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朱苦拉原生态咖啡文化保护探析
- 朱苦拉作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现存1134株古老的咖啡树,其中大约有20颗拥有110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但因为村民在咖啡种植、管理、采摘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不高,对朱苦拉百年咖啡文化价值传承的意识水平较低,朱苦拉面临古...
- 张婷
- 关键词:咖啡产业
- 网络消费模式发展路径探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消费模式的特征,然后运用问卷调查与文献梳理的方法,对互联网的特性及互联网背景下影响人们消费的导向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了网络消费模式的5大特征,即生活服务类产品成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类型;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回归;消费者的主动性增强;消费者的社交化倾向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期望值更高。基于网络消费模式的特征分析,可以通过以下五种路径来促进网络消费模式的优化发展:完善消费者评价体系以弥补体验感的缺失;将共享经济理念融入消费平台;提升产品质量以培育消费者消费习惯;加强网络消费资金安全的保障力度;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纵深发展。
- 张婷秦莹
- 关键词:互联网
- 以“乞巧节”为原型创办“乞巧民俗文化活动”探析被引量:2
- 2019年
- 自2018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甘肃省西和县为响应党中央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乞巧节”为原型,创办了“乞巧民俗文化活动”,赋予了传统乞巧文化新的内涵。在该背景下,文章首先将“乞巧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两种节日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然后就甘肃省西和县以“乞巧节”为原型创办“乞巧民俗文化活动”进行了探析,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丰收节更好地举办,为丰收节增加文化底蕴,而且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最后从经济发展渠道、群众基础、文化底蕴三个方面,分析了“乞巧民俗文化活动”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
- 张婷秦莹
- 关键词:乞巧节
- 甘蔗×蔗茅BC1F1子代的耐旱性差异分析
- 甘蔗(Saccharum spp.)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而干旱影响甘蔗生长过程中水分合理吸收,影响其正常发育及糖分积累,从而造成甘蔗产量和质量降低。蔗茅(Erianthus fulvus)作为甘蔗的一个近缘野生种,具有...
- 张婷
- 关键词:甘蔗蔗茅干旱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多元“农味”表达
- 2019年
- 全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以自我展示或农产品交易的方式共庆共享丰收的喜悦,获得物质精神的双丰收。农民通过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以表庆祝的同时,也通过生产器具的展示与耕作场景的模拟以实现农耕文化静态与动态的双重表达。基于此,文章从农民主体性表达、丰收象征性表达、农耕文化性表达、农商产品性表达、农事节庆性表达五个方面入手,对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多元“农味”进行了分析。
- 张婷秦莹
- 关键词:农民丰收农耕文化
- 以“乞巧节”为原型创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探析
- 自2018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即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这是一个全国性以农民为主体,关于庆祝丰收的节日.丰收节对传承中华农业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人民美好生活质量...
- 张婷秦莹
- 关键词:民俗活动艺术价值
- 甘肃省西和县以乞巧节为原型创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探析
- 张婷秦莹
- 云南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
- 2014年
-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力量。由此,立足云南,探讨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并针对培育新型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张婷杨玲
-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民
- 云南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
- 2013年
-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融入到农村社会中。深入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近年来,党和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因此,云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但是,目前云南地区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云南未来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意义重大。
- 杨欢张婷杨玲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