灌溉导致了灌区土壤中砷的累积。灌溉方式影响了土壤中砷的迁移与分布情况,土壤中砷的含量,随着与灌溉水源距离的增加而急剧降低。研究区土壤中砷的迁移较缓慢,但有向下游逐渐扩散的趋势。土壤总砷含量受到了pH值和有机质影响,但与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 刘宏吴攀张翅鹏曹振兴谢欢欢
- 关键词:高砷煤灌溉区土壤砷
- 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发育特征及成土物源浅析——以花溪剖面为例
- <正>贵州岩溶地区广泛分布着红棕色薄厚不均的粘性土壤,对于这些土状物质的来源不同的学者观点各异。作者调查了黔中花溪桐木岭、下坝村两个红土剖面,研究发现土层与下伏基岩无明显继承性,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碳酸盐岩上覆碎屑岩及不...
- 曹星星吴攀顾尚义曹振兴
- 文献传递
- 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剖面中Rb、Sr分布及环境信息被引量:4
- 2013年
- 岩溶盆地的演化清晰地记录了流域侵蚀和化学风化等重要过程,Rb/Sr是有效获取地表过程中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14C定年方法,结合研究剖面中K、Ca等元素的组成特征,对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中4个沉积剖面的Rb、Sr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Rb/Sr指示的环境意义和盆地的演化历程。结果表明,剖面中Rb元素含量普遍高于Sr元素且波动幅度较Sr元素大。此外,Rb与K,Sr与Ca之间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即在流域物质的侵蚀、搬运和盆地沉积物的形成演化过程中,Sr的活动性明显高于Rb。各剖面Rb、Sr垂直分异程度相似,呈大—小—大交替演变,Rb/Sr以大—小—大规律变化,且剖面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野外特征相吻合,尤其是剖面颜色变化,均体现盆地沉积环境的多旋回特征。Rb/Sr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能够指示研究区古气候变化,Rb/Sr高时(主要受Rb控制),盆地处于干涸或低水位状态,指示降水量较少的干旱气候;Rb/Sr低时(主要受Sr控制),盆地处于富水的高水位环境,指示降水量较多的湿润气候。在距今40ka时间内,岩溶盆地内至少出现312次干—湿环境的旋回演变,其是恢复喀斯特地区古气候的良好载体。
- 曹振兴吴攀顾尚义彭德海杨绍章
- 关键词:RBSR地球化学古气候
- 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剖面中元素变化规律及环境意义
- <正>研究剖面位于贵州省威宁县麻窝山岩溶盆地内,深约31 m。上部堆积的红棕色土层(约80 cm)为近30年来石漠化加剧所致,其下为湖相沉积。剖面是在约4万年的时间内,流域内地表物质被水流带至盆地,逐渐沉积而形成。通过对...
- 曹振兴吴攀顾尚义
- 文献传递
- 麻窝山小流域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被引量:3
- 2012年
- 针对受自然和经济因素限制,历史资料较为匮乏的贵州省威宁县麻窝山喀斯特岩溶盆地,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揭示其石漠化景观的发展过程。以多时相多种遥感影像(MSS、ETM+和AVNIR-2)为主要数据源,借助GIS平台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流域内石漠化的时空分布特点、植被退化特征和土壤侵蚀的角度分析研究区33a来的石漠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流域内石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人为因素的控制,并且其规模呈明显的扩张趋势。其中,在石漠化发展的前期(1977—2002年)和后期(2002—2010年),分别表现为迅速扩张和平缓增加的特点,石漠化面积增量分别为0.42km2和0.12km2。同时,1980—2009年间,强烈的人为活动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侵蚀模数达到3 983.15t/(km2.a)。
- 陈昊吴攀刘沛顾尚义曹振兴
- 关键词:遥感GIS石漠化侵蚀模数
- 赫章土法炼锌区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1年
- 对赫章土法炼锌区河流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污染:地表水体中Pb、Zn、Cd的均值分别为137.19×10-3、1 919.38×10-3、14.21×10-3 mg.L-1,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2.74、1.91、2.84倍;沉积物中Cu、Pb、Zn和Cd的均值分别为702.79、3 242.8、5 427.6、32.19 mg.kg-1,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的1.76、6.49、10.86、32倍。水体和沉积物中Cu、Pb、Zn和Cd沿河流总体呈无规律性的变化,受炼锌废渣堆和铅锌选矿厂影响的地点,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污染严重。近10年来,炼锌区河流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仍然很严重,水体重金属污染呈加重特征,沉积物中Pb、Zn污染呈减轻趋势,Cd和Cu污染则加重。
- 彭德海吴攀曹振兴杨绍章谢欢欢
- 关键词:土法炼锌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