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敬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徐州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乳腺
  • 10篇乳腺癌
  • 10篇腺癌
  • 4篇单光子
  • 3篇受体
  • 3篇骨转移
  • 3篇光子
  • 3篇发射型计算机
  • 3篇SPECT/...
  • 2篇预后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乳腺癌骨转移
  • 2篇乳晕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手术
  • 2篇人表皮
  • 2篇人表皮生长因...
  • 2篇人表皮生长因...
  • 2篇人表皮生长因...

机构

  • 13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张敬
  • 7篇赵长啸
  • 5篇任毅
  • 5篇钟青
  • 4篇张居洋
  • 4篇何苗
  • 4篇董力
  • 4篇王宇峰
  • 4篇刘海娜
  • 4篇惠华
  • 2篇郝广旭
  • 1篇裴静
  • 1篇李燕

传媒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CD24^-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CD44^+/CD24^-细胞在乳癌患者术前、术后、两周期化疗后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D44^+/CD24^-表达的相关性,明确监测CD44^+/CD24^-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双染技术检测50俐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术后两周、两周期化疗后以及50俐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乳癌患者术前与良性乳腺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结果: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患者及乳腺良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乳癌患者术前及两周期化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比值明显升高。结论: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水平,对于判断预后,评估病情有临床指导意义。
赵长啸董力张敬任毅钟青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
腔镜辅助下乳晕区小切口皮下全乳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术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乳晕区小切口皮下全乳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5例患者中,浸润性乳腺癌7例,导管内癌2例,良性乳腺病6例。乳腺癌患者均先行肿瘤扩大切除,病理确诊后行腔镜辅助下皮下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导管内癌患者及良性疾病在腔镜辅助下行乳晕区小切口皮下全乳腺体切除一期假体植入。结果15例患者3例出现切口皮瓣轻度坏死,延迟愈合;1例出现乳头感觉异常,色素沉着。2例外形不对称,效果欠佳,13例患者对外形满意。乳腺癌患者术后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结论腔镜辅助下乳晕区小切口乳房皮下切除一期假体植入对需行全乳切除的患者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张敬钟青赵长啸董力任毅
关键词:假体
双侧同时性原发性乳腺癌一例被引量:3
2012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性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一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张敬钟青赵长啸董力任毅
关键词: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肿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二维征象与肿瘤ER、PR及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ER阳性70例,PR阳性72例,HER-2过度表达38例。肿瘤形态不规则组ER及PR阳性率高于形态规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不光整、有毛刺或成角畸形组ER及HER-2阳性率高于边缘光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内有钙化灶组ER、PR及HER-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各自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ER、PR、HER-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李燕韩江哲张敬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99 Tcm -MDP SPECT/CT显像对乳腺癌脊椎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99Tcm-MDP(锝标记的亚锡亚甲基二磷酸盐)SPECT/CT显像对99Tcm -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乳腺癌脊椎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9 Tcm -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184个脊椎病灶行局部SPECT/CT显像。所有患者转移灶确诊以临床病理、MRI、CT、骨扫描检查为依据。结果①99 Tcm -MDP SPECT/CT显像对99Tcm -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184个脊椎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90.8%(167/184),对乳腺癌脊椎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2.2%,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91.3%。②99 Tcm -MDP SPECT/CT显像对不同年龄组的脊柱病变诊断符合率不一致,青年组最高,其诊断符合率为96.4%(54/56),其次为中年组93.3%(56/60),最低为老年组83.8%(57/6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 Tcm -MDP SPECT/CT显像能够对90.8%的99 Tcm -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脊椎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了诊断准确性。99 Tcm -MDP SPECT/CT显像在青年及中年组的乳腺癌脊椎病灶中的诊断符合率最高,老年组较低。
王宇峰何苗刘海娜张居洋张敬惠华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乳腺癌脊椎转移
帕妥珠单抗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帕妥珠单抗辅助化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方案+曲妥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帕妥珠单抗辅助化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FF-A)、VEFF-B]水平。两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比较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ORR)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VEFF-A、VEFF-B水平均下降,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截止到随访结束,对照组PFS平均为9.103个月,观察组PFS平均为11.128个月,观察组PFS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妥珠单抗辅助化疗可提高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延长PFS。
孟瑶张敬任毅赵长啸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因子
SPECT/CT融合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王宇峰刘海娜张居洋何苗惠华张敬
关键词:肿瘤转移
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单纯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153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确诊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单纯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153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51个(33.3%),良性病灶89个(58.2%)。诊断符合率91.5%,灵敏度92.7%,特异度90.8%,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对单独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在女性乳腺癌患者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宇峰张居洋何苗刘海娜张敬惠华
(99)~Tc^m-MDPSPECT/CT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99 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9 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以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共210个骨转移灶的影像资料。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99 Tcm-MDP SPECT/CT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210个病灶中,99 Tcm-MDP SPECT/CT正确诊断骨转移灶82个,良性病灶112个,诊断准确率为92.38%(194/210),灵敏度为94.25%(82/87),特异度为91.05%(112/123),阳性预测值为88.17%(82/93),阴性预测值为95.72%(112/117)。99 Tcm-MDP SPECT/CT对脊椎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肋骨病灶(χ2=7.81,P<0.05)。结论利用99 Tcm-MDP SPECT/CT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以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灶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王宇峰何苗张居洋刘海娜张敬惠华
应用不同重建手术保留乳腺癌患者乳头乳晕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应用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不同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进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1408例,根据重建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一步法组(n=876)和二步法组(n=532),比较两组患者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度、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质量;再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62)和非复发组(n=1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一步法组患者乳房外观优良率和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二步法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六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均高于术前,并且一步法组患者的FACT-B评分均高于二步法组(P<0.05);复发组患者中年龄>35岁、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未行内分泌治疗、未行放疗辅助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未行放疗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一步法重建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年龄>35岁、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未行放疗辅助治疗是影响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孟瑶刘钊张敬赵长啸
关键词:乳腺癌重建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