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
- 作品数:19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阜阳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恶性血液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时凝血指标的差异,并总结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白血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凝血指标PT、APTT、D-D、FDP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中霍奇金组与非霍奇金组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通过测定FIB、D-D、FDP等指标,可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为及时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通过对PT、APTT的监测,可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临床用药监测提供实验依据。
- 张夏黄传荣
- 关键词:血液肿瘤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原
- 华法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监测间隔时间及抗凝影响因素的观察
-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时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的临床价值,观察抗凝指标国际正常化比率(INR)的最佳范围和监测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对59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IL公司),血液凝集仪...
- 杨桂斌王建华张夏黄传荣黄明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INR华法林机械瓣膜
- 文献传递
- 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来院就诊的6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同期入院的58例中青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25.9%,总有效率为43.1%,对照组完全缓解率达到73.7%,总有效率达到89.5%(P<0.01)。观察组的预后不良核型发生率为53.1%,而对照组为33.3%(P<0.05),老年组有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的患者CR率分别是0.0%与34.9%(P<0.05),伴淋系抗原表达患者和不伴淋系抗原表达患者的CR率分别是0.0%和33.3%(P<0.05),CD34+与CD34-患者的CR率分别为15.0%与60.0%(P<0.05)。结论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具有缓解率低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治疗上要注意个体差异。
- 冯玉虎黄明王庆义许凌云郑顶运张夏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抗血小板抗体测定临床意义
- 2004年
- 解悍东杨桂斌张夏时新颖
- 关键词:抗血小板血清再生障碍性贫血抗体测定
- 先天性ChCdiak-Higashi综合征1例
- 1997年
- 张夏黄传荣杨桂斌
- 关键词:免疫缺陷疾病小儿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AL患者(AL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 15例,<50×109/L 24例,21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使用CA-7000血凝仪检测v WF:Ag、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使用76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细胞计数采用迈瑞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结果:AL组的v WF:Ag、D-二聚体、FDPs、LDH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50×109/L的患者v WF:Ag和LDH均高于白细胞<50×109/L的患者(P<0.05和P<0.01),v WF:Ag与D-二聚体、FDPs、LDH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L患者存在以v WF:Ag升高为表现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表现与肿瘤负荷、急性期反应和纤溶亢进有关。
- 王卫国马芳李玉云张夏郭进京王伟伟
- 关键词:白血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
- 冷凝集素综合征出现Ham试验假阳性一例被引量:3
- 1999年
- 杨桂斌时新颖张夏解悍东黄传荣沈孟贤
-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AIHA
- 有偿献血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生化指标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 张夏黄传荣王建华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为IT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ITP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糖皮质激素+HP根治术);单独用药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用药4周后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复发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①ITP组Hp感染率为73.3%,而对照组5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行HP根治术后,血小板均数为(76.25±26.17)×109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独用药组血小板均数(50.65±13.39)×109L-1,较治疗前提高(P<0.05)。③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单独用药组有效率为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P根治术能显著改善伴HP感染的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延缓复发率,对ITP的治疗效果显著,HP根治术可能成为治疗ITP的另一非免疫抑制疗法。
- 冯玉虎黄明张夏郑顶运许凌云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
- 华法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监测间隔时间及抗凝影响因素的观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而抗凝治疗不当会导致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对华法林抗凝治疗时INR最佳抗凝标准,国内各家医院要求不同,监测间隔时间要求不定,频繁监测病人不易接受.本文总结监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凝血酶原...
- 杨桂斌王建华张夏黄传荣黄明
-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治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抗凝效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