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凌娟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海岸
  • 3篇海岸带
  • 2篇造林
  • 2篇背风坡
  • 1篇行道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叶片解剖特征
  • 1篇造林效果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现状
  • 1篇植被重建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生态恢复
  • 1篇树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东莞植物园

作者

  • 6篇廖凌娟
  • 6篇曹洪麟
  • 6篇吴林芳
  • 2篇卓书斌
  • 2篇陈贻竹
  • 1篇张燕婷
  • 1篇王瑛
  • 1篇何健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山市海岸带迎背风坡造林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五桂山位于广东中山市东南沿海,其东南坡向的海岸带迎风坡性质明显。在造林4年和1年的两块林地上,分别建立两条跨越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固定样带,对样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实行高强度营林措施,适地适树,海岸带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是可恢复森林植被的;根据参试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大叶相思、西南桦、台湾相思、米老排、红锥、厚荚相思、海南蒲桃等的生长速度较快,海南红豆和云南石梓的生长速度则较慢,这两种树种不太适宜在迎风坡造林;在采用相对密植的前提下,林分郁闭前迎风坡造林树种的死亡率高于背风坡,郁闭后则背风坡较高,为尽快形成森林小环境,建议迎风坡的造林密度应大于背风坡;在造林措施相同的条件下,背风坡林木生长量、物种多样性和林分质量明显优于迎风坡,说明海岸带坡向因子对植被恢复具有显著影响。
谭宗健何秀云廖凌娟张燕婷吴林芳曹洪麟李荔卓书斌
关键词:海岸带造林
交通尾气污染对城市绿化乡土树种的影响:气孔、光合生理的响应被引量:12
2011年
以生长在交通繁忙的东莞大道沿线的4种常见乡土绿化树种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海南蒲桃(Syzygiumhainanense)、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和樟树(Cinnamomum philippinense)为材料,研究了城市交通尾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以及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气孔形态没有明显差异,但污染环境中的气孔密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山杜英增加幅度最大。各树种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但变化规律不一致。除樟树外,其它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提高,但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不一致。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程度和方式存在种间差异。因此,4种植物通过形态和生理可塑性的改变以适应交通尾气污染环境。
廖凌娟曹洪麟吴林芳陈贻竹
关键词:乡土树种气孔光合作用
中山市五桂山海岸带迎背风坡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五桂山造林4年后迎背风坡面土壤理化状况,以期了解海岸带迎风坡山地土壤退化情况。结果表明,迎背风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差异不大;迎风坡有机质、硝态氮、盐分离子以及全钾离子的含量明显降低,土壤存在一定贫瘠、退化现象;迎风坡人工种植植被生长量、存活率等低于背风坡。所以,在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的人工恢复过程中,应注意土壤和植被的协同恢复,选择适应迎风坡恶劣环境条件的抗性树种。
王家彬廖凌娟谭宗健吴林芳何秀云曹洪麟
关键词:海岸带土壤理化性质
广东大宝山矿区周边植被现状及矿区植被恢复重建被引量:11
2010年
文章通过对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矿区现有植被类型以草丛和灌草丛为主,矿区周边则以自然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及各种人工林等为主;矿区土壤都呈强酸性,各土地类型土壤理化性状普遍偏差,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针对矿区的这些植被和土壤特性,分别对采矿区、废矿区和排土场等提出相应的环境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及树种选择,并为保障矿区造林成功率提出相应的高强度营林措施。
丘英华吴林芳廖凌娟曹洪麟
关键词:植被现状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交通尾气污染对4种乡土行道植物叶片气孔形态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分别选取东莞市交通繁忙路段(污染区)和东莞植物园(对照区)的4种乡土行道植物,观测不同年龄叶片的气孔形态和叶绿素含量,了解交通污染对乡土植物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及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污染区和对照区同种植物气孔形态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叶片年龄增加气孔形态发生一定变化,不同物种气孔被表皮附属物覆盖程度不同;污染区植物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大小;交通污染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何健卓书斌廖凌娟王瑛吴林芳曹洪麟
关键词:乡土植物叶绿素
海岸带迎风坡环境干扰对造林植物叶片解剖、气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海岸迎风坡植被恢复是海岸带破坏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内容。本试验在广东中山市五桂山海岸带迎风坡(海拔300 m)选择了3种用于植被恢复的人工造林植物,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2个同地点的野生种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与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作为实验材料,研究4年后3种造林树种对海岸迎风坡环境的适应。测定5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特征、气孔形态、气孔密度(SD)和大小(SL)、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5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特征在迎风坡和背风坡都没有明显差异,除红锥外,SD和SL在两坡面也未表现出显著变化;(2)红锥和云南石梓在迎风坡显示出低的WUE,野生种降真香和鸭脚木有潜在的高的WUE,而米老排在迎风坡显示出对迎风坡造林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5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和光合行为对潜在的水分胁迫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变化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
廖凌娟黎清陈贻竹林俊新吴林芳曹洪麟
关键词:海岸带水分胁迫叶片解剖特征表型可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