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江慧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更多>>
发文基金: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胸椎
  • 4篇神经刺激
  • 4篇神经刺激器
  • 4篇椎旁
  • 4篇开胸
  • 4篇开胸手
  • 4篇开胸手术
  • 3篇罗哌卡因
  • 2篇胸椎旁神经阻...
  • 2篇胸椎旁阻滞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椎旁神经
  • 2篇椎旁神经阻滞
  • 2篇椎旁阻滞
  • 1篇单次
  • 1篇神经刺激器引...
  • 1篇神经外科
  • 1篇视频喉镜
  • 1篇手术后恶心呕...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徐江慧
  • 3篇梁伟民
  • 3篇张军
  • 2篇徐振东
  • 2篇车薛华
  • 2篇党丹丹
  • 2篇焦微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胸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应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成功率、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单侧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前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T4~T5椎旁阻滞,注入质量分数0.5%的罗哌卡因(2 mg/kg),记录阻滞平面、成功率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结果TPVB范围为术侧T4~T8,即5个节段的感觉阻滞,成功率达92.5%(37/40),损伤血管发生率为8.1%(3/37),无其他并发症,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的TPVB操作简单,阻滞平面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用于开胸手术中麻醉镇痛。
徐江慧张军梁伟民
关键词:胸椎旁阻滞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开胸手术
GlideScope视频喉镜下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患者中的比较(英文)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在困难气道中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laryngoscope,GVL)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VL经口气管插管组和GVL经鼻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质费城颈托固定颈部,模拟困难气道。比较两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时间、困难插管评分、总的插管成功率、试插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结果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GVL经鼻气管插管的时间较短(49svs.38s,P<0.01),且插管难度降低。但两组总的插管成功率及试插次数相似。两组均无误入食管以及缺氧情况发生,但经鼻气管插管组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28%vs.7%,P=0.042)。结论在困难气道中,GVL经鼻气管插管较GVL经口气管插管快速、容易,但经鼻插管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徐振东党丹丹徐江慧焦微车薛华
关键词:困难气道喉镜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有研究表明其可以替代胸段硬膜外阻滞,作为开胸术后病人镇痛的金标准。而国内在这方面尚属空白,本文将研究该技术应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成功率、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对血...
徐江慧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开胸手术
经蝶垂体瘤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调查经蝶垂体瘤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睛况,研究影响其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5月-10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择期经蝶垂体瘤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术后6h内和6h-24h内PONV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PONV发生率的因素。结果经蝶垂体瘤手术PONV总的发生率为22.5%(27/120),其中在PACU的发生率为1.7%(2/120),手术后6h内为11.7%(14/120),术后6h~24h为15%(18/120)。单因素分析显示,PONV组女性的比例和术后6h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ONV组(P〈0.01)。PONV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女性(OR4.69,95%CI1.4—15.5)和术后6h较高的疼痛评分(OR3.54,95%CI2.1~6.0)是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和疼痛是经蝶垂体瘤PONV的危险因素。
徐振东车薛华党丹丹焦微徐江慧
关键词:手术后恶心呕吐全身麻醉神经外科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胸椎旁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 评价开胸手术的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前者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低浓度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记录阻滞平面、起效时间、并发症.然后开始全麻,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高浓度组感觉阻滞平面(4.8±1.3个节段)、起效时间(3.7±0.5 min)、与低浓度组(5.2±1.6个节段)、(3.6±0.6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吗啡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可以为围术期提供满意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低浓度的罗哌卡因(0.375%)能产生与高浓度的罗哌卡因(0.5%)相似的麻醉效果.
徐江慧张军梁伟民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开胸手术
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比较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徐江慧张军梁伟民
关键词:胸椎旁阻滞神经刺激器开胸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