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贤芳

作品数:9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卵巢发育
  • 4篇卵子发生
  • 3篇圆口铜鱼
  • 3篇受精
  • 3篇铜鱼
  • 3篇组织学
  • 2篇中华蟾蜍
  • 2篇蟾蜍
  • 2篇细胞学
  • 2篇细胞学研究
  • 2篇卵母细胞
  • 2篇母细胞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血细胞
  • 1篇硬骨鱼
  • 1篇硬骨鱼类
  • 1篇鱼类
  • 1篇生境

机构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水产科学重庆...

作者

  • 9篇张贤芳
  • 8篇张耀光
  • 8篇王志坚
  • 5篇甘光明
  • 2篇郭宪光

传媒

  • 2篇四川动物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和生长环,周围有零散滤泡细胞.Ⅲ期卵巢因血管分布呈微红色,第3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核仁外排明显;液泡、卵黄颗粒及放射带出现,形成单层扁平滤泡层.Ⅳ期卵巢呈囊状,血管分布丰富,可见卵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液泡逐渐退化,卵黄颗粒充满细胞质,滤泡层分化为2层.
张贤芳张耀光甘光明王志坚
关键词: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卵子发生卵母细胞组织学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雌性原核向雄性原核移动。受精后40min,雌雄原核接近。受精后5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后70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80min,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受精后120min,进入末期。卵黄降解与其内部或外周小泡的泡状缺口紧密相关。雌雄原核结合是精子星光扩张、牵引和细胞质流动的共同结果。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甘光明张耀光张贤芳王志坚
关键词:受精细胞学
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发生的超微结构被引量:8
2006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第1时相,卵原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核仁1个,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组成;核内异染色质少,常染色质多;细胞质中有1~2个核仁样体,线粒体数量少,其基质电子密度低,嵴不发达.第2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仁数目增多,形态上出现大小区别.早期细胞质中核仁样体增多,靠近核膜,不被线粒体包围;光面内质网较多,糖原颗粒均匀分布;线粒体出现聚集现象;中期线粒体包围核仁样体.晚期核仁样体由大变小,逐渐消失,细胞膜边缘开始形成胞质突起.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形成大量突起,且越来越明显;中期放射带开始形成,滤泡细胞出现颗粒细胞和鞘膜细胞的分化,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差异;晚期卵母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发达,呈束状,鞘膜细胞扁平状,卵母细胞质中有丰富的细胞器.讨论了圆口铜鱼早期卵子发生的特点,并与铜鱼的卵子发生做了比较.
张贤芳张耀光甘光明王志坚
关键词: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卵子发生超微结构
唇精子早期入卵观察
2009年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甘光明张耀光张贤芳王志坚
唇受精细胞学研究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孔管一次只能通过一个精子。精于在受精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
甘光明张耀光张贤芳王志坚
关键词:精子入卵
文献传递
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收集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圆口铜鱼雌性165尾,用常规解剖观察及组织学、电镜等技术对其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圆口铜鱼卵巢一对,左右各一,位于鳔和消化道...
张贤芳
关键词: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卵子发生卵母细胞组织学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硬骨鱼类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研究综述被引量:21
2006年
就鱼类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中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和分化,卵黄物质的来源、积累及形成,滤泡细胞的发育过程与功能,卵膜的形成、变化,在卵巢发育时期和卵子时相的划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有关硬骨鱼类研究的前沿方向及研究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
张贤芳张耀光王志坚
关键词:硬骨鱼类卵巢发育
中华蟾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5
2002年
20 0 1年 1~ 2月、9月对采于重庆北碚的中华蟾蜍皮肤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表明 :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 ,但基本结构相同 ,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比真皮薄 ,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 ,真皮分为疏松层、筛层和致密层。疏松层内有大量腺体分布 ,主要是粘液腺和毒腺。粘液腺在表层分布多 ,并与毒腺相间排列。两种腺体在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上有差别 ,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色素细胞在表皮之下形成色素层 ,呈不规则分支状或块状。皮下组织发达 ,有大的淋巴腔隙。
张贤芳张耀光王志坚郭宪光
关键词:中华蟾蜍皮肤组织学适应性生境
中华蟾蜍血细胞的观察被引量:12
2002年
应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氏染色、活体观察和血细胞计数法研究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血细胞形态。结果表明:红细胞有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红细胞较大,椭圆形,平均19.41×14.25μm,细胞核染色质密集。白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红细胞长径短,核比例一般较大。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嗜碱性粒细胞极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均有直接分裂现象。红细胞平均值为7.67×105/mm3,白细胞平均值为0.75×105/mm3。血栓细胞纺锤形或卵圆形,胞质少或裸核状,推侧为红细胞的衍生物。
郭宪光张耀光王志坚张贤芳
关键词:中华蟾蜍血细胞两栖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