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昱
- 作品数:49 被引量:3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广西2021—2022年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监测、分析广西禽相关场所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评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为广西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2022年,在广西14个市每月采集5种禽相关场所外环境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甲型通用流感病毒核酸,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收集广西禽相关场所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21—2022年14个市共采集禽相关场所外环境标本5960份,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918份,阳性率为65.74%,H5亚型281份,占比为7.17%;H9亚型阳性2508份,占比为64.01%;H5+H9亚型混合阳性552份,占比为14.09%;甲型非H5/H7/H9阳性577份,占比为14.73%;未检出H7亚型。全年外环境存在较高水平的禽流感病毒污染;除梧州市为H5、H9、甲型非H5/H7/H9亚型混合流行外,其他市主要以H9亚型为主。不同地区之间的阳性率差异较大,最高为贺州市(90.32%,653/723),最低为玉林市(28.96%,75/259)。不同标本类型的阳性率在50.32%~74.94%。不同类型标本(χ^(2)=163.08,P<0.001)和不同月份(χ^(2)=172.69,P<0.001)、不同地区(χ^(2)=498.86,P<0.001)、不同监测场所(χ^(2)=370.01,P<0.001)来源的标本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禽相关场所外环境存在较严重的禽流感病毒污染,其中污染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以H9和H5亚型为主。因此,广西相关部门应加强涉禽场所的监测、管理和消毒。
- 闭福银康宁黄航何为涛居昱王晶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 广西苗族、侗族儿童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水平与TL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广西苗族、侗族儿童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水平与TL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为了解乙肝疫苗低/无应答的遗传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到广西融水县人民医院、三江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8~9月龄苗族儿童293例、侗族儿童279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和HBV DNA等指标,应用SNPscan TM多重SNP分型技术检测TLR基因10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LR等位基因、基因型与抗-HBs水平的关联。结果 TLR2基因rs3804100位点和TLR3基因rs1312681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苗族儿童初次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水平有关(P<0. 05),TLR3其余SNPs、TLR4的SNPs均与苗族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无关(P>0. 05)。TLR2、TLR3和TLR4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侗族儿童初次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水平均无关联(P>0. 05)。TLR2基因rs3804100位点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儿童的抗-HBs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携带等位基因T儿童的抗-HBs水平也明显高于携带等位基因C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LR3基因rs13126816位点A/A基因型和G/A基因型儿童的抗-HBs水平明显低于G/G基因型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携带等位基因A儿童的抗-HBs水平也明显低于携带等位基因G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LR2基因rs3804100位点的等位基因C和TLR3基因rs13126816位点等位基因A可能会降低苗族儿童产生初次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水平。
- 李海李海杨庆利陈钦艳居昱陈钦艳董柏青
- 关键词:TOLL样受体乙型肝炎疫苗
-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2011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1 961例,报告发病率为308.43/10万;其中重症366例,死亡33例,死亡率为0.072/10万。报告病例中<5岁儿童占93.38%,男女性别比为1.69∶1,散居儿童占77.12%。检测病例标本5 005人份,检出阳性标本3 017人份,阳性率为60.28%;其中EV71阳性占23.40%;死亡病例中实验室诊断27例,其中EV71阳性占72.73%。结论 2011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依然广泛和严重。因此,应加强监测,广泛宣教,早期治疗,改善环境,以减少病例及死亡的发生。
- 莫建军居昱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 IFNG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广西汉族儿童IFNG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方法,招募广西3家医院就诊的263名已完成HepB免疫程序的8~9月龄汉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乙肝表面抗体浓度(抗-HBs)<100 mIU/ml设为病例组,≥100 mIU/ml设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技术、重亚硫酸盐测序、使用Illumina平台对IFNG基因目标区域及其CpG位点进行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FNG基因18个位点胞嘧啶-磷酸-鸟苷酸 DNA甲基化情况与HepB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结果病例组(104名)和对照组(159名)抗-HBs[M(Q1,Q3)]分别为62.34(30.06,98.88)mIU/ml和1 089.10(710.35,1 233.45)mIU/ml。病例组IFNG_(1)基因44和93位点甲基化水平差异高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IFNG_(1)基因44位点(OR=1.18,95%CI:1.03~1.35)和93位点(OR=1.21,95%CI:1.07~1.38)DNA甲基化水平与HepB应答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IFNG_(1)基因44和93位点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可能是影响广西汉族儿童HepB应答水平的相关因素。
- 李嘉铃苏永健董柏青吴琪俊杨庆利陈钦艳陈世艺谭超居昱李海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 2020-2021年广西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20—2021年度B/Victoria(Bv)系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及基因特征。方法 选取广西2020—2021年分离的36株Bv系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进行序列拼接和基因特性分析。同时采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 2020—2021年广西分离的Bv系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相比,HA和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100.0%和99.1%~99.9%。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这36株Bv系流感毒株均属于1A(?3)B分支,与疫苗株属于同一分支,但广西毒株又进一步分为两个小分支。抗原性分析显示这两个小分支没有明显差异,均为疫苗株的类似株。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发现,HA蛋白携带R133G、N150K、N197D的氨基酸突变,变异涉及3个抗原决定簇。NA蛋白的酶活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位点均未发生突变。结论 2020—2021年度广西流行的Bv系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的组分匹配但存在持续变异,需要密切监测流行株的变异情况。
- 陈华凤康宁康宁王静居昱王静
- 关键词: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基因特性抗原性
-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1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4 197例,重症病例2592例,死亡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38.13/10万,病死率为0.097%。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2.04%,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达37.39%,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比例分别为82.37%和91.72%。结论 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3岁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 莫毅谭毅莫建军陈敏玫闭福银居昱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 广西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病原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确定引起2010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流行的病原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流行期间采集门诊AHC就诊病例眼结膜拭子标本20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检测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70,H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oxsackievirus A24 variant,CoxA24v)核酸,对CoxA24v 3C区和VP1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CoxA24v核酸阳性11份,阳性率为55.0%,HEV70和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广西各株间的3C区和VP1区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6%~100.0%和98.3%~100.0%,在进化树中聚集在基因3群中,形成独立分支。结论引起2010年广西AHC流行的主要病原为CoxA24v,属于基因3群,在进化树中独成一个新的分支。
- 陈敏玫居昱闭福银谭毅何为涛莫毅杨进业
-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子进化分析
- 2022—2023年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22—2023年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遗传特征,了解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与WHO推荐疫苗株的匹配性。方法利用DNAStar、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分离的31株B型流感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同源性及氨基酸位点变异。结果2022年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分离株属于C.1亚分支,只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膜蛋白(matrix protein,MP)和聚合酶A(polymerase A,PA)3个基因片段与2020—2022年北半球疫苗推荐株B/Washington/02/2019在同一进化分支。2023年B型流感病毒分离株属于C.5.6或C.5.7亚分支,8个基因片段均与2022—2024年北半球疫苗推荐株B/Austria/1359417/2021在同一进化分支;相对于B/Austria/1359417/2021,2022—2023年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在抗原决定簇和受体结合位点发生的氨基酸变异具有流行病学意义。柳州市31株B型流感病毒分离株HA蛋白和NA蛋白均未出现糖基化插入或缺失,未发生NA蛋白酶催化活性位点及耐药位点突变。部分流感病毒在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的关键位点上发生了氨基酸变异,而组成RNA聚合酶的PA、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及聚合酶B2(polymerase B2,PB2)的3个蛋白存在2种主要共同变异方式。结论2022年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与北半球疫苗推荐株B/Austria/1359417/2021的匹配性较差,2023年柳州市B型流感病毒与北半球疫苗推荐株B/Austria/1359417/2021的匹配性较好。流感病毒HA蛋白抗原决定簇和受体结合位点上氨基酸变异可能是引起B型流感病毒在柳州市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流感病毒对使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抗流感药物敏感。
- 余钧池陈柳军刘一陈艺肖陈然琼居昱
- 关键词:B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
- 广西首起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揭示2022年2月广西德保县本土新冠疫情中病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广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溯源及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德保县2月本土新冠疫情的确诊病例中选取30份病例的上呼吸道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构建DNA测序文库、第二代测序仪上机测序、拼接测序数据,通过基因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完成病毒基因变异位点和进化分析。结果与武汉参考株相比,广西德保县2月本土聚集性新冠疫情病例的SARS-CoV-2核苷酸突变中位数为57个(56~58个),氨基酸突变的中位数为63个(62~65个),同源性非常高,均属于VOC/Omicron变异株BA.1进化分支。结论SARS-CoV-2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新冠疫情的溯源研判提供科学依据,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 康宁刘银品闭福银蒋震羚廖驰真周树武周正东黄彦谭冬梅居昱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 2008-2010年广西边境地区流感和人禽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8个边境市(县)所属的综合性医院不明原因肺炎、病原待查重症肺炎和流感样病例开展病原学监测,了解广西边境地区流感病毒优势株及其变化,探索广西边境地区流感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控边境地区流感和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在边境地区医院设置监测点,开展相关病例监测,提取监测病例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反转录合成cDNA,多重PCR扩增目的基因,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鉴定流感病毒;采集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的静脉血34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禽流感H5亚型抗体检测。结果 2008年广西边境地区分离到6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5株,H1N1亚型1株;2009年分离到33株流感病毒,其中B型17株,H3N2亚型8株,H1N1亚型2株,甲型H1N1 6株;2010年分离到流感毒株130株,其中B型55株,H3N2亚型49株,H1N1亚型1株,甲型H1N1 25株;2008-2010年检测不明原因肺炎、病原待查的重症肺炎标本9份,人禽流感核酸和多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采集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血样本34份,未检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的标本。结论 2008年和2009年广西边境地区的流感优势株为B型流感毒株,2010年为B型和H3N2亚型流感毒株;从有限的不明原因肺炎和病原待排查的重症肺炎病例标本中未检出禽流感病毒;禽流感H5亚型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进一步加强对广西边境地区的流感和人禽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对广西的流感和人禽流感的防控工作有重要意义。
- 康宁谭毅居昱闭福银谢镇国韦增良
- 关键词:人禽流感病毒病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