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华
- 作品数:130 被引量:2,062H指数:2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L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的方法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LBL结合EBM教学的方法在老年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某院老年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一阶段住院医师共73人,随机分成LBL+EBM教学组37人及LBL教学组36人,对于以上两组住院医师进行老年医学的临床教学。出科前对两组进行老年医学理论知识考核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问卷调查。结果老年医学理论知识考核总成绩LBL+EBM组高于LBL组(85.15±4.38分vs 75.78±6.87分,P=0.003),单项成绩中LBL+EBM组的选择题及论述题成绩高于LBL组(P=0.005及P=0.008)。在设计的九项教学效果认同度调查中,LBL+EBM组有七项的认同率显著高于LBL组(P<0.05),LBL+EBM组普遍反映教学气氛活跃,对于教学方法的认同率达到88.88%。结论 LBL+EBM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高,对于老年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EBM教学提高了住院医师科研及临床的能力,住院医师评价更高。
- 张仲迎魏占云方向华钱玉英王洁妤李耘
- 关键词:LBL循证医学老年医学住院医师
- 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80
- 2011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心脑血管病大流行,据WHO统计,2002年全球近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至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000万,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0%。
- 方向华王淳秀梅利平刘敏吉训明李立明
- 关键词:脑卒中流行病学
-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变化趋势被引量:25
- 2011年
- 腔隙性脑梗死(LAC)是脑梗死的常见亚型之一,由于临床表现较轻,近期预后较好,因此不太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远期复发率和死亡率与非LAC差别不大,因此,充分了解LAC的发病情况、占脑梗死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脑梗死二、三级预防以及准确评估脑梗死的疾病负担都有重要意义。
- 王蔚华方向华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近期预后发病情况疾病负担LAC
- 血脂代谢异常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血脂代谢异常主要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血脂代谢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是引起心脑血管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而不稳定性动脉粥样斑块的继发改性变,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形成血肿、斑块破裂形成栓子、血管管腔狭窄等可引起供血区域血流量减少或中断,致相应器官发生缺血性改变^[1-3]。病变发生在颅内血管或颅外段时,即可引起缺血性卒中。血脂代谢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特别是卒中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已得到共识。然而其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系尚无明确的结论^[4-7]。
- 刘宏军梅利平方向华
- 关键词:脑缺血血脂代谢异常
- 北京市2002年城乡老年人脑卒中患病情况综合评估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对北京地区城乡老年人卒中患病和残疾情况及卒中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在宣武区、海淀区、通州区各选一个社区,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20%的比例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卒中患病和恢复情况、健康自评、躯体功能(ADL和IADL)、卒中相关疾病患病和控制情况、不良生活习惯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水平。结果共调查2487名老年人,其中321例为卒中患者,患病率为12.9%,经CT或MRI检查确诊者占86.6%,有19.9%的患者有过2次及2次以上卒中发作。城区卒中患病率最高(16.9%),其次为城乡结合部(11.0%),农村最低(8.5%),趋势检验P<0.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城市人群卒中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长。对卒中患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仅34.6%卒中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恢复,其余患者仅部分或完全没有恢复。卒中老年人健康自评不良比例、ADL和IADL依赖率、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卒中老年人,虽然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但控制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地区,仅为4.3%。此外,卒中患者的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水平、吸烟和饮酒率也与非卒中老年人基本持平。结论北京市老年人卒中患病率水平在过去10余年间有大幅度提高,社区卒中患者健康自评不良率、残疾率、高血压等卒中相关疾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均处于高水平,表明北京市社区卒中患者的三级预防工作亟待加强。
- 刘宏军方向华张国锋黄卫祖平光宇汤哲吴晓光周宏李宁燕王维山刁丽君孙菲
- 关键词:卒中患病率残疾
-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和血压达标率。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市5个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对在上述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一次横断面调查,登记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结果:共调查1 0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者874例,接受降压治疗者736例,其中357例(48.5%)患者使用常用五类降压药,215例(29.2%)患者使用其他降压药,164例(22.3%)患者同时使用常用和其他类药物。接受降压治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为30.8%。无合并症患者、合并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选择不同常用降压药时的血压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常用药物单药降压或联合降压时,以及选择常用药物或其他药物时的血压达标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有待提高,伴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更不理想。对于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遵循指南优化降压治疗。
- 张璐方向华穆丽媛刘宏军张红梅秦晓明江滨
- 关键词: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
- 中国与加拿大合作开展健康与衰老研究的情况介绍被引量:2
- 2009年
- 2009年初,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加拿大国家卫生研究院(CIHR)资助的科研课题“中国和加拿大老年人健康状况改变的定量分析——衰老的数学模型评估”正式宣布立项。这是中加两国的老年医学工作者首次在两国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共同资助下,合作开展有关衰老与寿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与加拿大政府于2005年末开展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重点资助包括衰老在内的7个方面的医学研究,旨在支持和推动中国和加拿大在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Xiaowei SongArnold Mitnitski石婧于普林方向华汤哲Kenneth Rockwood
- 关键词:衰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五城市不同血压类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会升高。目前国内关于各高血压亚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利用“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干预试验研究”为期1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 方向华吴升平王文志戴秀英苏芳忠林志国杨期东杜晓立李世绰张新华
- 关键词:发病关系脑卒中血压类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城市前瞻性队列研究
- 基层医疗机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现况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北京市城区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防治现况。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1月在北京市5个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对在上述医院及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9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和个人史。结果99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79.1%。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93.3%、84.3%和40.3%。高血压患病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脑卒中发作2次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与发作1次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伴有心脏病、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的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与无上述因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6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45.6%(304例)使用复方类降压药(单用复方类降压药者占47.7%,联合用药者占52.3%);54.4%(362例)使用非复方类降压药(单一用药者占52.2%,联合用药者占47.8%);最常见的组合为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结论在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9.1%,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理想,高血压药物治疗还欠规范,提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亟待加强与规范。
- 赵梅花方向华金松龄刘宏军李淑婷汤哲江滨
- 关键词:高血压脑卒中卫生服务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被引量:42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中国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OL)的特点;探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对早期PD患者HR—QOL的影响。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共筛选出391例早期PD患者入组。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表(UPDRS)和Hoehn—Yahr评价运动症状,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抑郁量表(CE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rss)、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认知部分(ADAS—Cog)和便秘量表分别对抑郁、睡眠障碍、疲劳、认知功能和便秘等非运动症状进行评价;采用36条目简化医疗结局调查问卷(SF-36)评价HR—QOL。比较PD患者与同龄健康老年人SF-36分值的差异。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深入探讨各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变量对HR-QOL的影响。结果早期PD患者除SF-36躯体疼痛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分值较同龄健康老年人均下降。UPDRS第3部分分值(23.8±11.8)、Hoehn—Yahr分期(2.0±0.7)和强直分值(4.4±3.1)仅能解释SF-36总分变化的18.9%(R2=0.189)。CES—D、FSS和PSQ1分值等非运动症状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后,SF-36总分可被解释的部分由18.9%增加至61.7%(R2=0.617)。并且,引入CES-D分值后,SF-36总分可被解释的部分增加了43.3%(R2=0.433)。结论PD症状严重影响早期患者的HR—QOL。运动症状对HR—QOL存在影响,但影响作用有限。抑郁、疲劳和睡眠障碍这3个非运动症状是导致早期PD患者HR—QOL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抑郁症状是HR-QOL恶化的最强预测因素。临床上,应重视非运动症状,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兼治,才能真正提高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HR—QOL。
- 秦朝晖陈彪张丽燕樊文辉孙菲方向华孟琛Caroline Tanner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抑郁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