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清炎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家兔实验性豆状囊尾蚴病不同感染时期血液病理学研究
- 2016年
- 为探讨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不同时期的血液学变化规律,用不同数量(分高剂量感染组和低剂量感染组,同时设对照组,每组各6只)六钩蚴人工感染家兔,每周采血,观察血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感染1周后,各剂量组家兔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感染1个月后,各剂量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而单核细胞数量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升高;感染2个月后,各剂量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降到最低,基本接近于正常水平,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逐渐降低,接近对照组。该结果为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范希萍孙晓林尚清炎
- 关键词:家兔豆状囊尾蚴病
- 三种麻醉剂对犬心电图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观察和比较3种麻醉药对犬心电图的影响,排除心电图检查和手术等临床过程中麻醉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6条杂种犬,测量麻醉前和静松灵、速眠新Ⅱ、丙泊酚麻醉后的Ⅰ、Ⅱ、Ⅲ、a VR、a VL和a AF 6个导联的心电图。静松灵和速眠新Ⅱ麻醉P-R间期、T波、Q-T间期时限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部分导联P波和QRS波群时限显著高于麻前。速眠新Ⅱ麻醉可导致Ⅲ、a VL、a VF导联R波电压显著增高和a VR显著降低(P<0.05)。丙泊酚只引起部分导联P-R间期、QRS、T波时限的变化。3种麻醉药对犬的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丙泊酚対犬心电图的影响最小。
- 胡俊杰尚清炎李绪权庞生磊
- 关键词:心电图静松灵丙泊酚
- 人工感染犬多头多头绦虫组织结构的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人工感染家犬肠道中多头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方法收集自然感染的羊脑多头蚴,分别经口感染2只6月龄雄性家犬(80~100个/只)。感染后67 d,取家犬肠道中多头多头绦虫成虫,常规方法固定后,分离多头多头绦虫的头节、颈节、成熟节片和未成熟节片,制备石蜡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醋酸双氧铀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见多头多头绦虫成虫各节片均可分为皮质层和髓质层。电镜下皮质层的基本结构为绒毛、合胞体和基质,髓质层主要为肌肉组织,以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为主。头节的绒毛层比颈节、成节的薄,绒毛最长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节片的结合部位。头节部位肌肉组织发达。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见于各节片。成熟节片有雌性、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孕卵节片中的雄性生殖器官萎缩,主要以子宫和虫卵为主。结论多头多头绦虫显微结构的特别之处在于皮质部位的绒毛以圆柱状为主,成熟节片间的连接部位的微绒毛比成熟节片其他部位的微绒毛长。
- 尚清炎范希萍张小宇韩进欢张倩孙晓林
- 关键词:苏木素-伊红染色超微结构
- 豆状带绦虫TPO18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保护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明确重组蛋白pGEX-TPO18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提取豆状带绦虫六钩蚴RNA,根据带科其他种属绦虫18 kD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5′端分别引入EcoR I、Xho I限制性酶切位点,RT-PCR扩增,产物克隆于pMD18-T中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和质粒pGEX-4T-1分别用EcoRⅠ+Xho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连接后转化至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挑斑摇菌,通过PCR方法和重组质粒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命名为pGEX-TPO18。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质粒,收集菌体进行SDS-PAGE分析,用GST琼脂糖树脂纯化TPO18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ting检测。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别乳化弗氏佐剂、206佐剂、氢氧化铝佐剂后免疫家兔,每次50μg/只,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34 d每只家兔感染1 500个虫卵,感染58 d后扑杀并计算各免疫组减囊率。免疫前后每隔7 d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以40μg·mL-1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血清1﹕200稀释,检测血清样品的OD492nm值。【结果】TPO18基因的RT-PCR扩增产物为339 bp,与预期大小相符;测序结果表明无碱基突变,重组质粒pGEX-TPO18构建成功。pGEX-TPO18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为38.6 kD的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兔抗豆状囊尾蚴阳性血清与重组蛋白在38.6 kD处有一条明显的反应条带,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经ELISA检测,免疫后7 d免疫组家兔抗体水平开始升高,第43天达到峰值。经口感染虫卵后,免疫组抗体水平开始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水平。家兔免疫保护试验表明弗氏佐剂、206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免疫组减囊率分别为79.13%、65.66%和50.43%。【结论】研究表明弗氏佐剂免疫效果较好,有望研制出抗豆状囊尾蚴病的高效疫苗。
- 韩进欢苟惠天尚清炎孙晓林
- 关键词:原核表达
- 家兔实验性豆状囊尾蚴病不同感染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研究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其实质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用不同数量六钩蚴人工感染家兔(分为高剂量感染组和低剂量感染组,同时设对照组,每组各6只),隔离饲养2个月,分别在感染7 d、30 d和60 d捕杀,取肝脏,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7 d,高剂量组兔有死亡,低剂量组兔出现腹泻、消瘦,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壁菲薄;镜检可见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间质中可见六钩蚴。感染30 d后,高、低剂量组家兔均消瘦,肝脏仍肿大、色泽变淡、有散在出血点,表面和切面均见数量不等未成熟的囊尾蚴;镜下可见虫体移行道,其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积,肝细胞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间质中观察到发育程度不同的豆状囊尾蚴,囊壁、囊腔和虫体已经形成,头节尚未发育完全。感染60 d后,各剂量组家兔肝脏肿大消失、呈恢复状态,表面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成熟囊尾蚴从肝脏中移行出来进入腹腔,黏附在大网膜和肠系膜上;肝脏增生明显,肝细胞空泡变性和颗粒变性,但较感染中期程度轻,较感染初期严重,肝细胞分裂增殖,可见双核和三核的肝细胞;形成特异性肉芽肿,肉芽肿中心呈典型的凝固性坏死。
- 范希萍孙晓林王雯慧尚清炎
- 关键词:家兔病理变化
- 兔豆状囊尾蚴致病机制及其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 为了解豆状囊尾蚴的致病机制,明确重组蛋白pGEX-TPO18的免疫保护效果。采用SDS-PAGE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中分离出4~8条主要蛋白区带,分子质量为30.4~14.9 ku。取人工感染豆状带绦虫犬自然排...
- 孙晓林韩进欢苟惠天张小宇张倩尚清炎范希萍
- 关键词:豆状囊尾蚴致病机制重组亚单位疫苗
- 文献传递
- 兔豆状囊尾蚴病重组亚单位疫苗及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孙晓林范希萍尚清炎陈智华樊杰马小军薛慧文
-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是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威胁着养兔业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有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学意义。中国兔的存栏约3亿只,是居世界首位的养兔和兔肉出口大国。随着养兔业的不断发展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养兔豆状囊尾蚴病重组亚单位疫苗检测试剂盒
- 褪黑素受体在绵羊卵巢表达和分布研究
- 胡俊杰张小宇尚清炎赵国顺李绪权张勇
- 分别采取长日照(5-6月)和短日照(11-12月)绵羊卵巢,应用RT-PCR、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研究了MR mRNA在不同季节绵羊卵巢中的表达,褪黑素在绵羊卵巢的表达有组织特异性,即在黄体和卵泡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
- 关键词:
- 关键词:绵羊褪黑素受体卵巢
- 泡状带绦虫线粒体部分基因克隆及序列比对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采集甘肃兰州市区宠物犬体内两株泡状带绦虫,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线粒体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并使用基因分析软件Larsergene V7.1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这两株虫体同源性达到99.6%,与国内的泡状带绦虫广东虫株和甘肃虫株同源性分别达到98.7%和98.4%,鉴定为泡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同源性均高于85%,低于88%。其中,与国内牛带绦虫同源性最高,为88%;与国内巨颈带绦虫同源性最低,只有85.1%。推断不同带科绦虫的cox1基因种间差异明显,在带科绦虫的分类上意义较大。
- 项海涛尚清炎郝宝成邢小勇梁剑平胡永浩
- 关键词:线粒体
- 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 兔豆状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威胁着养兔业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有重要的兽医公共卫生学意义。为明确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结构特点及其致病机理,本研究通过人工感染的方法成功建立了犬豆状带绦虫感染模型和家兔豆状囊尾蚴感染模...
- 范希萍尚清炎孙晓林王雯慧
- 关键词:六钩蚴豆状囊尾蚴病理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