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秀如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杂交
  • 10篇水稻
  • 9篇栽培
  • 7篇杂交晚稻
  • 7篇晚稻
  • 6篇选育
  • 6篇杂交晚稻新组...
  • 5篇栽培技术
  • 5篇恢复系
  • 4篇制种
  • 4篇制种技术
  • 4篇中籼
  • 4篇籼稻
  • 4篇高产
  • 3篇新优365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栽培要点
  • 3篇中籼稻
  • 3篇籼粳
  • 3篇籼粳交

机构

  • 13篇温州市农科院
  • 6篇温州市农业科...
  • 3篇温州科技职业...

作者

  • 22篇徐秀如
  • 18篇马国华
  • 17篇张宏化
  • 12篇卢华金
  • 12篇荀飞琼
  • 8篇杨文清
  • 8篇阮柏苗
  • 5篇周海平
  • 4篇林舜模
  • 3篇王元辉
  • 2篇马国华
  • 2篇陈海星
  • 1篇周海平
  • 1篇郑伟
  • 1篇楼珏
  • 1篇吴海涛
  • 1篇朱世杨
  • 1篇王成豹
  • 1篇李道品
  • 1篇刘庆

传媒

  • 8篇温州农业科技
  • 4篇中国稻米
  • 3篇杂交水稻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
  • 1篇农技服务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莓种子萌发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以红颊草莓种子为试材,研究培养条件和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提高草莓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速率。结果表明,温度、种子切开处理和硫酸处理等对发芽率、发芽速度有显著影响;种子切开处理在10d左右发芽率达到最高(81.0%);90s以内短时间浓硫酸处理能加速草莓种子萌发20%左右;25℃,12h光暗交替培养条件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罗天宽徐谦张小玲朱世杨裘波音荆赞革唐征刘庆吴海涛徐秀如
关键词:草莓种子萌发率
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温恢117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温恢117是温州市农科院采用籼粳亚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综合性状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应用该恢复系所配系列晚稻组合优势强、适应性广,其中K优117于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张宏化马国华阮柏苗卢华金徐秀如荀飞琼
关键词:水稻选育制种技术
早杂组合K优619的特征特性
2004年
徐秀如李道品王元辉汤伯龙
关键词:K优619水稻育种杂交抗性栽培
杂交晚籼Ⅱ优845高产制种技术
2005年
Ⅱ优845系温州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杂交晚籼组合,03年通过浙江省两年区试, 05年参加生产示范。根据2a制种经验及父母本特征特性,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马国华张宏化卢华金徐秀如
关键词:制种
新种质资源30152特征特性及试种表现
2001年
抗倒性差、后期早衰是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当家品种(组合)的产量制约因素。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于1999年从江苏农科院引进一批抗倒性好、后期转色佳、米质优的新种质资源,经筛选发现30152田间表现较好,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徐秀如郑伟朱献丰马国华陈海星
关键词:籼稻新种质资源引种试种栽培技术
水稻恢复系温恢845的生物学特征及应用
2014年
温恢845以广亲和材料培矮64与韩国水稻品种水源297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适中,矮秆,分蘖力特别强,较抗稻瘟病,抗褐稻虱,配合力高,所配组合Ⅱ优845和宜优845褐稻虱抗性达HR级,植株死亡率仅5.0%,抗性保持时间长达38 d。
徐秀如马国华张宏化杨文清卢华金周海平荀飞琼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生物学特征
籼粳交偏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新优365被引量:2
2003年
新优 3 65是温州市农科院浙南水稻育种中心用不育系新露A与本中心选育的恢复系温恢 3 65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易栽培、后期青秆黄熟、米饭食味较好等优良特点 ,2 0 0 3年 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张宏化卢华金阮柏苗马国华曾慧贤杨文清徐秀如荀飞琼
关键词:新优365选育
水稻温选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以7个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温恢365、温恢845等5个恢复系为父本,按照North CarollinaⅡ(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35个F1组合,在固定模型下分析亲本7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温恢365是配制强优势F_1组合较理想的恢复系,R117和温恢845是值得利用的亲本恢复系材料;新露A×R845是35个组合中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在随机模型下,分析了用不育系和恢复系所配组合F_1产量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发现单株有效穗数的遗传变异主要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起作用,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穗长和株高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率较高(80%左右);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狭义遗传率中等(50%左右);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籽粒产量狭义遗传率低(8%左右)。
马国华徐秀如张宏化楼珏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
新质源三系杂交水稻新优752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2001年
徐秀如马国华陈海星王元辉
关键词:水稻新优752栽培要点
水稻散生与部分雄性不育突变体lpms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2024年
水稻分蘖角度是构建理想株型的关键因素,雄性不育株系是杂交水稻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进一步解析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农艺性状调查、育性检测、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比较野生型S40和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得到的散生雄性不育突变体lpms1(lazy and partially male sterile 1)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lpms1突变体的分蘖角度增大,育性降低,并伴随株高、粒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重要性状不同程度降低。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到lpms1的成熟花粉粒表面皱缩、空瘪,内容物不充实,花粉壁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显示,lpms1突变会引起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差异。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pms1是单基因隐性突变。利用株型紧凑材料与lpms1杂交构建F_(2)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测序方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定位。最终,LPMS1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体插入缺失(Indel)标记A3与A4之间298 kb的范围内,该区间有38个开放阅读框(ORFs),但无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相关基因报道。LPMS1是新的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同时引起水稻分蘖角度增加、育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水稻分蘖角度和花粉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以及水稻株型和育性改良种质的创制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周慧林祯芃常志远周海平王成豹钟林平徐秀如马国华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分蘖角度雄性不育基因定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