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零
- 作品数:30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化科学更多>>
- 惰质组与镜质组对煤吸附C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7年
- 针对许多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未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对2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CO等温(30℃)吸附实验以及煤岩显微组分分析.研究表明:煤的镜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对CO吸附量影响较大,且对于中、低变质程度的煤,惰质组对煤吸附CO的影响大于镜质组对CO吸附的影响.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惰质组含量与吸附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 张九零郭立稳周心权王月红
- 关键词:显微组分等温吸附CO自然发火
- 注水压裂工业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开滦集团煤层高瓦斯低透气性的特点,为了增大煤体裂隙与范围,提高煤层透气性,在开滦唐山矿井下进行了注水压裂增透工业试验,研究了注水压裂过程中注水孔的影响半径,确定了注水孔的合理深度,并按试验工作面建立了全尺寸物理模型,进行了相关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压力下的压裂增透效果。研究表明,注水压裂技术在开滦矿区具有可行性,并确定了增透过程中的关键参数。
- 张九零陈庆亚
- 关键词:瓦斯抽采数值模拟
- 开平向斜两翼瓦斯赋存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处于同一构造单元,分属于开平向斜两翼的矿井,瓦斯赋存状况截然不同的情况,利用构造剖面分析、断层统计分析、地下水动力分析等从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方面揭示了瓦斯赋存差异性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不对称向斜控气构造,倾角直立、甚至倒转翼挤压性逆断层发育,煤层瓦斯封盖条件得以加强,煤层含气性远好于倾角平缓翼;"水大瓦斯小"是瓦斯地质的一条基本规律;煤层瓦斯与地下水流动的方向相同,就会形成相对瓦斯贫乏区。以开平向斜轴部为界,东南翼和西北翼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矿井瓦斯赋存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 张新双张九零
- 关键词:瓦斯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 《化工安全》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4
- 2012年
- 针对我校安全工程新设专业学生化工基本知识、原理薄弱的特点,论文采用实践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化工安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以传统教学与自主教学新模式相结合为基础,通过强化基础知识、理论,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新的教学手段,以及进行案例分析和引进工程师进讲堂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化工事故的处理能力,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 王月红张九零王强
- 关键词:化工安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自主教学
- 采空区多参数气-固耦合渗流模拟被引量:3
- 2012年
- 针对由于采空区内非均匀孔隙介质的存在,造成采空区风流动态流动的复杂性,在渗流力学与气-固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软件模拟以及实例验证等方法,分析了采空区内孔隙度变化规律以及多参数渗流连续数学模型;基于高效的有限体积算法,进行了数值解算,并编制了模拟软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内渗透率整体呈现"U型"筛分布,在进风口和回风口处最大,随着采空区深度的增加渗透率逐渐变小;压力呈"扇型"分布,在进风口处最大,随着向采空区延伸,压力变化逐渐趋近于零;采空区内渗流速度呈"弧型"分布,靠近工作面的区域漏风较强,随着向采空区延伸,漏风速度逐渐趋近于零;同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三维和二维演示,使问题更清晰、直观明确,为辅助分析采空区瓦斯排放、自然发火、注氮灭火、大面积均压调压等诸多安全问题提供保障.
- 王月红温佳丽秦跃平张九零
- 关键词:采空区渗流有限体积法孔隙度渗透率自然发火
- 煤的变质程度与煤层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 2007年
- 针对近期许多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煤层未曾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进行了煤的变质程度对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测定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组分数据及其在30℃下对CO的等温吸附数据,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对CO吸附量最大,为进一步研究煤层中一氧化碳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进而可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
- 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
- 关键词:煤岩组分等温吸附CO
- 采后覆岩“三带”发育特性的相似模拟实验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基于相似三定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的实验手段,侧重"三带"发育的动态过程,分析"三带"的分布情况,为矿井瓦斯的高效抽采提供依据。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经验公式、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实验结论真实有效,对现场钻孔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侯金鑫张九零王月红
- 关键词:煤层顶底板裂隙带
- 石门揭煤突出预测指标的研究
- 通过现场钻取煤样,在试验室测定了各种石门揭煤突出预测指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指标优选,发现了马家沟矿最佳的突出预测指标——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
- 韩颖张九零蒋承林
- 关键词:石门揭煤突出预测指标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
- 文献传递
- 吕家坨矿高位钻孔关键参数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对吕家坨矿6373工作面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开采后顶板垮落的情况,确定"竖三带"的结果,并结合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综合判定吕家坨矿6373回采工作面开采后,垮落带高度约为9.2m,裂缝带高度约为30.8m。经过参数的优化设计高位钻孔有效抽采浓度整体得到提高,说明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准确可靠,能有效提高钻孔瓦斯浓度,达到降低采空区瓦斯浓度的目的。
- 张九零侯金鑫张玉军
- 关键词:高位钻孔参数优化瓦斯抽采数值模拟
- 煤层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及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以羊东矿2号煤层为基础,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煤层开采中及采后上覆岩层移动的规律、变化及特点。根据模拟结果可知:煤层开采对上覆岩层应力变化作用范围在25m之内,当工作面推进18m时,顶板应力达到峰值,当工作面推进到32m时,老顶初次来压,平均来压步距为7.0m。
- 张九零范酒源
- 关键词:上覆岩层周期来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