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
- 作品数:22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拒俄运动与清末上海“文明排外”的社会动员被引量:1
- 2009年
- 拒俄运动期间,上海的绅商士民以“文明排外”相号召,通过集会演说、组织社团、发行报刊等方式,引导舆论,聚集力量,造成声势,形成了有效的社会动员。由此,在民间社会的对外交涉和斗争中,确立并凸显了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和政治取向,提示了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可能发展路向。
- 方平
- 关键词:拒俄运动文明排外社会动员
- 清末上海公共领域的整合与市民阶级的兴起
-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各种非官方化的组织机构、社会公共事业、公共活动场所及社会运动的兴起,上海在社会层面产生了某种较为成熟的公共领域。这一领域独立于国家行政框架之外或处于其边缘,不依赖于政治权力而运转,在生长...
- 方平
- 文献传递
- 自行车传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反应
- <正>自行车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代步工具,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无处不有。作为一项颇富创意的机械发明,自行车于19世纪60年代由欧洲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拟就自行车传入后国人的观感、认知、使用以及所引起的社会...
- 方平王琳
- 文献传递
- 惜阴堂:私宅与政治集议
- 2006年
- 作为私人寓所的惜阴堂,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各派政治人物,纷至沓来,汇聚于此,密商计议,策划布置,使之转而成为公共性的政治集议之所。惜阴堂由“私”而“公”的节节嬗变,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其主人赵凤昌交游广阔,另一方面也是时局发展的结果。
- 方平
- 关键词:政治公共空间
- 自行车传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反应
- <正>自行车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代步工具,从繁华都市到穷乡僻壤,无处不有。作为一项颇富创意的机械发明,自行车于19世纪60年代由欧洲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拟就自行车传入后国人的观感、认知、使用以及所引起的社会...
- 方平王琳
- 梁士诒与“洪宪帝制”
- <正>发生于民国初年的"洪宪帝制"复辟是一幕历史丑剧。其间,梁士诒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长期以来,尽管论者皆云梁是帝制运动的罪魁祸首,但对其与帝制之间的关系实并未深究。另一方面,梁的一些门生故旧对梁氏"祸首"说一直心存不满...
- 方平
- 文献传递
- 清末民间社团的发展空间及其限度——以上海为中心被引量:3
- 2011年
- 清末最后十年间,上海地区各种类型的新式社团蜂拥而起,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些社团虽然宗旨不一,所务各异,但大多汲汲于"维持公益",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组织活动。由此,不仅促进了社团自身的发展,亦拓展了城市的公共生活。毫无疑问,社团的勃兴及其组织活动的繁荣,主要缘于社会各界、各阶层实力的增强和"合群"意识的提升,但"新政"期间官方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不过,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民间社团的发展空间又是有限度的。
- 方平
- 关键词:社团公益
- 地方自治与清末知识界的民族国家想象被引量:7
- 2012年
- 清末,地方自治呼声骤然高涨。时贤原本以为,以地方自治为途辙,或可造就"完全之国家",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以"独立"释"自治",却又助长了以"省界"说为表征的地方主义的兴起和泛滥,由此而生出的"畛域之见"、"彼此之心",非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隔阂,甚或冲突与分裂,也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因而不得不有所省思,并力图纠偏。但针对"省界"说所提出的若干"非省界"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地方自治与"民族建国主义"之间的内在难局。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于民族国家的"想象",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尴尬困境,也从一个侧面提示了民族主义与地方主义之间复杂的纠缠关系。
- 方平
- 关键词:地方自治省界
- 爱国·述变·求真——《吕著中国近代史》评介被引量:3
- 1998年
- 吕思勉先生(1884-1957年)是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学殖宏富,知识渊雅,在一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治学生涯中,除了著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外,还十分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吕先生生前曾出版过《国耻小史》等多种近代史论作,并撰有《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代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等未刊讲稿。这几种未刊讲稿连同商务印书馆旧刊《日俄战争》,计五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编为《吕著中国近代史》于1997年9月出版印行。这部书32万字,内容详实,富有特色,堪称是一部爱国、述变、求真的近代史佳作。
- 刘学照方平
-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日俄战争中国古代史
- 戏园与清末上海公共空间的拓展被引量:13
- 2006年
- 晚清上海梨园之盛,甲于天下。作为戏曲演出场所,戏园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戏曲表演为社会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时至20世纪初年,在戏曲改良运动的推动下,戏曲被赋予开启民智、改良社会的重任,愈加凸显出社会批判性。以新舞台的建立为标志,伴随着戏园建筑样式、空间结构、表演方式的变革以及表演剧目的推陈出新,戏园的整体氛围、社会功能和空间属性都发生了变化,因之逐渐从一般意义上的娱乐场所转交为批判性的公共空间。
- 方平
- 关键词:戏园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