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
- 作品数:38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02年
- 杜正光王伟赵文霞徐欣徐芸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疗效
- 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时B超应用33例
- 2004年
- 赵明徐欣龙江保健基宋来君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实时B超B超定位图像质量
-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和综合治疗
-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综合治疗及其预后。
结果: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切除,2例行活检并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10例仅行...
- 赵明徐欣王重韧尤宇韩磊
-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瘤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无明显周围水肿的脑胶质瘤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部分脑胶质瘤病灶周围无水肿的原因和影象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收治的无明显周围水肿的脑胶质瘤 2 5例。结果 2 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少枝胶质细胞瘤 6例、星形细胞瘤Ⅰ级 9例 ,Ⅰ~Ⅱ级 5例 ,Ⅱ级 4例 ,胶质增生 1例 ;影象学特点 :2 1例病灶周围无水肿、4例轻度水肿 ;2 5例中线结构均无移位。结论 低度恶性的脑胶质瘤部分患者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 ,无明显占位效应 ,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无线性关系 ,生长在静脉或静脉窦附近的肿瘤易发生周围水肿 ,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 赵明徐欣
- 关键词:水肿脑胶质瘤影象学胶质增生轻度
- 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6例
- 2014年
-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经验。方法记录并分析采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的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效果。结果 6例患者造瘘术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影像学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术式。
- 韩磊赵明徐欣尤宇赵四军赵克
- 关键词:神经内镜梗阻性脑积水造瘘
- 小儿手术约束带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手术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小儿手术约束带。包括基布、护带和绑带,所述绑带(3)设置在基布(1)上端面的两侧,绑带(3)的一端固定在基布(1)上,绑带(3)下方设有护带(2),护带(2)的一端固定在基...
- 尚晓辉徐欣沈彩霞
- 文献传递
- 脑转移瘤52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来源、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52例脑转移瘤进行手术切除、减压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7例,无变化5例,进展5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生存期15个月。结论脑转移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常见,占71.79%,对原发肿瘤较小、无其他部位转移、预测能生存较长时间的患者,应争取行手术切除脑转移灶,术后加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赵明徐欣吕海欣
- 关键词:脑转移瘤预后
- 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术中B超的指引下对33例颅内病变进行手术切除。结果33例中明确定位28例(84.8%)。此28例中,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7例;2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术中B超对皮层下的囊性和密度较高、边界清楚的实质性病灶显示清楚,定位准确,可帮助术中确定皮层切口和手术路径,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 徐欣赵明黄俊玲王启弘
-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中B超疗效
- 手术联合^(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放射性并发症。方法:35例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125I粒子植入组和单纯手术组。125I粒子植入组肿瘤切除后植入125I粒子,植入深度为0.5~1.0cm,粒子间隔1.0cm。术后每2个月复查MRI,全部患者接受8~32个月随访,观察中位生存期及毒副作用。结果: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40周(95%CI,25~53周),125I粒子植入组中位生存期62周(95%CI,42~6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25I粒子植入组中发生4例顽固性脑水肿,3例脑放射性坏死,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有效地提高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生存时间,125I粒子植入后放射性脑水肿和脑坏死与肿瘤恶性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外放疗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等作用因素有关。
- 王重韧赵明徐欣尤宇韩磊赵四军
- 关键词:间质内放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并发症
- 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1例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年来收治 1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占同期小儿椎管内肿瘤的 16 % ,男女比3.7∶1,囊肿多位于颈段 ,占 5 5 % ,部分患儿并其他发育畸形 ,囊肿全切除率和近全切率达 73%。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 ,早期诊断和手术全切或次全切除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
- 赵明徐欣龙江
- 关键词:椎管囊肿肠源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