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动力联合疗法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马国安丁红炜陈颖李亚昭张敬
- 课题根据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自愿患者采用光动力联合微波、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患者,观察宫颈、尿道口HPV清除率。观察CA的复发率,并同时监测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3、IL-6、IL-8...
- 关键词:
- 关键词:尖锐湿疣治疗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评估病情程度价值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7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眩晕分级患者临床资料、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衡功能[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平衡时间],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BPPV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随着BPPV患者眩晕分级加重,椎—基底动脉系统PSV、EDV、MFV、BBS评分、计时平衡时间下降,RI、PI及VSI指数升高(P<0.05)。BPPV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PSV、EDV、MFV与VS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BBS评分、计时平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I、PI与V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BBS评分、计时平衡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BPPV患者病情程度AUC均>0.7。结论: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BPPV患者平衡功能密切相关,监测上述参数变化情况可辅助临床判断病情程度,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 张敬李锦王佳纪叶韩敬哲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血流动力学病情程度
- 血肿特点与脑出血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背景目前,血肿特点与脑出血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血肿特点与脑出血患者PS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66例,剔除20例,根据PSD发生情况分为PSD组(n=66)和非PSD组(n=80)。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吸烟史、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肿部位(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脑干及小脑),脑出血患者PSD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研究中146例脑出血患者PSD发生率为45.2%,其中轻度抑郁者占57.6%(38/66),中重度抑郁者占42.4%(28/66)。(2)PSD组患者出血量大于非PSD组,NIHSS评分及左侧额叶血肿、左侧颞叶血肿、左侧基底核区血肿发生率高于非PSD组(P<0.05);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右侧额叶血肿、双侧顶叶血肿、右侧颞叶血肿、双侧枕叶血肿、右侧基底核区血肿、脑干血肿、小脑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OR=2.036,95%CI(1.315,3.149)〕、额叶血肿〔OR=1.732,95%CI(1.241,2.416)〕及颞叶血肿〔OR=1.795,95%CI(1.262,2.555)〕是脑出血患者PS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血量、额叶血肿及颞叶血肿是脑出血患者PSD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出血量大、额叶血肿及颞叶血肿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PSD发生风险。
- 刘汝茜王婷婷韩敬哲张敬郗红艳闫海燕
- 关键词:脑出血
- 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诊断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近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DM)患病人数都在以惊人速度逐年增加。DM可以使患者寿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工作能力减低或丧失,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老年人DM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我们对近4年门诊中老年人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脑梗死及有DM家族史者等易患人群312例以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为基础进行研究,并与312例老年人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刘彦玲董书志张会英张敬董梁
- 关键词:中老年人糖尿病快速血糖仪健康体检者
- 回缩式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回缩式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164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化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研究组采取回缩式留置针。分析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回血溢出及药物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8.78%,高于对照组的90.24%;研究组回血溢出率(1.22%)、药物外渗率(3.66%)均低于对照组(10.98%、13.41%);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8.54%)、疼痛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0.73%、15.85%);研究组职业暴露率(2.80%)低于对照组(10.7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化疗中应用回缩式留置针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回血溢出率、药物外渗率,还可明显减少静脉炎、疼痛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 刘彦玲王艳静张敬董梁吕冬梅张金荣刘志强杜志勇
- 关键词:肿瘤化疗静脉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