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民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中个体化截骨导板和旋转导板应用的研究
- 目的:应用各种图像重建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个性化术前计划已有研究,但是,如何将个性化的术前设计准确的应用于Bernese PAO中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即着眼于此,拟探讨个性化3D打印...
- 彭建平王旭义王栋梁朱俊峰沈超崔一民陈晓东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导板
- Gamma钉不同进针点对臀中肌及股骨前、外侧皮质的影响
- 目的:比较Gamma钉在股骨大粗隆顶部不同进针点对臀中肌附着部位的损伤,及置钉后钉头部与股骨前、外侧皮质发生撞击的情况。方法:采用20具带软组织髋关节尸体标本,测量臀中肌在大粗隆上附着部分的面积;分别在大粗隆顶部前1/3...
- 高星杰陈晓东崔一民
- 关键词:GAMMA钉进针点臀中肌股骨粗隆间骨折
- 文献传递
-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前瞻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前瞻性研究比较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经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的预后情况。方法1994年1月-2000年12月,对92例因意外导致新鲜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随机行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组48例,关节置换组36例。随访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SF-36生活质量指数。结果5例失访,3例在随访中死亡,84例获得5-11年(平均6.2年)随访。内固定组(36例)和关节置换组(36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9.4%。两组患者都拥有中等以上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都处于相对自理的水平,关节置换组略高于内固定组。结论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分别经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治疗的虽然均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关节置换组在生活质量上略高于内固定组,因而关节置换治疗应为首选措施。
- 崔一民沈超陈晓东蒋雷生
- 关键词:股骨骨折关节成形术
- Stoppa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2
- 2011年
-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1-71岁,平均37岁;车祸伤14例,坠落伤7例,跌倒摔伤2例。髋臼骨折按Letoumel分型:前柱骨折7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6例,横行骨折6例,双柱骨折4例。患者均采用Stoppa入路手术,4例双柱骨折及4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患者附加外侧切口。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0-320min,平均166min;术中失血量为300-2500ml,平均647ml;输红细胞0-12个单位,平均3.3个单位。术后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依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优15例(65%),良5例(22%),差3例(13%);优良率为87%。根据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例(48%),良7例(30%),可3例(13%),差2例(9%);优良率为78%。术后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后愈合;1例因牵拉闭孔神经致股内收肌肌力下降,1年后恢复至4级。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坐骨神经、股神经以及主要血管损伤,亦未出现与切口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适应证的髋臼骨折患者,Stoppa入路不但可以获得满意的显露,而且便于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特别是对伴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及髋臼内壁内移明显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 陈晓东崔一民沈超朱俊峰吴冰宋煊
- 关键词:髋臼骨折外科手术
- 外科脱位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指髋关节运动中股骨近端和髋臼边缘的碰撞导致的疼痛、跛行和活动度下降等症状,其被认识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近年来更被认为是原发性髋骨关节炎的直接诱发因素.根据髋臼和股骨近端不同的畸形,髋关节撞击分为“凸轮”、“钳夹”以及混合型,其外科治疗手段包括开放性和关节镜手术.相对于镜下手术,前者具有视野开阔、治疗彻底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创伤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风险.21世纪初,Ganz报道利用大粗隆截骨的外科脱位和股骨头颈部成形来治疗髋关节撞击,提示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并避免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本文报告这一术式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短期随访结果.
- 朱俊峰陈晓东沈超崔一民蔡贵泉
- 关键词:关节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脱位股骨近端髋骨关节炎
- 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应用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DDH患者9例,女6例,男3例;年龄16~38岁,平均23.5岁。术前髋部疼痛3-21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有髋部手术史。术前LCE角为-12°~15°,平均2.5°,外展位头臼关系基本正常。术前水平投照位摄片测量α角55°~71°,平均61.3°,撞击试验阳性5例。Tonnis分期0期2髋,Ⅰ期6髋,Ⅱ期1髋。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联合应用Bernese截骨和股骨头颈部骨软骨成形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8-45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髋部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截骨处骨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3分提高至术后91.8分。术后LCE角为21°~41°,平均28.2°。α角32°~41°,平均37.6°,撞击试验阳性1例。关节活动度和Tonnis分期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髋臼后柱断裂1例,无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年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头颈部畸形的患者,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该术式可联合矫正髋臼和股骨头颈部的畸形,未增加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风险。
- 朱俊峰崔一民沈超蔡贵泉陈晓东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截骨术
- 基于三维重建图像的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特点和发病率的研究
- 目的:探讨DDH患者股骨近端畸形的特点和发病率.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行PAO术的174例(182髋)CroweⅠ型成人DDH患者髋关节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8例(28髋),女性146例(15...
- 彭建平王旭义王栋梁朱俊峰沈超崔一民陈晓东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近端畸形
- 髂前下棘与棘下撞击综合征被引量:8
- 2017年
- 髋股撞击综合征是髋关节骨关节炎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而关节外撞击诱发的髋股撞击综合征往往不为人所重视。髂前下棘下间隙正常情况在髋关节屈曲时提供缓冲区域。髂前下棘异常增生时会造成髋臼盂唇损伤、髋股撞击综合征和软骨损伤。目前涉及髂前下棘撞击症的文献较少,本文的重点在于对目前髂前下棘撞击征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为临床医师认识和治疗髂前下棘撞击症提供理论依据。
- 黄瑛沈超朱俊峰彭建平崔一民陈晓东
- 关键词:髂骨髋臼髋关节
- DDH患者PAO术后膝关节疼痛病因学研究
- 目的:对于有早期骨关节炎症状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周围截骨(periacetabulum osteotomy,PAO)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然而,部分PAO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PA...
- 沈超朱俊峰崔一民陈晓东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
- 力学刺激联合诱导因子对组织工程软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力学刺激与诱导因子是软骨组织工程中的重要诱导因素,研究力学刺激联合诱导因子对组织工程软骨的影响。方法 7日龄长枫杂交仔猪,体重3~6 kg,用于分离培养BMSCs,取第2代细胞以5×107个/mL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上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随机分为5组,A、B、C组分别对细胞-支架复合物采用软骨诱导培养液诱导、单纯力学加载、力学加载联合软骨诱导液培养处理,其中力学加载参数为1 Hz、0.5 MPa、4 h/d;D、E组分别为单纯细胞-支架复合物阴性对照和猪自体软骨阳性对照。4周后各组分别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C组细胞-支架复合物厚度、弹性模量及最大值负荷均显著高于A、B组(P<0.05)。A、B、C组组织切片HE染色均可见有软骨陷窝形成,番红O染色提示支架复合物的细胞外基质中有大量蛋白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形成,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阳性结果,其中A组染色深度强于B组,C组强于A、B组,且最接近E组;C组GAG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C组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B组,且A组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学刺激联合软骨诱导因子能更好地促进细胞-支架复合物上的BMSCs产生更多胶原和GAG等细胞外基质,增强其力学特性,更有助于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 王晖崔一民朱俊峰周贤德朱传敏陈晓东
-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BMSCS细胞外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