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妃
-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脑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影像改变,重点包括肿瘤部位,形态,信号改变等。结果 14例DNET中位于额叶7例,颞叶5例,顶叶2例。病变以累及大脑皮层为主,表现为较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FLAIR像呈低信号,病变边缘见FLAIR像高信号影环绕。9例病变为三角形或楔形,5例可见肿瘤沿脑皮层分布。10例病变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圆形囊性结构。7例病变浅表者均可见病变邻近颅骨骨质吸收、变薄。13例患者病变无强化,12例扩散加权像中11例患者表现为低信号影。结论 DNET具有比较典型MR影像学改变,病变形态、信号、囊变影像改变有助于正确诊断DNET。
- 朱明旺赵殿江杜铁桥王丽宁张旭妃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 鞍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疾病特征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鞍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鞍区LCH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行脑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4例行开颅鞍区病变切除术,1例行右侧顶骨病变切除术。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2例患者的年龄为(29.0±16.3)岁(3~54岁),成人占比为9/12;男女患者的比例为5∶7。所有患者均以多饮、多尿起病。病程为1个月至15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占比为10/10,术前出现高钠血症者占比为7/12。术前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的比例为11/12。头颅MRI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垂体后叶生理性高信号的缺失以及双侧视束水肿。12例患者中,4例肺部CT结果显示双肺弥漫多发小透亮区改变。12例患者病理标本的HE染色结果显示体积较大、细胞质丰富的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100、CD1a及Langerin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鞍区LCH患者常以多饮、多尿起病,常伴甲状腺功能异常、高钠血症,成人、儿童均可患病,易被误诊。头颅MRI检查常见垂体后叶生理性高信号的缺失以及双侧视束水肿,部分伴双肺特征性改变。病理学特征为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S-100、CD1a及Langerin蛋白呈阳性。
- 雷霆刘锐吴陈兴周佳俊齐雪岭段泽君姚坤张旭妃高洁李守巍
- 关键词:疾病特征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误诊
-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MRI表现及分型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分型及其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FC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皮质厚度、灰白质界限、白质信号及脑回和脑沟形态。分析病变区信号变化和皮质厚度,对FCD的MRI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FCD的MR影像表现可分为3型: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放射带型10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白质内异常信号从皮质向侧脑室延伸;高信号型25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片状T2WI/FLAIR高信号,皮质增厚,但无放射带;轻微型19例,表现为无皮质下高信号,皮质T2WI/FLAIR轻微高信号,皮质增厚。结论 FCD的病变表现多样,可分为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3种类型,FCD的影像分型有助于其影像诊断和认识。
- 赵殿江朱明旺杜铁桥张旭妃王丽宁
- 关键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磁共振成像
- 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的DTI定量研究
- 目的FCD是一种脑皮层先天发育异常,是导致难治性癫痫的原因之一。但FCD的误诊和漏诊现象还很严重,导致FCD的发病率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许多MR扫描所谓'正常'的隐源性癫痫可能就是由于FCD引起的。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
- 朱明旺赵殿江杜铁桥许聃陈新静王丽宁张旭妃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特征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PACN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16例PACNS,9例单发,7例多发,MRI共检出45个病灶,其中位于幕上38个(38/45,84.44%),脑干4个(4/45,8.89%),脊髓2个(2/45,4.44%),小脑半球1个(1/45,2.22%)。14例MRI表现为大片或斑片状影,2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肿块。病灶MR平扫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6例病灶内可见出血。16例DWI均呈高信号,其中ADC图呈高信号13例,低信号3例。病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脑水肿。增强扫描14例可见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例MRA检查可见左侧大脑前动脉A4段局限性狭窄。结论 PACNS的MRI表现复杂多样,需对病变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肿块样PACNS与脑肿瘤鉴别困难。
- 胡建新王丽宁张旭妃高洁朱明旺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术
- 集束化干预措施下颅脑肿瘤术后肺血栓栓塞症严重程度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集束化干预措施下颅脑肿瘤术后不同严重程度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肺血栓栓塞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颅脑肿瘤术后经CT肺血管造影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肺血栓栓塞诊疗指南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6例)和高危组(20例)。比较两组临床表型、凝血功能及围术期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不同严重程度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结果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6.23±18.12)岁。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20例,占比35.71%;良性肿瘤36例,占64.29%。肿瘤发生部位分类显示鞍区肿瘤26例,占46.43%;幕上肿瘤21例,占37.50%;颅底肿瘤7例,占12.5%;幕下肿瘤2例,占3.57%。两组临床表型与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前禁食水时间外,两组围术期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是颅脑肿瘤术后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OR=9.574,P=0.02)。结论颅脑肿瘤术后肺血栓栓塞症基础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识别联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诊治。
- 杨亚坤韩松刘宁张旭妃张林朋韩明阳张云馨闫长祥
- 关键词:颅脑肿瘤肺血栓栓塞症
- 良性脑膜瘤MRI特征及病理类型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分析良性脑膜瘤的MRI表现、病理类型、病程等因素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良性脑膜瘤患者218例,男58例,女160例,年龄4~ 79岁.其中31例为复发性脑膜瘤(复发组),187例为原发性脑膜瘤(原发组).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原发组与复发组脑膜瘤不同病理类型、MRI表现等的差异.以肿瘤是否复发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累及重要结构、病理类型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累及不同重要结构的肿瘤复发时间间隔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复发组中,30例有颅内重要结构受累或颅内外沟通瘤,比例显著高于原发组(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672,P=0.001).复发组肿瘤位于颅底和窦旁者(30例)比例显著多于原发组(1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0,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累及颅内重要结构或颅内外沟通瘤的复发风险显著升高(wald x2=31.862,优势比=3.820,P =0.001),其中硬膜窦受累的复发风险是脑动脉及颅神经受累等的3.820倍,后者又是未受累者的3.820倍.脑膜瘤病理类型、所在部位、瘤周水肿程度、肿瘤形态、体积大小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累及硬膜窦和脑动脉主干的复发时间的中位数和范围分别为24(13 ~ 180)个月和126(12 ~ 187)个月,2种结构受累的复发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7,P=0.028).结论 位于颅底和窦旁的脑膜瘤复发更多见.颅内重要结构受累或沟通瘤显著增加良性脑膜瘤的复发风险.良性脑膜瘤累及硬膜窦的复发时间可能比累及脑动脉主干的复发更快.MRI在预测良性脑膜瘤的复发和预后中能发挥作用.
- 杜铁桥朱明旺赵殿江齐雪岭王丽宁张旭妃
-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病理学
- 高级别脑膜瘤MRI特征和Ki-67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旨在观察高级别脑膜瘤的MRI特征和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就诊的30例高级别脑膜瘤患者MRI图像及Ki-67进行分析。MRI显示肿瘤内有无囊性成分、是否有硬膜窦、脑动脉主干及视神经等颅内重要结构累及或为颅内外沟通瘤,是否为颅内多发病灶。根据Ki-67增殖指数,将患者分成<10%和≥10%两组。按病灶增强后平均直径,分为1(直径≤30 mm)、2(30 mm<直径≤40 mm)、3(40 mm<直径≤50 mm)、4(直径>50 mm)组。以肿瘤是否复发为因变量,以肿瘤级别、Ki-67增殖指数分组、肿瘤直径分组、有无重要结构受累、肿瘤内有无囊性成分以及是否为多发病灶为自变量,用多元逻辑回归进行分析以确定影响脑膜瘤复发的危险因素。13例有既往手术史及其病理结果的复发性高级别脑膜瘤进行了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Ⅱ、Ⅲ级脑膜瘤的Ki-67增殖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Ⅱ、Ⅲ级脑膜瘤的复发组与尚未复发组之间的肿瘤级别、是否累及重要结构或为沟通瘤、是否为颅底病变、多发病变、囊性病变等项目之间的比较采用Wald法的χ2检验。结果根据2007年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Ⅱ级(非典型)和Ⅲ级(间变)脑膜瘤分别为13例和17例。其中16例为复发性脑膜瘤,3例Ⅱ级,13例Ⅲ级,14例为未复发性脑膜瘤,10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Ⅲ级脑膜瘤的Ki-67增殖指数(12.6%±8.5%)高于Ⅱ级组(5.7%±4.3%)(t=2.695,P=0.013)。复发组的Ki-67增殖指数(12.3%±8.4%)高于非复发组(6.6%±5.7%)(t=2.123,P=0.043)。颅内重要结构受累在复发组(62.5%)及非复发组(21.4%)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129,P=0.024)。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复发风险随着脑膜瘤级别(χ2=5.025,P=0.025),随着颅内重要结构受累(χ2=4.527,P=0.033)及肿瘤体积增大(χ2=4.158,P=0.041)而升高。Ⅲ级脑膜瘤复发的风险是
- 杜铁桥朱明旺赵殿江王旭张旭妃王丽宁齐雪玲
- 关键词:脑膜瘤KI-67抗原磁共振成像
- 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MRI分型及病理分型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FCD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45岁,平均年龄18.2岁。根据F...
- 赵殿江朱明旺杜铁桥张旭妃王丽宁
- 文献传递
- Rasmussen脑炎的MRI诊断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总结Rasmussen脑炎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Rasmussen脑炎患者的MR图像,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11±4)岁。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垂直于海马长轴的斜冠状面扫描,获得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评估Rasmussen脑炎患者术前MR检查中脑萎缩和信号情况,以及上述改变在随访时MR的表现。结果Rasmussen脑炎的影像特点为:(1)脑萎缩性改变:患侧侧脑室体部扩大(8/10),颞角扩大(9/10),外侧裂增宽(9/10),局部脑沟增宽和脑回变小(7/10),尾状核和壳核萎缩(6/10)。病变晚期皮层萎缩多为半球性或累及2个以上脑叶。(2)信号改变:皮层或皮层下长T2信号(9/10),多累及2个以上脑叶。(3)病变进展性:8例接受随访MR的患者均可见病变侧半球的萎缩性改变加重,范围加大,由局部向半球性发展;皮层信号改变较大。结论Rasmussen脑炎好发于儿童,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进展性萎缩改变,脑室扩大,外侧裂和脑沟增宽,脑回变小,伴有相应部位的皮层萎缩和皮层T2高信号,深部灰质核团也可受累。
- 赵殿江朱明旺杜铁桥王丽宁张旭妃
- 关键词:脑炎癫痫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