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28例声带手术的麻醉处理
- 2000年
- 费立国解温品姜玲张在华
- 关键词:声带手术高频通气静脉复合经鼻气管内插管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在狗肠缺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摘要)
- 近年不,TRH的抗休克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失血性、内毒性和休克中取得了较好的抗休克作用,中枢神经在休克的地位也同受到了重视。狗肠缺血性休克是休克研究
- 吴先仁张在华许绍辉庆梅
- 关键词: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文献传递
- 酮酪酸的术后镇痛作用及对术中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1997年
- 酮酪酸的术后镇痛作用及对术中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石学银吉玉龙叶军青张在华作者单位:200003上海市长征医院麻醉科本文旨在观察酮酪酸术后的镇痛效应及术中对心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一、选择普外择期手术61例,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酮酪酸...
- 石学银吉玉龙叶军青张在华
- 关键词:镇痛血管功能
- 芬太尼-布比卡因腰麻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2年
- 我院每年有一百多例肾移植术,大多在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腰麻的同时使用硬膜外麻醉是为了弥补腰麻时间短的缺点。然而,在尿毒症病人中,其凝血系统紊乱,加上血液透析的抗凝处理,增加了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危险性。为了简化麻醉过程,减少硬膜外腔穿刺的损伤。
- 吴先仁张在华王成才朱秋峰
- 关键词: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肾移植
- 胸内心脏挤压器两种挤压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1996年
- 开胸心肺复苏术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但是,开胸术又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了取得直接心脏挤压的复苏效果,同时又避免常规开胸术,我们研制了只需行简小手术就能插入到胸腔的心脏挤压器,旨在比较挤压器不同挤压方式对复苏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幼猪6只,体重13~18kg,实验前12小时禁食。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20次/分。以常规Ⅱ导联监测ECG。经右侧股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其端部至右心房;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胸主动脉。
- 吴先仁陈岩王新华张在华王安文周军晖
- 关键词:心脏挤压血流动力学心肺复苏
- 初产妇焦虑状态与痛阈关系对分娩镇痛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初产妇的焦虑状态与痛阈的关系及对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S/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MAMD)评定每位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焦虑组33例,其中轻度焦虑组24例、中重度焦虑组9例;无焦虑组17例。所有产妇均无抑郁症状(HDS<8分)。测定两组躯体感觉阈值(SPT)、痛觉感受阈值(PPT)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产程,第一产程末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5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为66%。焦虑组PPT较无焦虑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较无焦虑组的镇痛效果差、潜伏期延长,血E、NE、β-EP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标准分与PPT呈负相关性(轻度焦虑组r=-0.725,中重度焦虑组r=-0.836)。结论分娩状态下过度焦虑可降低产妇痛觉耐受,对镇痛效果产生影响。
- 朱海陆智杰缪雪蓉张在华俞卫锋
- 关键词:焦虑分娩镇痛痛阈
- 胸内心脏挤压器的初步研究
- 1995年
- 为取得心脏直接挤压的良好复苏效果,同时避免常规开胸手术,我们设计了胸内心脏挤压器。该挤压器可经剑突下小切口放到心包前、胸骨后,用外接驱动囊控制挤压器的张驰,使心脏受压和舒张。在6只幼猪室颤模型中,与常规闭胸心肺复苏比较,结果:室颤前放入挤压器,对自主循环没有显著影响。室颤2min后,开始用常规闭胸心肺复苏,冠状循环灌注压(CPP)2.31±0.96kPa;改用挤压器心肺复苏,CPP4.77±0.83kPa,提高到前者的207%。6只幼猪全部复苏成功,并长期正常存活。
- 吴先仁陈岩王新华张在华王安文周军晖徐骏
- 关键词:心脏按摩疾病模型动物
- 喉显微手术449例报告被引量:2
- 1995年
- 喉显微手术449例报告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彭玉成,陆书昌,吴建,洪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麻醉科张在华,李继昌,王成才我院自1988年7月至1994年10月应用支撑喉镜与手术显微镜相结合,并采用经鼻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法行喉部病变手术449...
- 彭玉成陆书昌吴建洪波张在华李继昌王成才
- 关键词:喉疾病喉部外科手术支撑喉镜显微镜
- 利多卡因pH及PCO_2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 1995年
- 30例下胸段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均用1.33%利多卡因,其pH和PCO2分别为,A组pH4.7~4.8,PCO20.4~0.5kPa;B组pH7;2~7.4,PCO253.3~54.7kPa;C组pH7.2~7.4,PCO28.O~10.0kPa。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麻醉持续时间为,A组65.7±30.3min,B组51.2±32.7min,C组31.7±16.7min(与A组比,P<0.05)。另外,A组肌松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单纯提高利多卡因pH(C组),则缩短硬膜外麻醉持续时间,肌松差;碱化利多卡因中的高PCO2(B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高pH的作用。
- 吴先仁李继昌王成才张在华
- 关键词:PHPCO2利多卡因硬脊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