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盾
- 作品数:35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子系统以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方法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基础上开发传染病报告管理模块,实现疫情报告相关信息的登记、报告、统计、查询、复核和筛查等各环节的电脑化操作。结果传染病报告管理子系统的建成和应用简化了医院内传染病报告流程,可更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结论传染病报告管理子系统拓宽了HIS的应用范围,开拓了应用信息化管理医院公共卫生工作思路。
- 俞新莲荣飚林文斌欧阳雪张怡盾
- 关键词:传染病公共卫生
- 厦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境外输入确诊人数的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 2021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为公共卫生部门防范境外输入病例传播提供数据支撑;评估医疗资源未来是否会出现紧缺,为本地指挥部门的行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模型对厦门市境外输入病例进行预测。因厦门初始样本数量较少,模型首先根据广州的境外输入情况进行初始化,再基于厦门每日的疫情情况进行拟合。考虑到入境政策不断变化和各个国家(地区)疫情的快速发展,构建并维护字典来动态计算不同国家旅客的入境确诊风险权重,最后采用指数平滑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更新。结果2020年3月23日至12月31日,厦门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77例,模型预测257例,F1值达到77.3%。结论该统计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
- 张怡盾童逸琦黄仕杰黄思颖庄福振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指数平滑法统计模型
- 网络直报模式下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措施探讨
- 目的:探讨提高现阶段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比较两年的报告质量,应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年,传染病报告质量主要指标包括传...
- 俞新莲张怡盾欧阳雪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管理
- 文献传递
-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法定传染病漏报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16年
- 为转变传染病漏报调查方式,提高传染病漏报调查效率,提升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基于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建立了漏报监测系统。系统通过建立标准的传染病数据库,设置传染病报告管制周期等规则,实现漏报病例的自动查找、信息反馈等功能,提升了传染病管理水平。
- 张怡盾沈理通俞新莲林涛李佳文
- 关键词:区域卫生法定传染病
- 一起航班输入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特点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一起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传播特点,为制定入境人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月19日俄罗斯航班入境人员鼻咽拭子及血清,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相关抗体。对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4例进行全基因组核酸测序。根据核酸和抗体检出先后,以及病例在飞机上的座次分析其机舱内传播风险。结果同一架次飞机输入8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病例均自俄罗斯乘机回国。2020年11月21日,3例核酸检测阳性;11月22日,4例核酸阳性;11月25日和26日,分别检出一例核酸阳性。3例获得全基因组序列,1例获得85%序列。根据流行病学、病毒基因组进化特点、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病例座次存在聚集,飞机机舱内存在聚集传播风险。结论此为1起入境人员机舱内暴发疫情,存在机舱内传播风险。厦门市对境外输入人员采取全链条闭环管控,及时有效发现输入病例,遏制疫情传播扩散,为国内经飞机输入病例发现和处置提供了借鉴。
- 郑靖陈平蒋丽娜魏泽张怡盾李莉陈泽辉陈鹏荣飚韩俊
- 厦门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调查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疗救治体系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厦门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管理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医疗急救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风险沟通能力等6个方面。结果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发展较为均衡,但在应急能力建设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各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种类及各类毒物的检测能力亟待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和风险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厦门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形成,在现有的基础上,还应继续增加应急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 申锦玉牛建军陈敏荣飚张怡盾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 厦门市2019—2023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19—2023年厦门市哨点医院流感哨点ILI监测数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暴发疫情监测情况。结果厦门市2019—2023年ILI%为5.1%(478474/9331853),呈冬春、夏季2个流行高峰,ILI病例主要为<15岁儿童(81.1%,387849例);流感病毒核酸总阳性率12.8%,2019年阳性率最高(21.5%),2020年最低(2.7%,χ^(2)=509.50,P<0.05),阳性标本中B/Victoria系(B/Vic)占比最高(45.7%),其次为A(H3N2)型(29.1%)和A(H1N1)pdm091型(24.8%),混合感染占0.3%;2019—2020年以B/Vic为主,伴A(H1N1)pdm09型、A(H3N2)型共同流行,2021年B/Vic为绝对优势毒株,2022年B/Vic和A(H3N2)型共同流行;2023年A(H1N1)pdm09型为优势株;报告86起暴发疫情,罹患率1.5%;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86.0%,74起)。结论厦门市流感冬春季和夏季高发,各年病毒优势流行毒株交替出现,<15岁儿童应重点防控。应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流感监测。
- 苏玮珏张怡盾俞新莲陈娟娟陈杨晴
- 关键词:病原学检测疾病监测
- 基于厦门市哨点监测数据的流感预警阈值的确定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加强厦门市流感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为流感疫情的研判和风险评估,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厦门市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5—2019年流感样病例和流感病原学的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流感流行预警阈值。结果厦门市流感流行预警阈值为周ILI%≥5.5%、周流感病毒检出率≥25.0%,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57.2%。结论本次确定的厦门市流感流行预警阈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此阈值对厦门市流感实际流行水平进行验证,两者吻合度较好,可作为本市流感流行的早期预警指标;该指标需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 俞新莲张怡盾苏玮珏林杨琛
- 关键词:流感疾病监测预警指标卫生统计
- 厦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重卡甄别效率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重卡甄别能力和效率,探索高效识别重卡的查重选项。方法从系统中导出厦门市2012年所有传染病报告卡,用Excel 2003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以目前系统设置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种、职业和现住地址国标编码"6项默认查重条件进行重卡甄别,准确性高,但敏感性差,识别出的重卡不足1/4;甄别出的重卡中现住地址国标编码填写一致率为57.2%、职业填写一致率为38.7%;报告卡中身份证信息填写率逐年增高,联系电话填写率91.3%,重卡中联系电话填写一致率为76.0%。结论重卡中现住址国标和职业填写不一致率较高,作为系统查重的选项参考意义不大,建议将此2项从系统默认查重选项中去除;增加患者身份证信息、联系电话作为查重参考选项。
- 俞新莲苏成豪王明斋张怡盾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管理
- 厦门市2013-202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神经网络趋势预测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厦门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厦门市2013-202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用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预测2024-2026年发病趋势。结果厦门市2013-2023年报告手足口病81110例,年均发病率171.93/10万,各年度发病率59.00/10万~282.52/10万,呈明显季节性变化,5-7月和9-10月高发;海沧区年均发病率最高(259.62/10万);男性发病率(200.13/10万)高于女性(141.15/10万),1岁组发病率最高(4577.51/1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069167.87,P<0.01);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64.9%);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72.3%(4244/5868),以其他肠道病毒占比最高(73.1%)。当隐藏层节点数512,隐藏层层数4,迭代次数500时,GRU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能较好预测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结论厦门市手足口病存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差异,优势病原有所改变,2024-2026年预计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
- 蔡阿娇陈明泽林智剑张怡盾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发病率发病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