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华 作品数:8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磺达肝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严重出血、轻度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严重出血、轻度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出血率,安全可靠。 陈海英 张延华关键词:磺达肝癸钠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90例,采取氧疗、抗炎治疗、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及祛痰治疗等方法。结果:治疗前心率(147.3±23.1)次/min,呼吸频率(38.2±8.1)次/min,p H值(7.2±0.6),Pa O2(51.5±14.4)mm Hg,Pa CO2(69.3±8.2)mm Hg;治疗后24 h心率(86.3±12.2)次/min,呼吸频率(16.1±4.2)次/min,p H值(7.4±0.5),Pa O2(92.7±15.3)mm Hg,Pa CO2(36.2±7.0)mm Hg,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询问病史,做出正确诊断,采取氧疗、抗炎治疗、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及祛痰治疗是治疗危重症哮喘的重要方法。 陈海英 郜立娜 张延华关键词:危重症哮喘 机械通气 溶栓与常规保守治疗对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张延华 李冬梅 靳淑惠关键词:心绞痛 溶栓治疗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 L+25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痛消失60例,胸闷消失60例,心悸消失61例,气短消失62例。对照组胸痛消失48例,胸闷消失48例,心悸消失46例,气短消失4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陈海英 庞莎莎 张延华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 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时间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进行溶栓治疗,对梗死面积、左心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病后0~1h,1~3h,3~6h,6~9h,9h以上5组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左心功能,梗死面积变化及死亡率的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开始0~1h、1~3h、3~6h、6~9h、9h以上,梗死面积缩小分别是51%、31%、13%、5%、2%。结论早期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保护左心功能,降低近期及远期病死率。 张延华 靳淑惠 许艳霞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效果 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08年 张延华 靳淑惠 李冬菊关键词:卡托普利 疗效 急性肺血栓栓塞溶栓与抗凝治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将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及抗凝组,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溶栓后抗凝序贯治疗,抗凝组仅单独应用抗凝剂治疗,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溶栓后平均肺动脉压下降,心排指数提高,血管阻塞减少都较抗凝组明显。结论早期用溶栓加抗凝治疗较单独应用抗凝治疗APE临床预后好,(病死率低,栓塞复发率低) 张延华 李冬梅 李燕芳关键词:溶栓 抗凝 疗效 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5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同时抗焦虑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的患者,在冶疗心血管病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治疗和应用地西泮,舒必利抗焦虑药物干预。结果:抗焦虑治疗2~4周,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缓解或完全消失。结论:心血管病合并焦虑症,同时抗焦虑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张延华 李冬梅 李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