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石昌

作品数:37 被引量:282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消融
  • 17篇肝癌
  • 11篇细胞
  • 10篇肿瘤
  • 8篇微波
  • 8篇微波消融
  • 8篇细胞癌
  • 8篇肝细胞
  • 8篇CT引导
  • 7篇射频
  • 7篇射频消融
  • 7篇肝细胞癌
  • 6篇肝肿瘤
  • 5篇胆道
  • 5篇蛋白
  • 5篇导管
  • 5篇导管消融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肝癌
  • 5篇消融治疗

机构

  • 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宏微特斯...

作者

  • 37篇崔石昌
  • 26篇郑加生
  • 16篇崔雄伟
  • 13篇钱智玲
  • 11篇张洪海
  • 10篇扈彩霞
  • 9篇袁春旺
  • 8篇房达
  • 7篇张永宏
  • 7篇生守鹏
  • 7篇孙玉
  • 7篇李建军
  • 6篇李聪
  • 6篇马良
  • 5篇张世杰
  • 5篇杜宁
  • 3篇朱桐
  • 3篇李京华
  • 3篇刘博君
  • 3篇孙斌

传媒

  • 8篇北京医学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第6届全国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修医师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培训实践
2016年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医生从事肝癌的射频治疗工作。针对进修医师的特点,总结进修医师学习射频消融技术的经验,建立一个系统的培训机制,并提出多种培训方式以及制订培训计划和内科培训、影像知识培训、射频消融技术基础培训、操作技术培训、并发症防治培训、临床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持续培训等的具体措施。
崔雄伟崔石昌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进修医师教学培训
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后胆道并发症防治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未予特殊治疗。梗阻性黄疸2例,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胆汁瘤18例,其中7例胆汁瘤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均行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疸合并胆汁瘤1例,同时行PTCD和PTB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继发胆汁瘤1例,先行PTCD,然后行PTBD治疗。胆汁瘤继发梗阻性黄疸1例,先行PTBD,然后行PTCD治疗。结论梗阻性黄疸和胆汁瘤是CT引导肝肿瘤经皮RFA后症状较重的胆道并发症,应及时行PTCD/PTBD术治疗,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李建军郑加生崔雄伟崔石昌孙斌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胆道并发症
微RNA-758/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微RNA(miR)-758对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miR-758对促癌基因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的调控作用。方法用miR-758瞬时转染HepG2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miR-758对肿瘤细胞转移的影响。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观察miR-758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观察miR-758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实验,观察miR-758是否影响肝癌细胞EMT。用miR-758瞬时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观察miR-758对管腔形成的影响。软件预测显示miR-758的靶基因为AEG-1。将含miR-758结合位点的AEG-1 3′UTR构建到荧光素酶表达载体中,用miR-758和AEG-1基因3′UTR载体共同转染HepG2细胞,验证miR-758的靶基因是否为AEG-1。用miR-758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AEG-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miR-758过表达可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增殖和周期,抑制HepG2细胞EMT,抑制HUVEC细胞管腔形成。miR-758和AEG-1基因3′UTR质粒共同转染HepG2细胞后,荧光素酶的表达量降低。miR-758靶点AEG-1 3′UTR突变后,荧光素酶的表达量恢复。另外,细胞中miR-758含量升高时,Western Blot检测到AEG-1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降低。结论miR-758负调控癌症转移的多个步骤,包括细胞迁移、侵袭、增殖、EMT以及血管新生等。miR-758下游靶基因为AEG-1。
李聪王宏光吕俊生龙江扈彩霞尹甜崔石昌张雯雯王勋生守鹏张洪海孙玉郑加生
关键词:肝癌肿瘤转移
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微波消融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可能对早期复发有影响的因素,采用Logistic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肝癌消融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危险因素,鉴别高危人群,以指导术后抗复发治疗。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共有30例在术后6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肿瘤大小、肝癌家族史、饮酒史、肝癌手术切除史、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肝癌相关病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肿瘤数目是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研究肝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来预见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对于肿瘤复发达到早发现、早治疗。
扈彩霞郑加生林伟崔石昌
关键词:肝肿瘤微波消融肿瘤复发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在早期肝细胞癌射频消融中的预后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在接受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早期HCC患者中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接受TAE联合RFA治疗的HCC患者215例。定期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数据,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09个月,死亡100例,生存115例,1、2、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5%、96.7%、92.1%、74%、57.6%。复发165例,1、2、3、5和10年复发率分别22.4%、39.3%、54.2%、69.7%、81.1%。ALBI 1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2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07,P<0.01)。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年龄、ALBI分级、肿瘤直径是早期HCC患者消融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肿瘤直径是早期肝细胞癌患者消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LBI分级、年龄、肿瘤直径是影响早期HCC RFA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影响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玉张洪海生守鹏袁春旺崔石昌郑加生张永宏
关键词:肝细胞射频消融预后
肝细胞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及AFP水平变化,并对HCC复发进行监测,探讨血清DCP、AFP水平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HCC的患者76例,检测患者微波消融术前、术后、复发时血清DCP及AFP水平并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之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2组样本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CC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周血清DCP及AFP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Z值分别为6.854、6.246,P值均<0.01),术后1个月血清DCP及AFP相比术前及术后1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P:Z值分别为11.639、4.786,AFP:Z值分别为10.058、3.812,P值均<0.01)。76例HCC患者中59例出现肿瘤复发,复发时其血清DCP及AFP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CP:Z值分别为-4.671、-8.521,AFP:Z值分别为-3.423、-6.311,P值均<0.01)。复发组患者微波消融术前血清DCP及AFP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患者(Z=-3.010,P=0.003;Z=-2.387,P=0.017)。复发组患者微波消融术后1个月血清DC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Z=-3.498,P<0.001)。伴有肝外远处转移或血管侵犯的复发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DCP水平均高于单纯肝内肿瘤复发组(χ2值分别为23.597、18.228,P值均<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C复发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DCP水平均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0.651,P值均<0.01)。结论HCC患者微波消融前后血清DCP水平监测有助于判断微波消融疗效及预测复发,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玉张洪海袁春旺李聪扈彩霞崔石昌张永宏郑加生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甲胎蛋白类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组织中上皮性钙粘蛋白、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 D)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E-ca...
崔石昌张世杰钱智玲郑加生
关键词:肝癌组织肝内转移肝细胞癌组织临床病理意义组织蛋白酶
文献传递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及AFP浓度变化,并对HCC复发进行监测,探讨血清DCP、AFP水平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经...
孙玉张洪海袁春旺李聪扈彩霞崔石昌张永宏郑加生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悬浮芯片
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2
2016年
目的分析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间行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生存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26例患者201个肿瘤经过177次消融,其中113例患者185个肿瘤完全消融,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2.0%。全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治疗后复发转移37例,复发转移率为29.4%。126例患者随访10—65个月,死亡17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8.1%和84.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5%、62.7%和49.2%。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最大肿瘤直径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与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生存有关(均P〈0.05),术前AFP水平、内科治疗、肿瘤数目和最大肿瘤直径与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数目和最大肿瘤直径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TACE联合CT引导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赵鹏郑加生张洪海袁春旺崔石昌杜宁赵隶赢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
CT引导肝癌介入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5种CT引导介入操作中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进行CT引导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90次肝癌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5种方法。记录患者所接受的介入操作方式、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根据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49.7±23.4)s、(88.9±21.3)s、(89.5±40.6)s、(106.0±43.5)s和(87.7±27.6)s;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19.5±14.9)m Sv、(30.0±10.2)m Sv、(34.2±17.6)m Sv、(38.1±19.9)m Sv和(33.1±13.1)m Sv。肝穿刺组患者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消融治疗组。有效剂量与管电流、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CT引导下单次介入操作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引起辐射损伤及后续合并症的危险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多次介入治疗累积的有效辐射剂量可能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房达崔雄伟李京华赵隶嬴郑加生崔石昌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摄影介入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