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中洪

作品数:66 被引量:826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1篇民事
  • 30篇诉讼
  • 20篇民事诉讼
  • 12篇诉讼法
  • 10篇民事诉讼法
  • 8篇司法
  • 7篇法律
  • 6篇民诉法
  • 6篇检察
  • 5篇法院
  • 4篇当事
  • 4篇当事人
  • 4篇权利
  • 3篇诉讼程序
  • 3篇诉讼制度
  • 3篇赔偿
  • 3篇律师
  • 3篇民法
  • 3篇救济
  • 3篇检察机关

机构

  • 65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人民检...
  • 1篇中国工商银行...

作者

  • 66篇廖中洪
  • 2篇相庆梅
  • 2篇何平
  • 1篇刘秀明
  • 1篇李学经
  • 1篇李峰
  • 1篇魏洋
  • 1篇林楚泉
  • 1篇葛颂华
  • 1篇蒋陆军
  • 1篇颜卉
  • 1篇崔伟
  • 1篇林柯亮
  • 1篇罗发兴

传媒

  • 15篇现代法学
  • 12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河南省政法管...
  • 3篇河南财经政法...
  • 2篇法学评论
  • 2篇甘肃政法学院...
  • 2篇法治研究
  • 1篇交通企业管理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河北法学
  • 1篇学海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学习论坛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法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法理思考被引量:7
2000年
变更诉讼请求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准确界定其范围并加以适当限制,对克服司法实务中因认识不一致而导致的混乱,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以及贯彻诉讼经济的原则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诉讼请求的涵义及其变更的范围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立法对诉讼请求的概括性规定所导致的妨碍公正和效益的弊端,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廖中洪相庆梅
关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关“检察建议”规定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2
2012年
"检察建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新近确立的一种检察监督方式,从法律规定应当科学、合理,以及适应检察监督实践的角度上看,对于这种新的检察监督方式,立法上除了应当明确其个案监督的性质、基本特征外,还应当从"检察建议"的适用条件与事项、"检察建议"程序上的强制力,以及赋予被建议方异议权等方面做必要的完善。
廖中洪
关键词:检察建议
论中国民事证据发现制度的构建——一个比较法视角的思考被引量:12
2004年
民事证据发现制度作为审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规范当事人收集证据,以及防止证据突袭和促进当事人和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中国的民事证据发现制度,无论是在基本模式的选择上,还是在证据发现范围、发现方法和立法形式上,以及在制裁处罚措施的确立上,不仅应考虑到与整个民事诉讼体制的协调,而且更应注重从民事诉讼特有的对抗性、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和诉讼成本等角度,科学的设置相应的证据发现规则和对于违反证据发现行为的制裁处罚措施。
廖中洪
关键词:民事证据处罚措施民事诉讼体制证据突袭反证
小额诉讼救济机制比较研究——兼评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有关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制的规定被引量:56
2012年
2012年8月31日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规定了一审终审制,比较世界各国有关小额诉讼的立法规定,这一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值得研究的。在有关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设置中,基于权利救济的需要,以及不同的救济思想与立法目的,某些国家和地区设置了诸如"动议"、"特殊上诉"、"裁判异议"等多种救济方式。这些不尽相同的救济方式,不仅类型各异,而且从救济机制的角度上看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有关小额诉讼救济机制的设置,从缩短诉讼时间、减少诉讼环节以及方便当事人诉讼等角度考虑,应当采用类似于"裁判异议"的立法规定形式与救济方式。
廖中洪
关键词:小额诉讼救济机制
“不可替代行为”强制执行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不可替代行为"所具有的特定人身"依附性",是该类行为与"可替代行"最为基本的区别。为了规范执行实践中对于"不可替代行为"的强制执行,我国立法上应当对于"不可替代行为"强制执行的"例外"、"执行规则"、"执行程序"、不履行"不可替代行为"条件下的"损害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某些"不可替代行为"的结案期限做不同于一般执行的调整。
廖中洪
关键词:损害赔偿
民事缺席判决制度溯源--古罗马时期缺席判决制度考被引量:3
2010年
缺席判决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发展完备于古罗马。通过对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历史演变的考察,可以看出缺席判决制度的传唤程序、审判程序和救济程序已趋于完善。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的立法模式不属于缺席判决主义,一方当事人的缺席也不必然意味着对缺席人的制裁。其立法模式经历了从单方审查合理裁判模式到双方审查自由心证模式的转化。古罗马的缺席判决制度已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并折射出正当程序的诉讼法理。对古罗马的缺席判决制度进行历史考察并客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
刘秀明廖中洪
关键词:缺席判决古罗马诉讼法理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作为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事上诉案件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是仅适用于第二审程序中的一项规范法官裁判的规则;其中的"不利益"指的是有损于上诉人在一审判决中,已经判归上诉人的实体利益。应当将"不利益"的判断和识别标准扩大到判决的理由。将这一原则引入我国,有利于较好地贯彻和体现辩论主义,促进审判民主和防止裁判突袭,以及保障法官的裁判中立。
廖中洪
民事速裁程序机理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引言诉讼程序的设计往往是通过程序保障两造之间的充分对抗,而后由法院根据两造的对抗情况作出判定,这种'对抗一判定'的诉讼模式,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构造。为此,在诉讼程序的设计上采用复审制、对审制、法官阐明权、诉讼证据收集制度、言词主义等一系列机制。这些机制在保障当事人程序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诉讼拖沓。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面临着诉讼成本高昂、诉讼的迟延以及程序的复杂等诸多问题,已演变成'民事司法的危机'。随着程序分化、诉讼经济以及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防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等理论、理念的出现和发展,在保留传统上的'对抗一判定'模式的同时,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增设相应的速裁机制,成为不少国家民事诉讼法制定和修改的方向之一。
罗发兴廖中洪
关键词:民事诉讼当事人
“心证公开”及其在中国的适用被引量:9
2007年
"心证公开"是以程序保障论为根据,以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协同法官发现案件真实,以及从司法审判程序上限制法官心证偏差和主观随意性的制度。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条件和诉讼实际情况下,怎样适用这种制度,需要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
廖中洪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完善——从被害人民事权益保障视角的思考被引量:32
2005年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廖中洪
关键词:被害人权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民事权益撤回刑事司法公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