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立众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二甲基亚砜与羟乙基淀粉程控降温与低温冰箱降温保存造血干细胞的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为造血干细胞的低温保存选择合适的保护剂和简便的保存方法。方法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的外周血细胞,加入二甲基亚砜或羟乙基淀粉,超低温冰箱降温(保存)或自控程序降温液氮保存,定期检测细胞的粒单系造血细胞、长期培养起始细胞、CD34+细胞、台盼蓝拒染细胞,计回收率。结果超低温冰箱降温保存与自控程序降温在液氮内保存,复温后粒单系造血细胞、长期培养起始细胞、CD34+细胞、台盼蓝拒染细胞的回收率,就降温与保存条件而言,两者差异不明显,但就保护剂来说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优于10%二甲基亚砜。超低温冰箱降温液氮保存和超低温冰箱降温保存,与自控程序降温液氮保存比较,在1年内保存良好,无明显差异(P>0.05);但2年后,超低温冰箱降温保存者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复温后,细胞内保护剂不稀释也不洗涤,在室温放置,则对细胞活力有影响,以10%二甲基亚砜为保护剂影响最大;而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为保护剂者虽然对细胞也有影响,但比10%二甲基亚砜为保护剂者影响要小。结论保存外周血干细胞时,我们推荐使用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为保护剂;保存期在1年内,可用超低温冰箱降温保存;超过1年时,超低温冰箱降温用液氮保存。细胞复温后,细胞内保护剂应立即稀释或去除。
- 黄友章沈建良杨平地徐世侠吴南海向丹宫立众岑坚王立新郑培浩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外周血低温冻存羟乙基淀粉
- 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在各类血液病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在各类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各类血液病患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APAAP法染色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 多(双)核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双)圆核小巨核均可不同程度见于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病人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仅见于MDS.结论 用APAAP法检查各类血液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有助于各类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 马巍娜沈建良黄友章宫立众岑坚向丹
- 关键词: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血液病
- 自体输血脾切除治疗伴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脾淋巴瘤患者1例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伴有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巨脾的脾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先给予激素治疗提升血红蛋白,而后在自体输血保障下行脾切除术,术后给予干扰素维持治疗。结果患者溶血症状完全缓解,随访2年疾病无进展。结论脾切除术为伴有血细胞减少和巨脾的脾淋巴瘤患者有效治疗手段,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在病情缓解时开展自体输血具有安全有效的临床意义。
- 刘毅宫立众蒋学兵沈建良
- 关键词:脾切除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淋巴瘤自体输血
- 预激态补骨脂素对白血病原代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体外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6例临床确诊为白血病的血标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培养板中加入PAP,使其浓度保持在0.05g/L。短期用药PAP浓度维持24h,7天时终止实验;长期用药PAP浓度维持5天,并分别在第7天、第10天、第14天时终止实验。以细胞总数、台盼蓝拒染率和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等作为检测指标,以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短期用药和长期用药均显示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短期用药(≤7天),作用时间延长对PAP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不明确。长期用药结果显示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从32.40%~69.50%升至94.10%~98.90%。难治或耐药与否对PAP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PAP对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广谱抗白血病药物。
- 沈建良黄友章杨平地宫立众
- 关键词:白血病原代细胞
- 骨髓细胞低温保存20年后细胞活力探讨
- 目的用不同保护剂、降温方法降温,并液氮中保存人骨髓细胞,观察20年后细胞相关存活指标,揭示细胞长期保存的规律。方法人骨髓细胞以DMSO-AuP(10%二甲基亚砜-10%自体血浆)或DMSO-HES-HuA(5%DMSO-...
- 黄友章沈建良宫立众尹文杰刘毅岑坚郑培浩赵德峰
- 关键词:骨髓低温保护剂
- 文献传递
- 无关供者24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无关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动员和采集情况。方法 24例无关供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1.d-1,每天皮下注射,第4、5天或5、6天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计数采集物中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结果所有供者均安全顺利完成了PBSC动员和采集,收获的MNC为(5.57±1.19)×108/kg,CD34+细胞为(3.81±1.25)×106/kg受者,患者10~20 d获得造血重建。结论 5μg.kg-1.d-1的rhG-CSF动员PBSC安全有效。
- 宫立众沈建良黄友章赵德峰刘毅李莉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血者造血干细胞动员血样采集
- 抗甲硝唑人源scFv抗体筛选与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筛选甲硝唑人源单链可变区(scFv)抗体,为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甲硝唑作为抗原,固相包被于Nunc板,应用半合成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文库技术,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抗甲硝唑的90个克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交叉反应及竞争抑制实验,对其进行免疫学检测和鉴定,获得与甲硝唑结合活性较强的scFv阳性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酶切鉴定SfiⅠ/NotⅠ后,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XL1-Blue,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90个克隆中有16株克隆ELISA的490 nm波长吸光度(A490nm)值较高,将这些噬菌体上清与牛血清清蛋白(BSA)进行交叉反应,确定有4株交叉反应较弱,结合3次ELISA重复实验的A值及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最后确定1株阳性克隆.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XL1-Blue.结论 提取质粒酶切片段与目的相符,为下一步研究其特异性亲和力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 马巍娜刘雪林宋宏彬沈建良黄友章宫立众向丹臧丽梅
- 关键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甲硝唑
-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诊断及其发病特点——233例患者的10年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AL)形态学诊断价值及AL发病特点。收集2001-2011年间本院初诊AL 233例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进行形态学(M)、免疫学(I)、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比较形态学结论与MICM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10年中AL的发病特点。结果显示:①形态学结论与MICM结论的符合率为84.3%,符合率依次是AUL与AML-M0ALL>HAL>AUL;在AML中,M2>M5>M4>M3>M1>M0>M6>M7>AP患者;⑤最小年龄1岁,最大88岁,中位发病年龄(岁):AUL为41.5,M0为40.8,M1为43.4,M2为46.3,M3为33.8,M4为42.6,M5为48.8,M6为77.3,M7为2.5,AP为65.0,ALL为29.1,HAL为40.3;⑥近5年患者数(139例)明显多于前5年(94例)患者数,特别是M1、M2、M3、M4和M5。结论:在AL的MICM诊断中,形态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重视易混淆的白血病细胞形态及发病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刘毅黄友章宫立众岑坚王立新向丹马巍娜唐湘凤吴南海龚小军王凯尹文杰赵德峰刘小鹏胡小山沈建良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体外培养基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本研究观察rhTPO有无促进骨髓纤维化的作用。用改良Dexter培养法进行体外不同浓度rhTPO作用下的基质细胞培养,在培养的不同时间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ALP、PAS、AS-D NCE及纤维染色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及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结果表明:rhTPO可刺激基质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而增高;细胞增殖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但不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明显贴壁,细胞呈椭圆形,第7天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细胞,第12-14天,细胞排列呈一定的方向性,似漩涡状,细胞为长梭形,70%-80%的瓶底被细胞覆盖。第16-18天细胞覆盖达90%以上,细胞形态均为螺旋状排列的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成纤维细胞,还有极小部分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培养14-42天的贴壁细胞,PAS显示为阳性,ALP染色和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显示为弱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用Masson氏三色和Gomori染色法染色,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显示均为阴性;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染色在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显示为阳性,但实验组阳性均似稍强,这种阳性并没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的绒毛、纤维从无到有,细胞从单层到多层,并逐渐出现新生成的纤维细胞,但对照组与实验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rhTPO对CD34、CD45、CD105、CD106、CD16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rhTPO不影响基质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纤维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也未发现有促进纤维生成的现象,但能增强基质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
- 沈建良黄友章尹文杰岑坚郑培浩宫立众张燕
-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基质细胞细胞增殖活性骨髓纤维化
- 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曲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曲霉病(CNS-A)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经过真菌培养和病理确诊的CNS-A,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相关不合移植后免疫残留升高,减停免疫抑制剂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加用免疫抑制剂后出现发热和癫痫,头颅MRI可见右侧额叶和枕叶两个长T1长T2病灶,给予伏立康唑后好转,立体定向下活检病理可见大量的曲霉菌丝,引流液培养出有丝真菌。结论:骨髓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病不少见,发展迅速,预后恶劣,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快速诊断困难,一旦考虑CNS-A就应及时尽早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伏立康唑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CNS-A的有效手段。
- 宫立众杜亚楠路平尹文杰李莉陈晓平沈建良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曲霉病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