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土壤
  • 8篇茶园
  • 6篇茶园土壤
  • 4篇养分
  • 4篇紫云英
  • 3篇油菜
  • 2篇性状
  • 2篇养分积累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土壤氟
  • 2篇物理性状
  • 2篇绿肥
  • 2篇肥料
  • 2篇氟含量
  • 2篇腐解
  • 2篇PH值
  • 1篇大叶
  • 1篇大叶种
  • 1篇氮肥

机构

  • 9篇安徽省农业科...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秭归县特产技...

作者

  • 14篇宋莉
  • 9篇王烨军
  • 9篇苏有健
  • 9篇张永利
  • 8篇廖万有
  • 7篇罗毅
  • 5篇孙力
  • 4篇耿明建
  • 4篇鲁剑巍
  • 3篇曹卫东
  • 2篇李小坤
  • 2篇吴礼树
  • 1篇魏云霞
  • 1篇席莹莹
  • 1篇丁勇
  • 1篇吴述勇
  • 1篇张建
  • 1篇袁争
  • 1篇夏先江

传媒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茶叶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橘园不同豆科绿肥的生长及养分积累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5种豆科绿肥在三峡库区橘园的生长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除白三叶为多年生绿肥外,毛叶苕子生育期最长,其次为箭等豌豆和光叶苕子,比紫云英长23-38d。光叶苕子、毛叶苕子和箭箬豌豆冬前生长较快,覆盖度较高,紫云英和白三叶冬后生长较快。盛花期光叶苕子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其次为毛叶苕子和箭等豌豆,再次为紫云英,白三叶最小。5种绿肥均适宜三峡库区秭归橘园生长,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过程,相对而言,光叶苕子长势较好,各养分积累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韩上耿明建宋莉李小坤鲁剑巍吴述勇曹卫东张建
关键词:豆科绿肥三峡库区生育期养分积累
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pH缓冲容量被引量:27
2014年
为探明长期植茶对土壤pH缓冲容量(pHBC)的影响,以安徽郎溪和祁门茶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植茶10、15、20、25、30年的茶园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适用于茶园土壤pHBC的测定,酸碱加入量与pH值在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定突跃段(pH4.0-6.0)呈近似直线关系,可通过线性拟合方程计算pHBC。两地茶园土壤的pHBC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郎溪茶园和祁门茶园土壤pHBC的下降速率分别为0.10和0.06 mmol·kg-1·a-1.茶园土壤pHBC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盐基饱和度、物理性质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酸总量及交换氢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罗毅孙力宋莉廖万有
关键词:茶园土壤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5年
研究了免耕、旋耕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效果为深松〉旋耕〉免耕.旋耕和深松能够打破粘盘层,降低深层土壤紧实度.0-30 cm耕层深松土壤容重较免耕下降16.4%土壤紧实度下降13.4%-27.5%;深松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的储水空间进而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深松15-30 cm层含水量与免耕相比增加7.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大.旋耕和深松方式下土壤比表面积增加土壤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均明显升高.茶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在深松方式下,茶树叶片蒸腾速率降低,芽叶密度增加,百芽干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茶叶产量分别比免耕和旋耕增加17.6%和6.8%.深松是皖东地区茶园较为适宜的耕作方式.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关键词:茶园耕作方式土壤物理性状茶叶产量
湖北省不同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不同紫云英品种在湖北省3个典型双季稻生态区的生育期、产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等特性,为稻田绿肥生产选择适宜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各紫云英品种的生育期均表现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短于宁波种和南昌种。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间鲜草产量存在差异,崇阳以宁波种最高,达38.27 t/hm2;浠水以湘肥3号最高,达22.78 t/hm2;枝江以南昌种最高,达46.92 t/hm2。不同稻作区各品种紫云英养分积累量存在差异,崇阳试验点宁波种和南昌种氮、磷及碳养分积累量较高;浠水试验点湘肥3号和弋江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枝江试验点弋江种和南昌种各养分积累量较高。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育期、鲜草产量及各养分积累量等因素,鄂东南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南昌种和宁波种,鄂东丘陵岗地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湘肥3号和弋江种,江汉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弋江种和南昌种。
魏云霞鲁剑巍李小坤耿明建宋莉杨文兵李登荣汪航肖春梅
关键词:紫云英生育期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宋莉韩上席莹莹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关键词:油菜紫云英间作土地当量比
油菜/紫云英间作效应及其秸秆腐解规律研究
本试验以油菜和紫云英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对其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及油菜/紫云英间作体系根系分隔对其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田间条件,研究了油菜、紫云英...
宋莉
关键词:油菜生长紫云英养分吸收腐解规律土壤肥力
施氮对茶园土壤氟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永利王烨军廖万有苏有健宋莉罗毅孙力
关键词:茶园土壤茶树新梢铵态氮
氮磷钾肥料对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设置茶园土壤单施不同水平及形态的氮肥以及配施不同水平氮、磷、钾肥料处理,根据各处理施肥后土壤中的肥料浓度向土壤中添加相应肥料溶液,测定不同时间段后土壤溶液的pH值和氟含量,分析氮肥水平和形态,氮、磷、钾配施对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氮肥条件下,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增加了土壤溶液中氟含量,酰胺态氮则降低了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且三者对氟含量的增加或降低作用均随施肥时间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后48 h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与土壤溶液pH值呈负相关(r=-0.658^(**)),氮肥形态通过影响土壤溶液pH进而影响土壤溶液氟含量。(2)氮、磷、钾配施时,随着施肥时间的增加,土壤溶液中氟含量增加,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则降低;相同磷、钾水平下,土壤溶液中氟含量随氮肥(硫酸铵)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氟含量,钾肥可以增加土壤溶液中氟含量,同样施氮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氟含量的大小基本为N+K>N+P+K>N>N+P;施肥后48 h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与氮水平高度正相关(P<0.01),与土壤溶液pH值高度负相关(P<0.01),氮、磷、钾配施茶园土壤溶液中氟含量主要受氮肥水平和土壤溶液pH的影响。可见,在茶园中施用适量的酰胺态氮,或者配施磷或磷钾,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提升土壤pH值,进而降低土壤溶液氟含量,为合理施肥,降低茶园土壤有效氟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永利王烨军宋莉苏有健罗毅廖万有
关键词:氮磷钾肥料土壤溶液氟含量PH值
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水施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茶园节水施肥装置。本装置包括轴线铅垂设置的施肥管,施肥管的管腔构成用于容纳混合肥料的容纳腔;所述施肥管的裸露于地面以上的筒顶部盖覆用于吸附雨水的海绵盖,施肥管的埋设于地面以下的...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廖万有宋莉
黄山毛峰茶产区重点乡镇原料适制性研究
2016年
为推动黄山毛峰茶产地规划和品质提升,运用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分析了富堨镇、唐里乡、洽舍乡和富溪乡等地的‘黄山大叶种’以及自‘黄山大叶种’中选育的‘漕溪一号’、‘漕溪二号’、‘漕溪三号’和‘漕溪四号’等新品系的黄山毛峰茶适制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黄山毛峰茶适制性最高的品种是富堨镇‘黄山大叶种’;新品系中,黄山毛峰茶适制性较高的依次为‘漕溪三号’、‘漕溪四号’;富堨镇‘黄山大叶种’的综合品质优于‘漕溪三号’和‘漕溪四号’。此外,相关性分析得出,咖啡碱、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相应的审评得分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游离氨基酸和水溶性糖含量与滋味得分分别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袁争王烨军苏有健张永利宋莉孙力
关键词:新品系适制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