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海波 作品数:38 被引量:16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Tönnis 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2025年 目的总结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Tönnis 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Tönnis Ⅲ、Ⅳ型DDH患儿,均接受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其中,幼儿组(年龄18~36个月)38例、学龄前组(年龄36~72个月)36例。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侧别、Tönnis分型及术前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参照Mckay分级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复查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AI,参照Severin分型评估髋关节影像学形态,参照Kalamchi-MacEwen(K&M)分型标准评估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53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幼儿组髋关节功能Mckay分级优良率达94.73%(36/38),学龄前组为83.33%(30/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两组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时间延长AI均呈减小趋势(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幼儿组Severin分型优于学龄前组(P<0.05)。两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2例均为K&MⅠ型,学龄前组Ⅰ型3例、Ⅱ型1例。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脱位发生。结论Salter截骨联合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Tönnis Ⅲ、Ⅳ型DDH疗效肯定,选择幼儿期手术疗效更好。 杨体敏 李平 周金雷 斯海波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SALTER截骨 手术时机 低频超声联合抗生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联合不同抗生素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RP62A生物被膜(biofi lm,BF)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成熟RP62A BF模型,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确认并观察BF的形态结构;平板计数法计算活菌总量;建立生物膜抗生素渗透模型,低频超声联合干预治疗1h、3h,测量抑菌环直径大小。结果低频超声显著增强了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渗透性,头孢噻肟联合超声组(1h、3h)和庆大霉素联合超声组(3h)与CB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当超声延长至3h后,万古霉素的渗透性略有增强。结论低频超声可不同程度增强抗生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渗透性。 徐杰 庄万强 斯海波 陈世荣关键词:生物膜 低频超声 表皮葡萄球菌 渗透性 软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骨关节炎(OA)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因素。软骨细胞是成熟软骨中唯一的细胞,软骨细胞的稳定和正常功能的维持对延缓OA进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软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与OA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软骨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在OA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机制,为OA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彭琳博 斯海波 吴元刚 李明阳 武立民 周圣梁 沈彬关键词:线粒体 氧化应激 骨关节炎 活性氧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与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闭合引流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已常规使用多年,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质疑初次TKA术后闭合引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将通过系统评价现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来比较初次TKA术后放置与不放置闭合引... 斯海波 曾羿 沈彬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有限元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对近年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的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膝内侧UKA的FEA研究文献,从假体排列和术后关节线对膝关节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假体改进、不同类型假体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学者们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UKA进行了大量FEA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膝内侧固定平台假体UKA中,推荐胫骨假体冠状面排列为0°、后倾角为5°~7°;活动平台假体UKA中,胫骨假体冠状面排列为内翻4°~外翻4°、后倾角为5°~7°。股骨假体排列为股骨远端中心旋转中立位;关节线推荐为原关节线高度。解剖型假体UKA后膝关节生物力学接近正常。结论根据FEA研究力学分布结果可明确膝内侧UKA假体最佳排列和关节线,指导设计更适合患者的UKA假体。 熊华章 曾羿 斯海波 吴元刚 沈彬关键词:骨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有限元分析 ATF4基因调控自噬可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背景: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是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破坏的重要原因.ATF家族参与内质网应激过程,且ATF3基因敲除后可诱导老鼠发生骨关节炎改变,而作为同一家族的ATF4具有激活细胞保护性自噬程序,上调自噬基因的表达,抑制细... 曹飞 王浩 曾羿 斯海波 李灿峰 张紫毫 吴元刚 杨体敏 沈彬关键词:内质网应激 自噬 细胞凋亡 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8年9月,69例(69膝)因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OA接受关节置换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UKA治疗38例(UKA组),TKA治疗31例(TK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变侧别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Fell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12量表)生理及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大于UKA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小于U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Fell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SF-12量表生理及心理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X线片观测FTA、HKA以及假体有无松动。采用Kaplan-Mer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TKA组相比,UKA组切口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所需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期间,UKA组3例、TKA组1例发生轻度膝前疼痛。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UKA组随访时间(30.7±9.6)个月,TKA组为(34.9±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2,P=0.071)。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HSS评分、Feller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以及SF-12量表生理、心理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黄强 黄强 曾羿 胡钦胜 斯海波 聂涌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跟腱损伤模型大鼠接受低频脉冲超声与激素封闭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低频脉冲超声已应用于多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目的:制造大鼠跟腱病模型,观察低频脉冲超声治疗效果,并与激素封闭相比较。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抽签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及造模组(n=50),后者用电击跳跃法造模8周制备跟腱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低频超声、局部封闭或单纯休息处理4周,记录其跳跃次数,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星染色及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结论:造模过程中大鼠跳跃能力先增强后下降,造模成功后大鼠跟腱潮线上涨、Ⅰ/Ⅲ型胶原比例倒置、肌腱细胞凋亡增多;低频超声治疗组大鼠跟腱胶原比例明显恢复,凋亡细胞减少,而激素封闭组和休息组未见明显改善;说明低频脉冲超声可用于治疗跟腱病,对跟腱具有保护作用。 徐西东 刘伟 刘淼 斯海波 陈世荣关键词:肌腱病 大鼠跟腱 胶原纤维 凋亡细胞 软骨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总结软骨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线粒体生物发生在OA病程中的变化、在OA软骨细胞中主要信号分子的作用,以及在OA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结果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是软骨细胞的重要能量代谢中心,其功能障碍被认为是OA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线粒体生物发生是维持线粒体正常数量和功能的关键生物过程之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是该过程的关键调控因子。现已报道了以PGC-1α为中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3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等为主要上游调控分子,核呼吸因子1、雌激素受体α、核呼吸因子2等为主要下游调控分子的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网络。然而,软骨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在O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已有研究表明如葛根素、人网膜素-1等药物和活性物质可通过激活OA软骨细胞中受损的线粒体生物发生过程延缓OA发生、发展,为OA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结论软骨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在O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索相关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周圣梁 斯海波 彭琳博 沈彬关键词: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英国膝关节外科协会(BASK)和欧洲膝关节协会(EKS)关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专家共识解读 2024年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虽然历史悠久,而且对于适应证适宜的患者,相较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来说有不少优势,但在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UKA并未得到充分应用。因此,2019年12月,80名来自英国膝关节外科协会(BASK)和欧洲膝关节协会(EKS)的专家成员受邀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联席会议,针对UKA创建基于循证的共识声明。会上采用实时德菲尔专家调查法,通过两轮投票,并对各轮之间达成的一致和分歧内容分别进行了小组讨论,最终发布了5项共识声明:(1)对于符合关节置换术适应证的患者,应为其提供UKA的选择,作为TKA的可行替代方案;(2)当同意患者行UKA时,应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制包括UKA特有益处和风险在内的信息,并与之讨论;(3)有证据表明,为了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外科医生应避免过少地使用UKA;(4)对于内侧间室UKA,外科医生应该遵循当代基于循证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膝关节置换外科医生应接触UKA并接受UKA的培训。本文在充分研读该共识的基础上,结合2020《中国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阐述最终基于循证的共识涵义,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马俊 斯海波 曾羿 黄强 沈彬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