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栋
- 作品数:73 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脑室-腹腔分流管移位至胸腔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脑室-腹腔(V-P)分流管远端移位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可移位到膀胱、肛门、心脏等[1-3],移位至胸腔内非常少见,目前少有国内相关报道。2001-04-2012-02我院临床发现并诊治6例脑积水分流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管远端移位至胸腔内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 孙勇张佳栋梁庆华史锡文
-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脑积水胸腔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回访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结果探讨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中术前确诊5例,术后1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11例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应常规行放疗,并定期随访。
- 迁荣军张佳栋李治晓史锡文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手术治疗
- 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2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其中有症状者78例,无症状者49例.术后随访5~1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疗效,评价此术式的优点.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均复查颈部和脑实质DSA,显示患侧颈动脉形态正常,颈内动脉血管迂曲消失,无1例狭窄.126例患者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其患侧颈内动脉、皮质下血管显影时间较术前提前0.40~0.90 s,颅内血管血流经过时间缩短0.50~0.80 s;出现脑梗死1例,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有效率为99.2%,并发症发生率为2.4%.结论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有效、安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手术方式.
- 张佳栋温向阳D Maza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缺血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被引量:1
- 2002年
- 李宏伟张佳栋郑俊宁史锡文吴良贵楚功仁
- 关键词:可脱性球囊并发症预防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TCCF
- 胶体磷酸铬内放疗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被引量:5
- 2000年
- 史锡文张佳栋王斌李太平陈航李永明楚功仁张永福
- 关键词:囊性颅咽管瘤胶体磷酸铬立体定向术放射疗法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多器官转移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颅外多器官转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8a间的回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效果及转移情况,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术前影像与脑膜瘤不易区别,导致误诊。术中见脑膜有明显侵犯,血供丰富。术后病理需免疫组化确诊。术后随访期内发生原位复发及颅内附近转移和颅外多发转移。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发生颅外多发转移较为罕见,需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应常规行放疗,复发时可再次放疗并需定期随访。
- 迁荣军李治晓张佳栋史锡文
-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多器官转移
- 老年颅内肿瘤诊治分析
- 2006年
- 张佳栋王斌陈航郭锁成李永明楚功仁史锡文
- 关键词: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治疗
- 基于碳存储量预测的森林经营计划决策模型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当前人们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本文建立了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经营规划制定的碳汇预测模型和决策模型,用于提高森林价值的管理计划。本文将森林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使用AR(p)模型分别对两种森林类型进行预测,得到最终的碳汇储量预测模型,将森林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用TOPSIS方法对中国各省的森林进行评分,模型的应用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森林发展的建议。
- 肖水寒张驭骁张佳栋周甲佳
- 关键词:碳封存TOPSIS
- 立体定向置管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
- 2001年
-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行肿瘤内放射治疗.我们使用ASA-601S型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CT导向下,定向穿刺,并导入内经约1.5cm硅胶管,连接头皮下的Ommaya贮液囊并固定于颅骨钻孔处,然后行32P间质内放疗,每次按每克肿瘤组织0.15~0.2mCi,放射剂量计算,单次剂量为0.7~11.25mCi,平均2.48mCi,注入胶体磷酸铬体积0.4~6ml,平均2.5ml,给药间隔时间一个月.共治疗2~3次.结果:临床症状均立即改善,双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野增宽,高颅压症状缓解.全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分泌及神经损害症状,出院时复查视力,除术前视力丧失的4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4.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32P行肿瘤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为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 史锡文陈航李太平梁庆华柴昌步星耀张佳栋
- 关键词:放射疗法囊性颅咽管瘤
- 小儿颅底横纹肌肉瘤临床分析
- 2012年
- 横纹肌肉瘤是好发于儿童的间胚叶软组织肿瘤,占小儿所有恶性肿瘤的5%,恶性程度较高。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偶见于成人,好发于头颈部、四肢、胃肠、泌尿生殖系统”’,而发生于颅底的较为罕见。现将我科2011-05-2012-05经显微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8例颅底横纹肌肉瘤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 孙勇梁庆华张佳栋史锡文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颅底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