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刚
-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Ⅰ期人工颅骨修补术在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 2003年
- 目的:探讨Ⅰ期人工材料颅骨修补术在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65例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实施Ⅰ期人工材料颅骨修补术,分另4选用可塑性多孔型BL人工颅骨材料(102例)和钛金属板材料(63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顺利,并经6—12月随访观察。提示术后恢复良好,BL材料组有22例并发头皮下积液(21.57%)、钛板组有1例并发头皮下积液(1.59%),所有患者均无头皮感染、植入物异物移位或塌陷、硬脑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术后有6例患者遗留轻微偏瘫或轻度语言障碍,未见外伤性癫痫和精神障碍等后遗症。结论:Ⅰ期人工材料颅骨修补术在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又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和处理好术后并发症。
- 张爱明江勇廖志刚董又坤
- 关键词:手术适应证手术禁忌证手术治疗
- 35例多发性颅内血肿伴脑干损伤的救治分析
- 2003年
- 本院自1997年至今共收治35例多发性颅内血肿伴脑干损伤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 张爱明江勇廖志刚
- 关键词:多发性颅内血肿脑干损伤救治并发症颅脑损伤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26岁。入院前4个月出现停经泌乳伴头昏头痛,于2011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曾于1年前生一男孩,产后哺乳8个月,断奶后月经未来,伴泌乳,后渐出现头昏头痛,否认小便多,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适。
- 邢细红谢元元董又坤廖志刚王洪流崔汉江张爱明
- 关键词: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产后哺乳视野缺损食欲下降断奶后头昏
- 骨窗加压包扎防治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骨窗加压包扎预防和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4月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随机分为骨窗加压包扎组(n=26)和常规组(n=29),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治疗,加压包扎组自术后行绑带骨窗加压包扎1个月,两组定期复查头颅CT,对出现硬膜下积液者及时骨窗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和术后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硬膜下积液患者行骨窗包扎干预的疗效。结果骨窗加压包扎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7.7%(2/26)明显低于常规组27.6%(8/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时间为术后评均(38.5±3.7)d明显长于常规组(13±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加压包扎组GOS评分>3分例数18例(69.2%),常规组为21例(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硬膜下积液病例,发现积液后行骨窗加压包扎干预平均23.9d后积液均吸收,无需手术病例。结论骨窗加压包扎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对术后硬膜积液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邢细红董又坤廖志刚崔汉江王洪流张爱明
-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加压包扎
- 绷带加压包扎联合负压吸引预防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去骨瓣减压术作为由颅脑损伤、脑出血等引起恶性颅高压患者的首选有效治疗措施,术后通常留有部分颅骨缺损,目前多采用二期颅骨修补术,而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液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予以皮下置管等措施可以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
- 邢细红董又坤廖志刚王洪流崔汉江张爱明
-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液绷带加压包扎负压吸引颅高压帽状腱膜
-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时机和疗效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出现到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6个月)手术组31例和晚期(≥6个月)手术组36例两组,均行V-P分流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V-P分流术疗效的差别。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67例患者有效率为76.1%(51/67),并发症发生率3.0%(2/67),1例因感染后取出分流管,1例因脑室端堵塞予以更换脑室端引流管,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早期手术组有效率为90.3%(28/31),晚期手术组有效率为63.9%(23/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应早诊断,早手术,V-P分流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6个月内行V-P分流术效果更为显著。
- 张爱明董又坤廖志刚崔汉江王洪流邢细红
- 关键词: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时机疗效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18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d内血肿清除率全部>70%,随访3~6个月,完全恢复正常10例,生活自理5例,生活部分自理2例,死亡1例。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创伤小,费用低,疗效满意。
- 廖志刚张爱明董又坤
- 关键词:小脑出血高血压微创手术
- 单侧外固定支架在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时使用外固定支架的特点、方法。方法 :自 1998年开始对 2 5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 ,在积极治疗脑外伤的同时 ,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四肢骨折。结果 :除 2例因原发性脑外伤死亡外 ,其余均痊愈 ,肢体功能正常 ,无严重骨折并发症发生。结论 :认为对脑损伤患者合并四肢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外固定 ,有利于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及器官衰竭 ,降低死亡率 。
- 雷光华郑汉江廖志刚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脑外伤骨折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观察
- 2014年
- 目的针对因动脉瘤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发脑积水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观察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7例因动脉瘤性SAH后引发脑积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同时对该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有9例患者实施脑室外引流术,有18例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经CT诊断证实均为脑积水。治疗后有21例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经过CT进行脑室扫描结果:有23例患者为正常,有3例患者显著缩小,有1例患者稍有缩小。临床治愈率为96.3%,有1例患者出现二次出血复发情况,经过两次手术后治愈。结论CT检查是诊断脑积水的主要方法,动脉瘤性SAH后可以形成慢性、亚急性、急性脑积水,可以根据患者不同脑积水的类型选择手术进行治疗。
- 廖志刚张爱明董又坤
- 关键词: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性
-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的最佳外科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及术后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传统方法开颅65例,小骨窗开颅71例,微创穿刺引流76例。结果60d后传统开颅组ADLⅠ~Ⅲ级39例,优良率60.0%;小骨开颅组ADLⅠ~Ⅲ级52例,优良率73.2%;微创组ADLⅠ~Ⅲ级64例,优良率84.2%。结论骨瓣开颅手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各有优缺点及不同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病情,采取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
- 张爱明廖志刚董又坤崔汉江王洪流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