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宁
- 作品数:41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2例,其中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36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16例,对所有患者术后近期、远期疗效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2个月,按JOA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优30例(57.69%),良16例(30.77%),可4例(7.69%),差2例(3.85%)。结论根据脊髓受压的方向、节段及程度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有助于减压后的神经恢复。
- 朱宇陈清汉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张仲宁邵佳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植骨融合单开门
- 壳聚糖改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神经导管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学性能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制备用于神经修复及再生的壳聚糖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导管支架。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比例的PLGA纤维膜,并按聚乳酸比例依次增长的顺序层层卷绕制备梯度降解的PLGA神经导管支架,用壳聚糖通过截留法对导管进行改性,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红外光谱分析壳聚糖的截留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导管亲水性,通过测量导管体积和干重计算孔隙率,通过拉伸实验检测导管力学性能。利用CCK-8实验检测大鼠神经施万细胞RSC96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静电纺丝得到的PLGA纤维直径均匀,呈现取向分布。经壳聚糖改性,PLGA神经导管的亲水性有所提高,孔隙率有所下降,力学强度显著提高。RSC96细胞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预处理培养基中增殖良好,在壳聚糖改性的PLGA纤维膜上的生长方向与纤维膜的取向一致。结论:壳聚糖改性的PLGA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以及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神经修复再生支架。
- 张仲宁薛东鹤张婉衡张明生郑国强
- 关键词:神经导管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
- 肩难产致臂丛神经损伤38例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肩难产导致产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有关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肩难产致臂丛损伤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致臂丛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结果巨大产儿、过期产儿、扁平骨盆是肩难产的主要原因,要加强产前监测,掌握正确的分娩方法。结论产前做好检查,根据胎位采取正确的分娩方法,根本上预防臂丛神经损伤,从而减少肩难产致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 朱宇陈清汉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任强张仲宁邵佳
-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肩难产产前检查
- 脊柱结核手术方法选择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br> 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46例,男29例,女17 例年龄14岁-77岁(平均35岁)上颈椎采取一期后路侧块螺钉椎板螺钉...
- 陈清汉吴增浦苑壮朱宇邵佳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任强张仲宁郭淼勇
-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突畸形内固定术手术适应证
-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观察组予以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对照组予以钛板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困难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Cobb角、C_(2~7)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个随访时间点C_(2~7)颈椎曲度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手术病变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椎间融合率均为100.00%,且观察组与对照组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术式均能重建良好的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但零切迹椎间融合术较钛板椎间融合术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透视次数减少,且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安全性能更好。
- 许世林白贵文薛东鹤李玉磊张仲宁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 膝关节置换防置引流管与全下肢棉花套加压包扎的对比研究
- 目的 研究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和全下肢加压包扎对术后一般情况的影响,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2014年01月至2016年01月在我院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介于5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 陈清汉陈晓辉张仲宁刘建业
- 关键词: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引流
- 胫骨远端Pilon骨折52例手术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效果,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年12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52例进行随访分析。根据Ruedi和Allogwer分类方法,Ⅰ型26例,Ⅱ型14例,Ⅲ型12例。结果 52例术后均获随访,按Mazur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76.9%。结论对于Pilon骨折的治疗除了关注骨折本身的复位,更应重视创伤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及术中对软组织的保护,早期有限内固定或外固定及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应作为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首选。良好的对位对线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可预防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 张仲宁陈清汉马希峰张明生朱宇邵佳
-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并发症骨折内固定术
- 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0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患者标本中CD147、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骨肉瘤中CD147、MMP-2的阳性表达率大于良性骨肿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147、MMP-2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Enneking病理分期、肺转移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7)。结论CD147、MMP-2在骨肉瘤内高表达,在浸润、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 朱宇陈清汉张明生张仲宁
- 关键词:骨肉瘤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2
- 胸椎结核手术78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郑大二附院胸椎结核手术的治疗体会,为临床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大二附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胸椎结核患者78例行经肋骨、横突病灶清除植骨术,观察外科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结果 7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肋骨、横突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复发率低、植骨融合、脊髓神经恢复情况良好,优良率92.3%。结论经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植骨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胸椎结核病灶,解除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压迫,术后联合抗结核治疗可减少结核复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 朱宇陈清汉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任强张仲宁邵佳
- 关键词: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术
- 退变性颈椎间盘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的测定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退变性颈椎病颈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找到退变性颈椎病相关的基因,并用GenBank进行注释;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退变性颈椎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根据基因组测序结果,得到退变性颈椎间盘表达的主要差异基因包括凋亡相关基因、胶原蛋白基因、细胞因子、骨生成相关基因等;退变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FAS、Ⅰ型胶原α2链(COL1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基因mRNA水平退变组均是对照组的3倍以上(2.249比0.650,2.386比0.582,2.339比0.731,2.433比0.695,2.348比0.616,t=23.410,P=0.002;t=30.208,P=0.001;t=6.172,P=0.025;t=5.476,P=0.032;t=5.509;P=0.031);退变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8、转化生长因子(TGF)-α水平和创伤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35比500.87,158.26比53.91,1 183.56比124.25,238.64比78.16,t=56.282,P=0.000;t=48.383,P=0.000;t=16.223,P=0.004;t=24.564,P=0.002)。结论退变性颈椎病病变过程包括髓核细胞凋亡,胶原蛋白减少,骨生成减少,炎性因子增多等过程。
- 朱宇陈清汉张明生张仲宁
- 关键词:椎间盘脱噬作用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