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被引量:3
- 2011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上腹疼痛5d,于2007年4月15日人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4日因高血压转入心内科。5d前饱餐后约30min出现上腹疼痛,疼痛持续约半小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黄绿色胆汁,无咖啡渣样物,无放射性疼痛,与体位无关。疼痛自行缓解。
- 张宜青于向东孙跃民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高血压
- 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水平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脉压与BNP水平的关系。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4例分为两组: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2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患者12例。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血压,计算脉压。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舒张性心力衰竭组的高(P<0.05~0.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与脉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8,P<0.01;r=-0.50,P<0.05;r=-0.62,P<0.01),与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呈正相关(分别r=0.55,P<0.05;r=0.57,P<0.05)。结论: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脉压降低有关。
- 张宜青万征孙跃民陈珺袁文利蔡衡徐绍鹏于雪芳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幽门螺杆菌抗体水平与糖代谢异常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UAP患者11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代谢正常组(29例)和糖代谢异常组(包括IGT和DM,85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82例)和胰岛素抵抗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所有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浓度,测定血清hsCRP,行OGTT试验,采用稳态模型分析法计算HOMA-IR,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①UAP组的血清Hp-IgG、hsCRP、空腹血糖(FPG)和冠状动脉积分高于SAP组。②糖代谢异常组的FPG、HbA1c(P<0.01)和冠状动脉积分(P<0.05)高于糖代谢正常组。胰岛素抵抗组的Hp-IgG水平和非胰岛素抵抗组无差别,糖代谢异常组和糖代谢正常组的血清Hp-IgG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AP组的血清Hp-IgG水平高于SAP组,Hp感染可能参与了UAP的发病,而这种作用与糖代谢异常无关。
- 张宜青万征杨振文于雪芳孙跃民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不稳定型心绞痛糖代谢异常
- 直肠黏膜固定加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脱垂
- 2004年
- 杨碧富张宜青
- 关键词:肛门环缩术直肠脱垂合并症肛门括约肌松弛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联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有关联。方法:152例住院的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UAP组患者114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所有患者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浓度,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Gensini冠状动脉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UAP组患者的血清Hp-IgG、hsCRP、空腹血糖(FPG)水平和冠状动脉积分均高于SAP组患者(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Hp-IgG(OR=5.13,95%CI1.91-13.78,P<0.01)、hsCRP(OR=3.58,95%CI1.32-9.65,P<0.05)和FPG(OR=6.20,95%CI1.21-31.42,P<0.05)水平升高的3个指标与UAP有关。结论:血清Hp-IgG水平升高与UAP有关。
- 张宜青万征杨振文于雪芳孙跃民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
- 中老年肥胖与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的发病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张宜青
- 关键词:中老年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发病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张宜青孙跃民万征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冠心病ARTERYCAD发病机理慢性感染
- 冠脉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0
- 2008年
- 冠心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支架术的应用使再狭窄率从30%~50%下降到10%~20%,但是PCI术后血管再狭窄(RS)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虽然PCI术后发生R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近年来对RS的认识有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RS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张宜青刘惠亮
- 关键词:术后血管再狭窄冠脉介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再狭窄率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药物防治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治疗,但是PCI后血管再狭窄(restenosis,RS)严重影响了PCI的远期疗效。目前认为PCI后发生Rs可能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转化、迁移、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沉积、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等有关。本文对近年来应用药物防治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伍前发张宜青林青
- 关键词:介入治疗血管再狭窄
- 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为心力衰竭一例
- 2007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因憋气3个月、呼吸困难加重18d,于2005年10月27日入院。3个月前无任何原因出现憋气,伴出汗,无胸痛及恶心、呕吐,在多家医院先后查K^+正常,Na^+19mmol/L,Cl^-81mmol/L。血气分析和脑钠尿肽正常。曾给予“鲁南欣康”、“门冬氨酸”、“灯盏花”等治疗3d无改善。入院前18d症状加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出汗,无胸痛及恶心、呕吐。此时超声心动图:LVEF正常。
- 张宜青陈珺万征孙跃民
- 关键词: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心力衰竭误诊主诉超声心动图脑钠尿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